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船政文化
船政创办历史回顾之六:船政开创者
2020-07-0310:57:04来源:学习强国

左宗棠、沈葆桢创办船政,秉持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用人标准,起用了一批出身背景各异的士绅乃至普通百姓和华侨,担任船政提调委员、监工委员、舰长、教师等各类重要职务,这支各怀特长的开创者群体,成为船政的中坚骨干,与外国技术团队、中方工匠团队、学生团队共同缔造了船政成功。

1.jpg

左宗棠像(图片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因屡次参加会试不中,绝意科举,专心经世致用之学。先后入两江总督陶澍、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府,太平天国战争期间随同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奉命组建楚军,因军功累迁浙江巡抚、闽浙总督等职。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上奏申请在福州马尾“设厂造船”,为国家求富强,旋获批准,船政由此开创。在船政建设工作中,左宗棠谋划了总体方案,确定了中外合作模式,申请了经费保障,并厘定章程,购买机器,规划场所,聘请洋人,物色人才。当1866年末被调任陕甘总督时,极力举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以此确保船政事业的顺利发展。

2.jpg

沈葆桢像(图片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沈葆桢(1820—1879),字翰宇,又字幼丹,福建侯官人。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武英殿纂修、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西九江知府、署广信知府、广饶九南道、江西巡抚等职。1865年因母亲去世而回福州原籍丁忧,1866年经左宗棠力邀出山,被清政府任命为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主政船政长达八年有余,任内管理中外人员同心建设,确保了近代舰船和工业技术的引进,积极筹措资金,保障船政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完成了船政各项创始目标,为船政和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沈葆桢奉命钦差赴台处置事变,在台湾期间整顿吏治,巩固防务,开山抚番,发展经济,开启了台湾近代化的进程。此后,沈葆桢升任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共同推动中国近代海军的全面建设,1879年在任上病逝,追赠太子太保,谥文肃。

3.jpg

胡雪岩像(图片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商铺学徒出身,后创办钱庄等事业,并协办军队粮饷事务,因为人精明,办事干练,具备中外交涉经验,“素敢任事,不避嫌怨”,受左宗棠赏识。早在船政筹备阶段,胡雪岩就成为左宗棠的重要智囊和执行者,船政建设开始后担任提调委员,船政规章设计、船政建筑营建、船政学堂开办、船政工匠招徕等诸多重要工作都由胡雪岩负责,是船政早期最重要的管理者之一。1866年末因协助左宗棠西征,无法常驻马尾而改为兼职,所创办的阜康银号长期为船政提供无息资金拆借,帮助船政解决经费周转问题。

4.jpg

周开锡著《汾湖草堂诗草》书影(图片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周开锡(1826—1871),字寿珊,湖南益阳人。左宗棠门生,历任浙江温州知府、福建延建邵道,署理福建布政使、护理福建巡抚等职。1866年出任船政提调,具体负责船政的管理和财务工作。福建船政大规模基建结束后辞职回乡,后随左宗棠西征,总统南路诸军,兼理民政,立有战功。

5.jpg

夏献纶编著的《台湾舆图》书影(图片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夏献纶(1837—1879),字黼臣,江西新建人,监生出身,左宗棠幕僚,历任福建汀漳龙道、福建盐法道,1870—1873年任船政提调,一度代理船政大臣,主持全局,是沈葆桢的得力助手。1873年调任台湾兵备道,协助沈葆桢平息日本侵台事件。在台湾任职期间,兴办教育、开采煤矿、筑路开山、兴修水利,全力开发台湾,1879年病逝于台湾任上。著有《台湾舆图》一卷。

6.jpg

19世纪的厦门(摄影:[英] John Thomson)

叶文澜,字德水,福建厦门人,祖籍江苏应天(今南京)。早年赴美国旧金山做工,后回乡创业,成为殷商巨贾。左宗棠入闽后,叶文澜协助官方筹集粮草,并利用懂外语以及与洋商的关系协助购买军火,“好善急公,熟悉洋务,遇有委办事件,均能妥实经理,为人敦朴可恃”,受到左宗棠赏识。1866年末被左宗棠举荐为船政总监工委员,全面负责船政生产部门的监督管理,至1876年卸任。

7.jpg

梁鸣谦像(图片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梁鸣谦(1826—1877),字礼堂,福建闽县人,世居仓山梁厝永盛里。进士出身,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因“母劳贫不能迎养”,辞官回籍,开馆授徒,赡养慈亲,以文章著名。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后,聘请办理船政文案、奏稿,任内深入船政车间,与洋员相互讨论,创制厘定了中国第一套工业机械的汉译名词体系。1874年随沈葆桢巡台,奏章多出其手。1875年又随沈葆桢赴两江总督任,倚为左右手。1876年回籍执教鳌峰书院,次年病逝。著有《静远堂诗文集》等。

8.jpg

台湾台南全台吴姓大宗祠,吴大廷担任台湾兵备道期间倡议修建。(图片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吴大廷(1824—1877),字彤云,湖南沅陵人。拔贡出身,早年因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与左宗棠、郭嵩焘等交好,后被左宗棠延揽入闽,历任福建盐法道、台湾兵备道等职。1867年任船政提调委员,主持舰船训练等工作,1870年调往两江,担任综理江南轮船操练一职,是为南洋水师首任统领,对南洋水师的编成、训练做出了突出贡献。著有《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小酉腴山馆文集》等。

9.jpg

贝锦泉故居(图片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贝锦泉(1831—1890),字敏修,浙江镇海人,贫寒出身,曾在西方人的轮船上做水手,自学轮船驾驶,成为舵工,后在宁波船商集资购买的“宝顺”轮船上担任管带。船政创办后,被左宗棠调任至福建,历任“华福宝”“万年清”等军舰管带,是船政早期著名的舰长。贝锦泉被调任时,根据左宗棠的要求,从宁波、镇海、鄞县一带,招徕了大量具有轮船服务经验的亲戚、同乡等到船政服务,构成了船政最早的舰员、水手队伍。

10.jpg

吕文经照片(图片来源: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

吕文经(1838—1908),字纬堂,英文名Lew Buah,厦门同安人,出生于贫苦人家,幼年被英国驻厦门领事李太郭的夫人(英国海军英雄霍雷肖·纳尔逊的侄女)收养,送往英国学习,其异国兄弟李泰国后任中国海关首任总税务司。吕文经归国后在厦门海关任职,担任缉私舰舰长,1866年调入船政水师担任舰长,是船政最早的舰长之一。曾参加中法马江之战、中日甲午威海之战等。

11.jpg

曾兰生照片(图片来源: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

曾兰生(1826—1895),字恒忠,新加坡人,祖籍广东潮州,曾就读美国汉密尔顿学院,是最早留学西方高等学府的华人,因西学功底深厚,曾担任上海留美幼童计划的翻译,后被船政聘为求是堂艺局(船政学堂)英文教习,1875年后担任北洋大臣李鸿章英文秘书。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