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榕城 > 地名文化
琅岐“公婆份”
2019-12-1111:52:09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杨东汉

  琅岐镇吴庄村前是一片田野,叫吴庄洋。临“雁行江”海堤内,有数十亩田地叫“公婆份”。“公婆份”这片田地是吴庄林氏宗祠的祭田,是老祖宗留给子孙后代轮流耕种的,其收入一部分用于春秋两祭,一部分用于资助莘莘学子进京殿试,故也叫“书田”。

  古时,在公婆份海堤外的雁行江岸边聚居着一批水上居民,即疍民,世代以舟船为居,以江海为田,以捕鱼为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水上居民生活,批给“土厝地”,让他们上岸盖新房子,与岸上村民和睦相处。

  1951年3月,琅岐属闽侯第二区,设区公所,区辖一镇(琅岐镇)九乡。公婆乡即其中一个乡,由分散在岛上、江岸、河浦边的水上居民(渔民)组成。因为当时琅岐岛水上渔民有千余人,大多聚居在公婆份一带江岸边的连家船或吊脚楼,故名公婆乡。

  公婆乡成立后,辖公婆份、过屿后、下岐浦、薛珠浦、上岐浦、衙前浦等6个渔民村。当时公婆乡驻地在公婆份,由闽侯县政府拨款、批地,在公婆份建起了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新村作为公婆乡政府办公地点,同时也让一部分渔民住进了新村。1978年,居住在公婆份的渔民都搬迁到上岐过屿后渔民新村。如今,公婆份渔民村只留下江亭境文武太平王庙,这是水上居民信仰的海神,也是本境渔民的社稷神。

  1958年公社化期间,公婆乡改为公婆渔民生产大队,从琅岐人民公社划入闽江人民公社。1984年10月,公婆渔民生产大队又分为公婆村、建新村、胜利村。

  2000年7月,琅岐经济区成立,公婆、建新、胜利三个村又从闽侯县划归马尾区琅岐镇。

  2005年,公婆、建新、胜利三个渔民村合并为闽江村。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称它为公婆村,并且将通往水上居民聚居新村的道路,命名为公婆路,以作纪念。

(来源:2019年12月11日《福州晚报》A19版 闽海神州·文史宽带)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