作为郑和七下西洋伺风开洋地的长乐,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已率先扬帆。近年来,长乐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壮大海洋特色产业,全力推进滨海生态城市建设。
打好规划和配套基础
长乐拥有海域面积3313平方公里,江海岸线长120公里,大小岛礁86处,空、海、江“三港”齐备,海洋鱼类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海洋经济发展条件怎么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长乐作了高标准的规划,编制完成《长乐市城乡总体规划》,确立了新型临港工业城市、滨海休闲旅游城市、现代物流商贸城市、海西交通枢纽城市四大目标,完成了《长乐市海洋功能区划》第一轮修编工作,编制《松下港区总体规划》《闽江口象屿港区总体规划》《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另一方面,长乐近几年开始大规模提升涉海配套。长乐国际机场已开通70多条国内外航线,年旅客吞吐量650万人次;松下深水港区与闽江口洋屿港区已建成泊位25个,其中万吨以上泊位14个,年货物吞吐量超千万吨;“一环六纵六横”的快速道路交通系统逐步形成,绕城的滨江滨海路等12条总投资百亿元的大通道建设全面提速,境内总投资126亿元的福州至平潭、福州至长乐国际机场铁路和境内总投资77亿元的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
超前的规划和完善的配套,为长乐构筑起海洋经济发展的大平台。
打造千亿和百亿产业集群
本月初,长乐松下港区0号和3号泊位建成并投入使用,该港区最大停靠船舶吨位由原来的10万吨提升至15万吨,包括1号和2号泊位在内的4个泊位的年吞吐量达1500万吨。松下港区周边的央企中储粮公司物流中转库、福州面粉厂、福建省粮食储备库、东方面粉厂等项目的粮食物流海上通道节点进一步打通。
近年来,长乐立足海港,加快松下综合性深水港开发,打造长乐“出海大通道”和重要海上物流枢纽,促进松下港区粮食集散中心建设和粮油加工企业集聚,加快发展粮油、化工、装备制造业等大进大出的临港工业以及PTA等纺织上游产业。目前,福州面粉厂、省粮食储备库、中储粮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均在有序建设中,粮油产业根基初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粮油产业只是长乐着力构建的海洋产业体系之一。预计到2015年,长乐临港工业将形成1个千亿纺织产业集群,钢铁、电力、粮油、机械等4个百亿产业集群。此外,近年来,长乐还不断壮大提升现代海洋渔业、打造滨海旅游品牌,
开发的同时也不能忘了保护。长乐加强政策扶持,将海洋开发与保护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涉海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的专项资金;以控制入海污染物和海洋生态修复为重点,加强对沿海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旅游景区等重点地区陆源污染的控制;以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为重点,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和海洋渔业资源及其生存环境保护力度。
(本文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