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话说闽都
林则徐的诗联
2020-05-1113:22:19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顾俊彦

  民族英雄林则徐是一位爱国诗人。本文将他官宦生涯划分为早中晚期,试以他三个时期的诗联作一简单的介绍分析,以飨读者。

  早期

  作于1819年的《驿马行》和《病马行》,通过对驿马、病马的遭遇,批评当政者用人不当和赏罚不明,表达诗人爱护人才的心情和改革吏治的愿望。同年作的《裕州水发,村民舁舆以济,感而作歌》:“我心深感怀转伤,为语司牧慎勿忘;孜孜与民敷肺肠,毋施箠楚加桁杨,教以礼让勤耕桑”,先是对帮助自己的村民抒发感激之情,而后呼吁官员要爱护百姓。既显示其理想追求,又鞭挞现实。

  林则徐写有很多崇敬古代英雄人物的诗,这在初涉官场时尤为突出,如1819年写的《汤阴谒岳忠武祠》和《孟县拜韩文公墓》,1827年写的《武侯庙观琴》等。他行动上的尊崇之心更甚。1822年,他在杭州倡议集资整修于谦墓并撰《重修于忠肃公祠墓记》。1829年兴工重修李纲祠,他在新祠旁建屋三楹,屋前植桂树两株,补以桂斋旧额并题“进退一身关庙社,英灵千古镇湖山”的楹联。他书写的“新建李忠定公祠堂记”碑,至今还保留着。

  黎世序既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河官,又是著作等身的优秀学者。林与黎在同一地方(清江浦),不同部门(黎为南河总督,林为淮海道),虽接触只有半个月,但林从黎处学到不少东西并应用于今后的治河中。1824年黎去世,林即作《加尚书衔晋增太子太保江南河道总督黎襄勤公世序挽诗》予以悼念。挽诗篇幅不短、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视其为抒情诗绝不为过——林既推崇黎的治河成就,又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及其亲密关系。

  中期

  鸿胪寺卿黄树斋是禁烟的中坚,林则徐1830年所写的诗《题黄树斋爵滋〈思树芳兰图〉》,借芳兰“此品羞为众草伍,芳菲菲兮袭予,情脉脉兮系汝”的品格来互相勉励。全诗两句一换韵脚,长短句错落有致,其诗句和精神,深受屈原的影响。

  流芳千古的1833年奏疏《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形片》虽然不是诗,但其中“昼见阴霾之象,自省愆尤;宵闻风雨之声,难安寝席”等声情并茂的联句,丝毫不逊色。读过的人,无不为林则徐顶着冒抗谕旨的危险,舍身为国的义举、关心百姓的真情及优美的文采所感动。难怪此奏疏一经传出,马上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颂。

  嶰筠,即邓廷桢,在虎门销烟时和林则徐是亲密战友,后来他们同被流放并先后重新复出任职。他们之间唱和的诗词很多。林则徐曾用“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抒发禁烟胜利后的喜悦,表达热爱和平的愿望。1843年《送嶰筠赐环东归》一诗既是送行之作,鼓励邓回朝后继续奋发,又坚信自己和邓舍生忘死、为国为民的禁烟抗英斗争是正义的,豁达而坚定地表示功过是非由历史作决断。“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全诗集喜悦、悲愤、沉痛、激昂等复杂感情于一身,既展示了林则徐非常真实的情感,又以非凡的诗意记录了历史,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林则徐对有恩于己的人始终充满感激之情,对同一条战壕战斗的好友关怀备至,情真意切。如张师诚对林则徐有培养引领之恩,张生日时林则徐所作的《张兰渚中丞六十寿序》,深情地感激张的恩德。张去世时,林即作挽联“感恩知己两兼之,拟今春重谒门庭,谁知一纸音书,竟成绝笔;尽忠补过今已矣,忆平昔双修儒佛,但计卅年宦绩,也合升天”,以尽敬师之忱。

  以刚正廉明著称的王鼎,力荐林则徐襄助堵复黄河决口大业。林完成任务后,仍被发配伊犁。王鼎力荐林则徐遭皇帝一次次否决,以死演出了一幕壮烈的尸谏悲剧。林则徐在新疆闻讯后即写下《哭故相王文恪公》:“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他复出后,还请病假去王鼎故居为王服心丧,并拜见王妻,为王母经办后事,表达了对王鼎知遇之恩的深切爱戴、感激和怀念。

  张亨甫和林则徐既是同乡、积极禁烟的同志,又是在治理黄河上有共同见识的知己。对于张亨甫客死北京,林不胜悲痛,写下了《哭张亨甫》一诗,既悼念张,又对他未能施展才干而惋惜。

  晚期

  1840年底,林则徐写《庚子岁暮杂感》诗四首,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对清廷“羁縻”政策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茹荼心事苦,愧尔颂甘棠”,显示他如食荼菜一样苦不堪言,愧对民众送“甘棠遗爱”的颂牌,流露出有负人民期望的思想,从而使诗篇的内容增添了积极意义。诗中号召人民奋起抵抗、保家卫国,“重镇要威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取自《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是他由西安去新疆留别家人时所作的诗,共两首。诗中显示出林则徐不计个人生死祸福、豁达大度的心态,鄙视朝中投降派的同时,坚信禁烟抗英事业是正确的。全诗气势豪迈铿锵,语言爽朗诙谐。

  戍边伊犁的漫漫途中,林则徐写了《出嘉峪关感赋》《戏为塞外绝句》《载书出关》《途中大雪》等一系列塞外诗。诗篇风格高壮、内涵深远、音调凄清。

  《送伊犁领军开子捷开明阿》一诗,是应开明阿之请的送行之作,诗中既赞誉开明阿,又勉励他努力报效国家继续建功立业。“嗟哉时事艰,志士力须努。厝薪火难测,亡羊牢必补。”林则徐在东南沿海抵抗英军侵略后,警告国人提防俄罗斯入侵西北,同时积极备战,这已被后来的历史证明是英明的。

  建设和保卫边疆需做好屯兵工作,林则徐寄给梅生的诗写道:“南东疆理思成宪,带砺提封溯旧盟。中外总期无旷土,兵农何必有分名。”他为保卫边疆,使国家长治久安,做了很多工作。除了“林公渠”“林公井”等广为人知外,在推广屯田、划定疆界、整理田亩上也出过大力。虽处人生低谷,但林则徐斗志高昂:“西域遍行三万里,斯哉我亦浪称雄。”

  林则徐奉命赴回疆(注:当时的维吾尔族称为回族,所以维吾尔族人民居住地称回疆,现称南疆)履垦田亩,他圆满完成了任务,为当地群众做了不少好事,还写下《回疆竹枝词》三十首。内容涉及当地历史宗教、农作节气、文化艺术、建筑医疗、衣食起居、婚丧嫁娶等方面。诗句流畅顺口,内容丰富多彩,平淡中充满诙谐,写实中蕴含诗意。

  联句多存诗中

  林则徐所作的对联同样是瑰宝。作家冰心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于屋内,福州市视之为城市名片。林则徐的联句“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表明自己以诗礼传家。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教育后代要保持清白家风,勤俭度日。至于著名的“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已成为林家世代相传的家训,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林则徐是位虔诚的佛教徒,精通佛理,早晚诵经,常去寺庙参拜。吴县光福寺中至今还有一副他书写的楹联:“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旸而旸,祝率土丰穰,长使众生蒙乐利;诸善信愿登觉岸,说法非法,说相非相,学普门功德,只凭片念起修行”,展现他爱国爱民的理想追求。

  1841年,林则徐收到以四品卿衔调浙谕旨,途经粤北番峡清远市飞来寺,书一联“孤舟转峡惊前梦,绝磴飞泉鉴此心”留寺中,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表明对粤事无所愧怍。

  其实很多联句就存在林则徐的诗中甚至于书信中。如凭吊岳飞:“黄龙未饮心徒赤,白马难遮血已红”;流放之初在杭州谢友人:“传书犬欲寻黄耳,瞻屋鸟难换白头”;寄潘功甫:“万里鸥波看浩荡,一天雁字任纵横”;答姚春木:“已成头皓白,遑问口雌黄”;答王柏心:“岳韩空报宋,李郭或兴唐”等。《载书出关》诗中“纵许三年生马角,也须千卷束牛腰”,表达了他对阅读书籍的强烈兴趣;《舆纤》诗中“一线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