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闽都人杰
福清籍营山知县毛鸣岐
2020-08-0110:37:28来源:福州晚报

20200801_A12_02_30.jpg

毛鸣岐著作《菜根堂全集》

  毛鸣岐(1621年—?),福清六一都江北人(今沙埔镇坑北村江北),四川营山知县,著有《菜根堂全集》28卷,入编《清代诗文集汇编》。

  科举入仕

  据《江北毛氏宗谱》载,毛鸣岐,又名日煊,官名献球。生于明天启一年(1621年),是江北毛璋十五世孙,江北北支派三房(东厝支)毛一森(位东)次子。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33岁中熊臣忠榜登举人,康熙七年(1668年)任四川顺天府营山知县,晚主敖峰书院以终。

  清乾隆《福州府志》卷之四十三《选举志》有列:“毛鸣岐营山知县。”康熙壬子《福清县志》卷之九《选举志》中载:“顺治十一年甲午熊臣忠榜:毛献球,改名鸣岐,字文山。闽县学中,知营山县。”谱载,东厝支派 13世仕卫派下迁往闽清廷洋,毛鸣岐属仕礼派下,因其任职四川营山,谱中世系只记至鸣岐裔孙止。现坑北已无东厝支派族人。

  勤政清廉

  毛鸣岐任职营山知县期间,“世守书香祖训”,传承优良家风,大力履行儒家思想。他以社稷为重,民为根本,重廉知耻,重教兴学,修城建桥,赈济灾荒,勤政爱民。《营山县志》记载“,毛鸣岐到任以学宫蓁萎”,重建学宫,建成太成殿、崇聖殿及戟门、石牌门等,并重建关圣庙。因毛鸣岐等一些营山知县重视教育,清代营山县殿试录取进士26名,在四川100多个县中居第五位,被誉为“科第仕宦,甲于蜀都”“。明末清初,战事频繁,营山城垣被毁,康熙七年(1688年),毛鸣岐锐志修城,因岁歉不果,仅修建城楼四座。”

  江北谱载,毛鸣岐“为官勤政爱民,办事公正,受民爱戴,民呼二青天。在告老还乡时,民制万民送行”。这与毛鸣岐一生传承爱民优良家风以及其父毛一森的传教分不开的。谱载,毛一森是明万历甲申年(1584年)首部《江北毛氏宗谱》的修撰人之一,江北毛氏宗祠发起人之一。据《福清县志》卷十《武科志》之“???封”载“:国朝,赠文林郎、营山知县鸣岐父毛一森。”《福清县志》卷十五《人物志》之“孝友”记载“:明,毛一森,字应立,号住(位)东,六一都人。性至孝,父仕礼病,奉汤药衣不解带。母病,愿以身代。母死,哀毁骨立。坟葬独任劳苦,不与伯仲二兄交较锱铢。事继母陈氏无间言。客定海关,有叔仕秦为海寇所虏,携金赎其叔。归时,有同为寇虏者,其父倾赀以响,寇嗔不敷,乃掠其子以去,其父呼涕号泣,与子永诀。森从旁恻然,出有余橐三百金以赠,不问姓名,并不责其偿,无知之者。有子孝廉鸣岐,令营山。人以为孝义之报云。”

  博学多识

  毛鸣岐从小聪慧好学,学识渊博,一生著作颇丰。清康熙年间,毛鸣岐参加修纂《福清县志》。据《福清县志》记载:康熙壬子(1672年)秋七月陈轼题《跋》中的《修志姓氏》:“备载前志以志其芳,示不敢专美也。国朝……毛鸣岐,字文山,邑人。四川营山知县。”

  《江北毛氏宗谱》载:毛鸣岐于清顺治庚子年(1660年)、清康熙壬戌年(1682年)两次撰修《江北毛氏宗谱》。现谱中还保留有他第二次修谱撰写的谱序和续定自十八世起至三十三世讳字各十六字,并一直沿用至今。谱序云:“吾族始自燕都,从王入闽,卜居玉融平南,开基六一江北……世守书香祖训,历岁三百年,各务商农本业……撰名十六按代命名,配字十六,按名加字。”

  毛鸣岐最著名的诗作是列入《清代诗文集汇编》的《菜根堂全集二十八卷附续集》康熙刻本。《菜根堂全集》共收录毛鸣岐“五言古”“七言古”“五言排”“七言排”“五言绝”“七言绝”“五言律”“七言律”共15卷及续卷,计563篇诗文667首;“序”“记”“启”“书”“传”“论”“赋”共13卷,续1卷,计收入作品67篇。

  其诗作反映了当时诗文创作的时代特色,体现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取材多为闽、蜀,次为皖、浙等地,内容大多描写山水风光、咏怀古迹、缅怀古人、赠答友朋、咏物记事等。其风格大都是着墨简淡,意境清远,饶有韵致,尤以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各造其极。如毛鸣岐的“七言律”(卷之十四)中的《石竹山次叶文忠先生韵》(三首)、《黄檗绝顶次叶文忠先生韵》(四首)、《福庐山次叶文忠先生韵》(二首)、《龙卧寺次叶文忠先生韵》和《仙井岩次叶文忠先生韵》,诗人以其独特的气度,写出了石竹山、黄檗山、福庐山等风景名胜的青山古木、古迹胜境,表达了诗人对叶文忠(叶向高,福清人,明万历内阁首辅,天启七年卒,赠太师,谥文忠)的颂、赞、铭、哀。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