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纵横 > 福州英烈
陈兴桂(1906—1934年)
2020-10-1916:11:35来源: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2163641250.jpg

陈兴桂,原名陈懋章(茂章),亦名陈馨桂,1906年10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连江县马鼻镇玉井村一个农民家庭。兄弟5人,陈兴桂居三,父亲陈政明,字原顺,农民,因家贫加入教会,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陈兴桂从小资质聪颖,读书过目难忘,尤其是一手毛笔字出神入化,备受陈家长辈疼爱。

陈兴桂13岁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到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福州协和中学读书。可是陈兴桂对课堂上念的基督教教义书籍不感兴趣,一有空就钻进图书馆,阅读报刊和古典书籍,关心时事政治,对民族英雄尤为崇拜,这对他后来接受革命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1925年7月,陈兴桂中学毕业后到福州柴井医院当男护士。男护士待遇菲薄,工作艰辛,常值夜班,还经常被外籍医师逼着加班加点,对此,陈兴桂开始对所谓上帝的“仁爱”产生了怀疑。但他工作认真,虚心向老护士请教,对病人态度可亲,颇得中籍护士敬重和洋医师的垂青。

这年,大革命浪潮波及福州。各种新文化书刊及马列主义启蒙读物在福州广泛传播。受新思潮影响,陈兴桂对教会学校的奴化教育制度及教会医院的不平等制度进行了反思。

这年9月,共青团福州地委成立了“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领导教育界爱国师生反抗帝国主义文化侵略。陈兴桂满怀激情地支持这一斗争,并得以结识共青团福州地委书记方尔灏。两人相见恨晚,方尔灏对陈兴桂的聪颖、机敏、热情、爽朗的性格印象极深,随即把《共产主义ABC》《共产党宣言》《向导》等马列主义书刊借给陈兴桂阅读。

此后,陈兴桂带头不做礼拜,并影响了一批中籍护士,英籍院长曼兴礼气急败坏,对他说:“做礼拜是医院组织的活动,信不信教由你,但是活动不能不参加!”陈兴桂说:“既然不信教,还念什么经?做什么礼拜?”曼兴礼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1926年3月,经方尔灏介绍,陈兴桂加入共青团组织;同年10月,经福州地委批准转为中共正式党员,陈兴桂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归宿。

此时,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挺进福建,北洋军阀的统治摇摇欲坠,陈兴桂秘密地在柴井医院进步的中籍医生、护士、工友中宣传中共救国救民的主张,宣传反帝反封建爱国思想。经过数月的物色、培养,他发展了数名看护生入党。中共福州地委认为柴井医院建党条件已成熟,11月间,柴井医院党支部成立,由陈兴桂任支部书记。

连江县马鼻镇是陈兴桂的故乡,他迫切希望能让故乡人民早日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苦难。他的想法获得福州地委书记方尔灏的赞同,批准他回连江开展革命活动。11月初,陈兴桂借回乡探父的名义,在马鼻东川村见到中学毕业后到东川小学教书的哥哥陈茂文。陈兴桂首先发展陈茂文入党,而后通过陈茂文在贫苦农民中进行宣传发动。陈兴桂的母亲是东川村人,因此,东川村林氏晚辈农民都昵称陈兴桂兄弟为“娘家舅”。这层亲戚关系成了陈兴桂与贫苦农民联络感情的桥梁,也使陈兴桂找到了一个可靠的落脚点。陈兴桂与陈茂文一道兴办农民夜校,免费吸收贫苦青壮年农民入学,一面教识字,一面进行革命道理的启蒙。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培养了10多个农运骨干,成立了农会组织,又发展林官棫等青年农民入党,成立了中共马鼻党小组。

此时,连江特支在县城成立,县农会效法湖南农民运动,捉拿豪绅地主游街示众。马鼻、东川等地农会闻风而动,陈兴桂发动农会会员也将地主豪绅捆着押上街头,戴上纸糊高帽,群众一路围观,无不扬眉吐气。

鉴于闽东地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为便于马鼻党团组织与福州地委之间的联络,陈兴桂决定在东川设立秘密的福州(闽中)水上交通联络站,由陈茂文兼任站长,负责从海上递送情报等。交通站从东川向北延伸至福鼎县的店下、筼筜,向南延伸至长乐县的厚福、福清县的海口,成为福州党组织与各县县委、红军之间联络的海上通道。福州交通站一直坚持斗争到1937年8月抗战爆发后为止,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为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其间渗透着陈兴桂的不少心血。

1926年12月,国民革命军克复福州,推翻了北洋军阀在福建长达13年的残暴统治。受其鼓舞,陈兴桂决定趁热打铁,发动柴井医院中方员工开展说理斗争,以改变中外籍员工之间的不平等待遇,获得来福州巡视工作的党中央特派员王荷波的赞同。于是全院中方员工推举陈兴桂作代表向英籍院长曼兴礼提出了“不许欺压华工,允许信教自由,不许强迫做礼拜,不许限制华工参加爱国活动,允许爱国自由,缩短华工工作时间,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要求。

这些要求入情入理,维护了中方员工的民族自尊心与起码的生活、工作待遇,但曼兴礼不但不接受,反而训斥陈兴桂无理取闹,破坏院规,威胁要把他开除。对洋人的专横,陈兴桂和医院的中方员工毅然决定进行罢工斗争。中共福州地委号召各界声援柴井医院中方员工的正义斗争。12月底,参加罢工斗争的中方员工撤出医院,搬进方尔灏家及北门律师公会暂住。迫于形势,曼兴礼终于低下了头,收回开除陈兴桂的成命,接受罢工者提出的要求。市民们燃放鞭炮,欢送以陈兴桂为代表的中方员工回柴井医院上班。

1927年4月3日,国民党右派在福州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福建各地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福州党团员剩下不足20人,而陈兴桂由于事先机警并且是秘密工作,他所领导的连江、马鼻党团组织及福州交通站及东川、马鼻农会组织均未受到破坏,并及时地转入地下活动。

1927年底,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和福州市委相继恢复组建,陈兴桂躲过军警的搜捕,与市委接上关系。随即由设在厦门的福建临时省委派往闽中、闽南地区的莆田、仙游、惠安、泉州等地开展工作。他毫不畏惧白色恐怖的严重,在各地恢复与发展党团组织。由于人地生疏,加上语言隔阂,给他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与障碍,经市委同意,他于1930年春回到马鼻从事地下活动。这期间,陈兴桂还做过兵运工作。他奉命打入海军陆战队,找到在海军中当兵的乡亲陈茂昌(即剃头妹)、陈麻伍(陈凯斌),经过教育,促使他们拖枪脱离反动营垒,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考察,又相继介绍两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兴桂回到故乡,犹如虎归深山。那时,中共连江县委已经恢复,由杨而菖任县委书记。经陈茂文引荐,陈兴桂在敖江镜路村与杨而菖会面,并接受杨而菖提出的在马鼻一带恢复党团组织、壮大革命力量的任务。他回到马鼻老家,开办“玉井诊所”,白天为人看病,晚上进行革命活动。

马鼻沿海地区被国民党海军陆战队所盘踞。驻军以筹饷为名,强迫农民种植鸦片,规定种植1亩,收烟捐10元,不种者以20元科罚。农民被迫种烟,怨声载道。1932年春,各区奉令加征烟苗捐,上等、中等的每株铜元3片,下等的每株2片。陈兴桂因势利导,发动党员在玉井、横厝、浮曦、半田下、赤石等村组织“农夫会”,宣传贫苦农民团结斗争的重要性。广大农民早就不满驻军的横征暴敛,一处点火,四方呼应,各区乡农民普遍开会,作出如下决定:(一)不报税。(二)如团丁来抓人,以鸣锣为号,全乡起来,抢缴他的枪械。(三)如果本乡敌不过他,通知他乡赴援。(四)为使以上决定执行,大家出钱,共吃一顿(以示义气)。(五)每乡选派代表工人,组成反烟捐斗争委员会。陈兴桂还以码头工人、渔民为核心,组织起“贫民互济会”,专门负责救援因参加斗争而遭难的革命者及其亲属,会员一度发展到130多人。

1932年4月间,马鼻“贫民互济会”在陈兴桂召集下,定期开会,组织会员与地主豪绅算账,没收地主豪绅的粮食、财物,分给贫苦农渔民,贫苦农渔民无不拍手称快。

一次,地主豪绅请来海军陆战队2个排,开到马鼻强行征税。陈兴桂得知消息,挑选50多名身强力壮、会拳术的“贫民互济会”会员一早汇集码头,将下船的海军官兵团团包围起来,一顿拳脚,把海军打得抱头鼠窜,还抓获了1个排长和1名士兵,后经当地陈氏族长出面说情才放。从此,海军轻易不敢在码头上岸,也不敢随意闯进农民家课捐勒税了。

同年5月,马鼻镇请来福州一个戏班子演戏,透堡民团团董(地主民团团长)在看台上耀武扬威,欺压农民。陈兴桂使个眼色,十几个互济会会员一拥而上,将团董揪下痛殴至求饶为止。这下子煞下了地主豪绅的凶焰。

由于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连江县党领导的工农游击斗争已迫在眉睫。

5月15日,福州中心市委作出决议:“连江、福安两县马上将游击队组织起来,在农村中进行解决反动武装,帮助及发动农民起来斗争,要在这样的斗争当中,去创造新的苏维埃区域。”市委派魏耿等人到马鼻与陈兴桂商讨建立工农游击队事宜。陈兴桂把上级领导领到东川报国寺,提议工农游击队就在这里成立。上级领导看到东川村村前平畴沃野、阡陌纵横,而村后及左右两侧均为高山密林、羊肠小道,那莽莽苍苍的大山方圆数十里,与长龙、文殊山区连成一片,退可守,进可攻,是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实行武装斗争的宝地,不得不佩服陈兴桂有军事眼光。

1932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中游击第一支队(后并入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在东川报国寺成立,福州中心市委任命陈兴桂为第一支队政委,队员20人。陈兴桂带着游击队员出没在东川、透堡、馆读一带打土豪、除劣绅分粮食,还带队打下罗源县新澳海关,击毙国民党海关主任,缴获枪械多支。

1933年2月,福州中心市委决定各县委创办党刊党报,在各阶层群众中宣传党的主张,宣传红军反“围剿”取得的胜利,以扩大党的影响。连江县委决定创办《阳光周刊》,由陈兴桂任主笔。陈兴桂跟着交通员到山面区去,不巧碰上前来“围剿”红军游击队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海军中有人找陈兴桂看过病,认出上山的是陈医生,顿生疑心,领头的连长带着士兵叫喊着冲过来。陈兴桂急中生智,从袋里掏出一把光洋抛了出去。兵痞嗜钱如命,一个个争着去捡光洋。陈兴桂钻进密林,不见人影了。

几天后,第一期《阳光周刊》出版,第一版赫然刊载连江县委文告:“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像潮水般涌进共产党队伍里来!”这个出自陈兴桂手笔的文告号召农民加入游击队,实行抗捐抗税,创建苏维埃红色政权。连、罗两县到处张贴着《阳光周刊》,弄得国民党连江县长坐立不安,海军陆战队也胆战心惊。县城不到天黑就关紧城门,唯恐游击队进城。

1933年6月,国民党当局调1个营的兵力,配合连、罗两县民团、大刀会,共分6路向山面区游击根据地“进剿”。部分红色区域被占领,少数党员思想动摇,党组织建设面临严峻局面。为此,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巡视员到连江,于10月初在山面区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会议改组了连江县委,由陈兴桂接任县委书记,郑厚清、林长安等为县委委员。陈兴桂代表县委检查了过去工作中存在的单纯军事行动,忽视对党和群众组织的领导,侵犯中小商人利益及游击队没有从群众组织中和在斗争中选拔游击队员,因而混入流氓分子等错误,又对今后工作作了布置。县委主要领导人对各地工作作了分工。

这期间,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在马鼻透堡驻守1个营,当地党组织被摧残殆尽,工作难以开展。陈兴桂亲自负责马透区工作。他与县委组织部长林孝吉一道走家串户,找到失联党员,鼓励他们不要为眼前的黑暗所吓倒,敌人的强大是暂时的,并适时地带着游击队员摸进民团团总杨青家,杀死团丁,借以敲山震虎。

同年10月,连江县委升为中共连江中心县委,辖连江、罗源两县及长乐、闽侯部分地区,由陈兴桂任中心县委书记。为迎接土地革命的战斗风暴,中心县委决定在长龙山面区根据地洪塘村将原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和闽东工农游击第九、第十三支队整编为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总队,由杨而菖任总队长兼政委,下设三个支队,陈兴桂兼任第一支队支队长。洪塘整编时,陈兴桂与杨而菖等对部队开展政治、军事训练,普遍进行“游击队是干什么的”教育,明确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下的游击队的性质和任务,划清进行土地革命与“劫富济贫”的界线,肃清流寇思想,提高游击队员的政治觉悟。

事实证明、陈兴桂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必要的、有效的。10月19日,整编后的闽东工农游击总队由杨而菖、陈兴桂率领进攻透堡镇,素称“骁勇善战”的地主民团一触即溃,游击队兵不血刃,解放透堡,缴枪14支,当即宣布实行土地革命,成立透堡区、乡苏维埃政府。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国民党海军陆战队龟缩回三都、马尾军港,连江防务空虚。陈兴桂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号召全县农民起来总暴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消灭民团,创建苏维埃,实行土地革命。短短几天时间,闽东工农游击总队以势如破竹之势,接连攻下筱埕、坑园、晓澳、黄岐等大乡镇,苏维埃的旗帜在凤城大地上飘舞,全县共成立了6个区苏、174个乡苏、296个村苏,连罗两县有20多万人口分到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透堡攻下后,马鼻镇成为封建地主的大本营。国民党马鼻区区长陈少轩、民团团长陈利元搜罗周围区乡的逃亡地主,收编粗芦的陈学雁股匪,扩充了民团势力,合计反动武装有200多人枪。敌人仗着人多势众,经常骚扰袭击苏区。县委决定由杨而菖、陈兴桂、梁仁钦三人负责指挥游击队、各区赤卫队,在1万多名群众配合下分水陆两路进攻马鼻,拔除敌据点。

12月31日,游击队进入指定位置。在指挥所内,陈兴桂取出象棋与杨而菖对弈,警卫战士见支队长与政委在临战前有此“闲暇”深感惊异。午夜12时,棋局未了,进攻时间到了,陈兴桂身先士卒,带着游击队员出击北门,很快夺取敌北风炮台,占领制高点关帝庙山头,又冲入马鼻街与主力会合。不幸的是,杨而菖在攻坚战中壮烈牺牲。陈兴桂怒火填膺,指挥队伍拿下敌人盘踞的巢穴——厚裕米厂。这一仗,消灭敌人200多名,活捉国民党马鼻区区长陈少轩、区党部主办陈常华、民团总团长陈贞元、匪首陈学雁等,迅速成立了马鼻乡及横厝、辰山、玉井、南门等村苏维埃政府。

1934年4月上旬,福州中心市委机关被国民党宪兵四团破坏。6月,经陈兴桂主持的福州闽东交通站护送,连罗中心县委书记林孝吉等抵达福安柏柱洋,与福安中心县委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特委决定派遣陈兴桂率人潜入福州,任务有三条:一是寻找隐蔽在福州的原福建临时省委军事部长陈祥榕,伺机接上关系;二是刺探收集国民党军队情报,提前向特委通报;三是采购红军急需的医疗卫生用品。此时原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陈之枢等叛变投敌,正带着宪兵在城内搜捕共产党员。陈兴桂避开特务的跟踪,在南门兜“快乐居”茶室与陈祥榕取得联系。

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奉令进攻福州城,陈兴桂、陈祥榕等在商讨接应红军攻城时不幸落入宪兵特务的魔掌,关押于军法处大牢。在狱中,陈兴桂任凭敌人严刑逼讯,痛斥陈之枢等叛徒劝降的卑劣伎俩,于1934年8月12日同陈祥榕等9名共产党员在福州鸡角弄英勇就义,时年28岁。(吴用耕 陈崇三)

(来源:《福建英烈传略》)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