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明,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正在打造成为福建省中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
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三明却是一个毫无现代工业可言的山区小城。当时市区所在的三元县没有一家工厂,被民谣戏称为“小小三元县,三间豆腐店”。
就是这样的“豆腐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迅速崛起为一座工业新城。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确定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
作为当时中国沿海地区工业最落后的一个省份,福建也开始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工业建设。
1958年春,福建省委展开紧急会议,时任省委书记叶飞宣布在三明建设重工业基地。
福建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工业建设就此拉开序幕。
1958年6月,三明钢铁厂破土动工——这是工业基地建设的龙头工程。
先后有数万人参与的“三钢大会战”,创造了中国钢铁企业建设史上的奇迹。三钢从全面动工到第一期工程正式投产,仅用了18个月时间。
1959年1月2日,三钢一号转炉炼出第一炉钢,结束了福建“手无寸钢”的历史。
人们用冲天的干劲和忘我的劳作,托举起一个个建设传奇。
随后,三明还从上海等地迁入糖果厂、衬衣厂、毛巾厂等一批轻工业企业,完善了工业门类的构成。
经过短短三年多建设,三明这个原先仅6000多城镇人口的山区小县,实现华丽蝶变,成为拥有13家大中型企业和12万人口的工业城市。
三明工业城的崛起,生动地展现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福建工业建设史上书写下辉煌一页。
福建改变了工业落后的状况,开始向工业省份转变。正是这一转变,为日后福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