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纵横 > 史海钩沉
红色故事|红色祠堂
2020-06-1512:29:37来源:连江县委史志室

1938年秋,日寇铁蹄踏遍大半个中国,神州陆沉,江河呜咽,地濒东南沿海的连江县受到战火的威胁,沿海岛屿川石岛与马祖的南北竿塘已被日军侵占。在这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救亡图存的重任。9月初中共福建省委宣传兼统战部部长、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在福州南街安民巷秘密发展连江青年吴大麟入党,与已抵连江的中共党员林涧青、梁真(女)组建中共连江特别支部,省委任命林涧青为特支书记。

1592195488696730.jpg

林涧青

1592195528761694.jpg

王助

中共连江特支接受王助代表省委作出的联络人员(进步人士)、掌握枪支,准备建立抗日武装队伍的指示,因吴大麟公开身份为国民党政府连江信用合作社办事处主任(吴加入中共后仍保留其国民党党员)故许多事情交由吴大麟去办。

1592195557948553.jpg

吴大麟

吴大麟筹资在县城十字街口开办“海滨书局”,以占领抗日宣传文化阵地,又着手培养骨干力量。1938年11月间,福建省农村合作委员会通知要吴大麟训练合作社会计人员。经请示王助后,特支认为可乘机作文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于是借口时局紧张,把合作社训练班设在蓼沿山区溪东村的“郑氏宗祠”。

1592195600642629.jpg

海滨书局旧址

郑氏宗祠前身为南宋名宦郑昭先(1157~1225)在宁宗朝参知政事任上退休(宋宁宗拜其中书右丞相,他坚辞不受)建的“忠亩堂”。1125年逝后,宋理宗彰其贤,下诏谥“文靖”封“魏国公”,入福州乡贤祠。溪东的亩忠堂也改称“郑氏宗祠”。1938年11月,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由连江特支书记林涧青、中共党员吴大麟、梁真、卓飘虹(公开身份为连江建国中学数学教员)陪同到溪东村实地考察。王助对郑氏宗祠“碧水丹山环食邑,苍松翠柏绕行祠”清幽隐蔽赞叹不己。祠堂背靠金狮山,面朝锦鲤溪,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江南古典式风火墙“四合”、三进式院落。大门石雕楹联“金狮障下尚书裔,锦鲤川前宰相祠”,照壁楷书 “忠孝礼义”,后殿亩忠堂楹联“师紫阳,友西山,重道崇儒,绍圣贤万年之正学;宰中书,莞枢密,出将入相,统文武百代之全才”。整座祠堂白墙灰瓦,气势恢宏,殿宇宽敞,前为迎宾殿,中为敬祖殿,后为昭先堂,左跨院为客房、厨房,右跨院为仓房,北侧附建上下二层接待客房,足可容纳六、七百人吃住。王助当即代表省委同意在郑氏宗祠内开办“连江县合作社会计训练班”。

1592195624108436.jpg

溪东训练班旧址——郑氏宗祠

首批训练班学员150多人,大多为吴大麟先前联络好的各乡村抗日骨干力量,训练人员中有许多是土地革命失败后幸存的老党员与红军失散人员,如梁仁钦、邱惠、陈麻伍、林广、叶容容等。新四军办事处对训练班极为重视,王助主任又增派中共党员林君玖(林白胞妹)、叶和中、张汝厉等充实教员队伍,由吴大麟、林孝楚(涧青)、林君玖、卓飘虹等党员轮流给学员上课,讲《大众哲学》,普及宣传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及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纲领。1939年元旦那天,连江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实为中共连江特支)在郑氏宗祠宽敞的三合土埕前搭建舞台,举办“欢庆元旦文艺汇演”晚会,这是溪东村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个夜晚,周遭四乡八里民众扶老携幼赶往祠堂前观看演出。舞台中央高悬一幅由王助主任挥毫泼墨的“还我河山”(仿爱国将领岳飞草书)分外耀眼。晚会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山河泪”“武汉保卫战”等抗日剧目赢得学员和农民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1592195652944043.jpg

蓼沿乡溪东村郑氏宗祠现貌

元旦演出的抗日剧目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警觉。元月三日,省府当局派福建省复兴分社骨干林则尧(军统特务,系吴大麟同学)以福建省农村合作委员会巡视员身份到溪东村“巡视”并对学员“训话”,公开施加压力。连江党组织决定训练班提前结束,受训学员分散回乡活动。1941年4月19日,日军进犯连江,以梁仁钦为队长的下洋抗日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地开展敌后游击武装斗争,先后毙伤日军驻连江最高指挥官原田大佐等日本侵略军50多人,在福建抗日武装斗争史上写下壮丽的一页。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