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船政文化
船政宝藏(五):清末船政铁胁厂梁架构件
2020-08-2113:06:35来源:学习强国

1597986457542311.jpg

清末船政铁胁厂梁架构件

清末船政铁胁厂梁架构件,长70厘米,宽60厘米,厚20厘米,铁质。

铁胁厂专任制造钢铁、船胁、船壳、龙骨、横梁、泡钉以及船上钢铁物件,打造拗弯、镶配各工,建于1876年。由于建造轮船胁骨的天然弯木产量少,西方国家已经改用铁胁,因此船政也改用材料易得的铁胁,兴建铁胁厂。当时船厂空地不多,只好将打铁工程归并到拉铁厂,将旧拉铁厂改建为铁胁厂。1877年首制铁胁军舰“威远”号试航成功,标志着船政顺利实现了舰船产品的升级换代。

1898年清政府聘请法国人杜业尔任洋监督。福州将军兼船政大臣裕禄听从他的意见,将铁胁厂改建为铁构架厂房:“铁胁厂原竖木架均年欹侧(歪斜),亟须修理。议乘修理之时,即用厂存钢铁料件,照西法易以铁架。”

1918年2月,北洋政府海军部在福州马尾船政局设立海军飞机工程处,因厂房相对牢固,铁胁厂被拨给飞机工程处,用作组装、调试飞机发动机的厂房。1919年8月,飞机工程处设计制造出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铁胁厂见证了我国造船技术的进步,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起始阶段,是船政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尾船政文化研究协会会长陈悦点评

船政历史上建成了大量的生产车间,铁胁厂是其中经历非常丰富的一座。

1866年船政创建开始后,在大型的铸铁车间建成之前,临时性抢先建造了一座砖木结构的小铁厂,用于生产造舰所用的铁钉、龙筋,甚至于大型车间所用的钢铁梁柱等,现存的船政国保建筑轮机车间的钢柱就是在这座小铁厂里铸造。

到了19世纪70年代,当船政厂区规模初具后,尤其是大型铸造车间投产后,小铁厂的作用降低,恰好当时船政开始进行技术转型,从建造木质舰船向建造金属骨架、木质外壳的铁胁木壳船发展,为了建造龙骨、肋骨等舰船金属构件,就将小铁厂改为铁胁厂,因为当时的车间建筑构件年久朽坏,还专门从菲律宾进口了大批木料,在1875年底对铁胁厂进行翻盖。

之后到了1898年,船政将铁胁厂的木架更换成钢铁梁架,船政博物馆保存的这件屋梁构件就是制造于当时,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的钢铁铆接工艺。当时被替换下的铁胁厂木构件后来又搭盖了镀铅车间,即镀锌车间,船政由此又成为中国最早拥有规模化金属镀锌加工能力的生产机构之一。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