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闽都人杰
闽中诗人、 黎平知府袁表
2020-09-2108:39:15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张永文

1290.jpg

贵州黎平翘街

袁表(生卒年不详),字景从,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明朝嘉靖年间出生,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乡试中举,万历初授中书舍人,转任户部郎中,后升任贵州黎平知府,以病辞官返乡休养,五十七岁病逝。入仕前袁表是闽中著名的诗人,有《东城楼歌》等多篇诗作传于世。

袁表自幼聪颖,勤奋好学,考中举人之后在家乡一边等待朝廷候补,一边结社习作诗歌。据史料记载,当时闽地诗人赵世显与袁表、王湛、吴万全、林世吉等人结玉鸾社于嵩山(在九莲山)、乌石之间。袁表是时创作了大量的诗作,成了名噪闽中的青年诗人和诗派杰出代表,还与郡人马荧合编了《闽中十子诗》,并于万历四年(1576年)由时任福建布政司督粮道徐中行首刻出版,使闽中诗派的先驱——十子创作的菁华梗概和“一时之风气”得以幸存,并彰显其“风调尔雅”之一格。

嘉靖后期至隆庆、万历时期,福州诗坛呈现繁盛局面,明代诗人、藏书家徐熥在《晋安风雅序》这样描绘:“世宗中岁,先达君子沿袭遗风,斯道孔振……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开坛结社,驰骋艺林,言志宣情,可谓超轶前朝,纵横当武者石矣。”袁表入仕前已是闽中诗坛的新秀,以他为首的文人群体及其文学活动成了闽地文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因文才出众,朝廷选授袁表任中书舍人,就职于京城内阁中书科,从七品,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因他出色地完成所负责公文的草拟抄发,使万历皇帝的指示批示得以及时下达,得到中书大人的首肯,不久升任朝廷户部郎中。袁表正直公道,不畏权贵,勤政爱民,廉洁自律,颇受时人称颂,在朝廷为官十多年,是“万历中兴”推动者。

万历九年(1581年),黎平发生了一起震惊朝廷的事件——“五哗六哗”(史称“五开卫兵变”),即以五开卫军士胡国瑞为首的下辖六所头目哗变,并纠集天甫、银赖等五个长官司结款,驱逐知府,鞭挞守备,焚烧城门,掠财杀人,十分猖獗,于是朝廷由湖广派兵4000人前往平叛,次年将黎平府、卫合设为军民府,隶属湖广,并移参将驻黎平弹压。因这起事件的影响,为加强黎平府的管治力量,万历十七年(1589年)朝廷将户部郎中袁表擢升黎平知府,由京官直接到黎平任职。

袁表来到黎平就任后,主要有以下治绩:一是修葺学宫。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黎平设府后,在城东毓贤街建学宫(即文庙),改前征蛮将军周骥旧宅创建。为大兴文教,袁表到任的第二年,捐俸新建了棂星门、戟门,并修葺学宫,使其焕然一新,学风甚浓。明清时期,这里一直为府学之地,现为黎平城关一小的校园。袁表到任的当年,黎平府就出了第一个进士龙起雷,殿试中“三甲”。

二是加固城池。袁表在任的万历十九年(1591年)对黎平府城池进行了维修加固,使破残的城墙、城门修固更坚,城楼修葺一新,并将东门改为行春,西门为长庚,南门为阳薰。此后的明清时期,这里城池坚固,易守难攻,被誉为“铁黎平”。

三是编写史志。袁表就任时,黎平设府已有176年历史,但没有一本完整的地方志书。虽此前府儒学留让作有《地里考》,知府张愷作有《志夷杂咏》,司理冯天秩作有《黎平五开记》,但前篇独载正统以前的地籍名称,中篇讽刺语气重,后篇草野其事不雅驯,残缺不全,时间史实都有局限,没有全方位地记录建府百年的各方面历史,因此袁表亲自编撰了首部黎平府志,并取名《黎乘》,全书共九卷三十篇。黎平府第一部记载历史、人文、地理、军事、官宦等的完整志书问世,为研究当地前期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文献史料。

四是诘戎治司。为吸取“五哗六哗”事件的教训,根除这次事件的历史遗留问题,袁表到任后加强军政统管,文武兼治。为加强军事管理力量,争取朝廷选派神枢三营参将郑维藩镇守黎平、靖州等处,协助他管军治军,很快融合了军政关系,化解矛盾和隔阂。另一方面严管长官司,土流并治,实行统治和自治相结合,解散款军非法组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搞活边贸经济,济困赈灾,减免长官司摊派的税赋劳苦差役,使边境乂安,地方绥靖。

由于积劳成疾,袁表任黎平知府期满后,便以病辞官回乡休养。回到家乡后,他一边养病,一边编书作著,是一位丰产且影响颇大的官宦作家。袁表病逝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福建盐运司同知屠本畯修建于福州乌石山的高贤祠,祀闽中善声诗者八十九人,袁表名列其中,让后人缅怀,思贤见志。

《福建日报》(2020年9月21日 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