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纵横 > 史海钩沉
党史新中国史系列漫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2020-05-2016:01:31来源:人民网

MAIN201912170936043593142534854.jpg

1962年,兰考县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一年,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 平均亩产只有43斤,全县36万人,灾民近20万。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焦裕禄接受党的委派带病来到条件“最苦、最累、最难”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面对重灾,焦裕禄向党组织表达了决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

为了改变兰考县的面貌,他带领全县干部和人民向严重的自然灾害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到兰考县的第二天他就下乡了解灾情,从一个大队到另一个大队,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回到县委后,他对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我就不信我们征服不了这个困难。”

在焦裕禄倡议和领导下,大家坚定地树立起自力更生,消灭“三害”的雄心。不久,一个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制定出来了,目标是在三五年内,取得治沙、治水、治碱的基本胜利,改变兰考的面貌。

焦裕禄时刻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下决心首先把兰考县的情况摸透。于是,他组治了一支“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

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同志们劝他不要参加野外调查了,他毫不犹豫拒绝了大家的劝告,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风越大,雨越猛,焦裕禄查风口、探水流的革命干劲就越足。他认为这是掌握风沙、水害规律最有利的时机。

为了弄清一个大风口,一条主干河道的来龙去脉,他常不辞劳苦地跟着调查队,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方肯罢休。同志们在他的鼓舞和带动下,也都精神百倍,斗志昂扬。

几个月的辛苦奔波,终于查清全县大小风口和沙丘分步,以及纵横全县的河流和各地的涝洼碱滩。使全县抗灾部署有了更扎实更科学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关于战胜灾荒、生产自救的四项办法,在兰考百姓的心里点燃了战胜困难的希望。兰考县到处呈现出劳动的热潮,到处都是战斗的歌声。

这套简单的铺盖就是焦裕禄在机关和下乡用的全部行李,被子上已经补了36个补丁。生活简朴的他没想过要改善自己的办公条件,也没想过自己的肝病,他时时记挂的是百姓的温饱疾苦。

每到风雪天,群众生活和生产有困难的时候,焦裕禄就会和县委干部们到困难群众家里问寒问暖。他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这一天,焦裕禄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当他到一家无儿无女的老贫农家访问的时候,老人极为感动。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改变过来。

1964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三害”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县委决定送他到医院治病。医生给出的最后诊断是:“肝癌晚期”。

焦裕禄病危的消息传到兰考后,县上不少同志去看望他。他总是不谈自己的病,先问县里的工作情况,他牵挂的仍然是兰考的未来。当他看到盐碱地上长出的丰收的麦穗时,两眼放出幸福的光芒。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不幸逝世,那一年,他42岁。他临终的最后要求是:“把我运回兰考, 埋在沙堆上,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 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1965年,兰考实现了粮食初步自给。他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贫困面貌的蓝图,经过3年努力终于实现了。

焦裕禄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