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地情研究
福州长乐莲柄港水利工程的变迁
2020-10-2612:33:02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赖晨

20201024_A06_01_26.jpg

干部和民工在竣工的朝阳洞前

  福州市长乐区莲柄港是福建省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其工程难度较大,历史上屡建不成。1926年在旧海军治闽时代,聘请上海金宝寿公司用现代爆破技术凿通龙腰山上面一段小渠,开始用机械抽水,但通水范围很小。国民政府时期,曾两次修复该水利工程,但规模也比较小,灌溉面积也很有限。新中国成立后,这个从旧政权接收过来的水利溉田工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党和政府对其十分重视,先后拨款三百四十万元,进行了多次改造和扩建,以造福于人民。

  屡次失败

  莲柄港因莲柄村而名。莲柄村在长乐城区西南五里处,附近有一座龙腰山,地势高耸,石质坚硬,挡住江水,导致其不能流向长乐中部地区,所以中部地区农田缺水灌溉,旱灾频繁,地瘠民贫。

  为了引水灌溉,北宋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1年),长乐县屿头村林安上请圣旨动用长乐三年钱粮,作为凿龙腰山的工程款,但因为工程量巨大,未能实施,自己反而因谗言被杀。此后的元朝、明朝、清朝,均有人相继出来兴办这个工程,但都失败了。

  辛亥革命之后,北洋海军将领陈兆锵、长乐县知事吴鼎芬、福建省水利局和华侨商人林祖密等人,先后对此水利工程进行了勘察规划;林祖密甚至还邀请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土木工程师前来设计,但也因横亘千米的龙腰山石质坚硬难于动工或施工失败而无一成功。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海军部长杨树庄兼任福建省省长。他在长乐县龙门高氏宗祠设立海军长乐“莲柄港溉田局”。局长为马德骥,总工程师为杨廷玉,招募上海工程队开山凿渠。选择龙门村的二桥和莲柄港村的马林桥两处建设两座抽水厂(第一抽水厂、第二抽水厂),各安装抽水机一部,每机抽水高达八点五米。两座抽水厂相距三千八百米,闽江涨入龙门港的淡水被抽高到十九米后,通过龙腰山石渠,流到北山点分岐点,沿左右干渠傍山而行。左干渠经北山、鹤上、云路、渡桥直达漳港;右干渠经岱岭、桃坑、沙京、屿头而达港尾。按当时海军当局所宣布的工程计划分两期进行,上述第一期工程于1929年3月完成,灌溉区域除了非耕地外计划六万亩;全部工程费为一百零五万元,其中用于开凿龙腰山岩石渠道的费用占去五十余万元;岩洞开凿最深处为二十五米。

  由于海军溉田局工程费预算超支很多,原计划六十万元,超支四十五万元,负债累累。他们向灌溉区农民宣布,将在五年内收回投资和利息;决定采取累进增收水费的办法,不问受益多少,上等田第一年每亩交纳水费五元六角,第二年五元八角,第三年六元,第四年六元二角,第五年六元四角(当时谷价每百斤为二元七角)。

  人民不胜负担,大部分人交不起水费,当局便出动海军抓人、打人,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旒峰、沙京等十三乡(村)老百姓联合围攻海军陆战队,把他们围困在沙京莲花山,导致陆战队员死伤五十多人,长乐县政府也一度被农民占领。随后,海军调派大批人马进行清乡镇压,杀死农民三十多人,烧毁七十多家民房,酿成骇人听闻的“十三乡惨案”。

  由于当时农民的反抗缺少正确的领导,一部分群众盛怒之下,竟将第一抽水机厂、第二抽水机厂的机件全部捣废;也有一些流氓趁火打劫,导致莲柄港水利工程陷于停顿。从1931年到1934年之内,无人再议重修。直到1935年,莲柄港受破坏的工程才被修复。日军入侵长乐时又遭到破坏;1948年再次修复,灌溉面积仅一万六千亩。

  伟大工程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于1951年开始第一期莲柄港水利扩建工程。政府拨款一百多万元,把福建古田溪水电跨过乌龙江引到了长乐,并改装五部大型电力抽水机,同时对渠道、闸门、涵洞、桥梁进行全面整修,灌溉面积扩大到八万亩,受益范围从十三乡扩大到南乡大平原和北乡丘陵地带。后因机器老化,抽水有限,灌溉能力逐年下降,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到了1969年,长乐人口从1949年的约23万人增加到约40万人,原本的水利工程无法满足急剧增长的人口对饮水、农田灌溉和航运的需求,长乐县委开始了第二期莲柄港水利扩建工程。

  首先,分别在营前上洞江口建拦河大坝和长八十五米的九孔拦水闸,将涨潮时间顶托进港的闽江淡水储入营前至玉田的广袤港道之中。其次,便是凿通龙腰山隧洞。

  1969年初,长乐县委决定凿通龙腰山隧洞,施工设计图纸几易其稿终于出炉。1969年12月1日,县委在莲柄港工地召开动员大会,工程随即破土动工。当时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爆破技术,而龙腰山又石坚难摧,工程队只能依靠当时简陋的设备和技术攻坚克难。施工时,先在隧洞上面约三分之一处开挖断面的一部分作为导洞,再逐步扩大开挖隧洞的整个断面。打导洞洞眼,密密麻麻犹如蜂巢一般,然后将装满炸药的雷管塞入洞内,爆破人员再将导火索点燃,之后认真数着爆炸的声响,等爆破声彻底停止后,打钻的技术人员继续钻洞,民工们开始清理爆破后的石块。大家配合默契,但工程进展缓慢,一天能前进三米就算是高效了。一板车一板车的石块,全靠人力送上高达六米多的洞口上方。

  1972年3月20日,长八百四十一点二米、宽六米、高六点五米的朝阳洞横空出世了,营前港闽江的水以十七立方米/秒的流量注入洞内。从此,每年八千八百万立方米的闽江淡水源源不断地流向龙腰山以东的平原。莲柄港渠的灌溉面积增加到约十七万亩,就算是大旱之年,长乐全境大部分农田均能得到灌溉,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二百多斤。莲柄港灌溉区也成为引、提、蓄结合的水利工程。

  莲柄港渠平时水位保持四点五米,能航行载重十吨的船舶。从1972年3月下旬开始,每天有十多艘客运小汽船,常年航行于沙京、东平、湖尾至营前之间,并和福州搞联运;更多的载货船舶等也通过朝阳洞开出营前港桥闸往返福州、长乐,水路交通十分便利。

  朝阳洞引水隧道这一宏伟工程的建成,不但让长乐干旱地区的农田灌溉得到了保证,而且变单纯的水利工程为连接闽江、营前港和陈塘港航道网,对发展长乐内河航运、加速物资流通产生了巨大作用。

20201024_A06_01_1.jpg

莲柄港新貌

  《福州晚报》(2020年10月24日 A06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