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榕城 > 文化遗产
省级文保|天后宫(临水宫)
2020-05-2912:11:33来源: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天后宫.jpg

天后宫位于店前村江墘埕 1号。又名妈祖庙,始建于明代中叶。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同治元年(1862)由刑部尚书陈若霖、云南布司使陈景亮(陈若霖次子)各主持两次修缮。清光绪年间,由太保太傅陈宝琛(陈若霖曾孙)扩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该建筑曾被征用为闽侯报社的印刷厂。1970年,闽侯县迁县治于甘蔗,天后宫由陈氏族人收回,但庙宇内外建筑均有严重的破损。

1993年,由企业家陈振(陈若霖玄孙)捐资重修。

天后宫坐北向南,前后两进,前临乌龙江,建筑由门廊、前天井及天井两旁小亭、大殿、后天井和后殿等组成。内祀妈祖、螺仙、临水等女神。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构架,双坡顶,两侧马鞍式封火墙,庭院铺设条石,庭中3棵古榕葱翠。门楼为牌楼式木构架,门廊两边竖立两块石碑:一为一块高176厘米、宽84厘米的碑刻,由云南布政使陈景亮于同治元年(1862)撰书,记载天后宫的历史沿革。另一块高 270厘米、宽90厘米的石碑,碑文记载陈若霖等人于嘉庆年间重修天后宫事项。庙门上有一副清末代帝师陈宝琛亲撰楹联:“潮汐接湄洲,风马送迎江峡月;帆樯㳽建水,神灯下上庙门松。”联句将妈祖的出生地湄洲岛与螺洲妈祖庙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天后宫门头亭飞龙、画栋、雄伟壮观,前天井左右边廊各有一个小亭,分别塑立金柳两将军,俗称“千里眼”“顺风耳”,神像威武庄严。天后宫首进大殿中央供奉着“海上保护神”妈祖林默,神龛上方悬挂“天上圣母”匾额。左右两侧上方分别悬挂着“慈航普度”和“寰海安澜”匾额。殿墙上为描绘妈祖生平的壁画;二进大殿正中祀螺仙洲主的金身塑像;后殿一侧奉祀福州民间俗称“临水娘娘”的妇女儿童保护神陈靖姑;另一侧祀“痘、疹”两婆官,两侧殿墙绘有临水娘娘的属下三十六婆官壁画;两殿之间后壁绘有陈靖姑祈雨斗法和观音在“白花桥上赐子”的壁画。整个宫宇皆祀女神,风格独特,较为罕见。

天后宫保留了明、清两代建筑特色,1995年被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螺洲镇志》)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