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紫坊,活力街区故事多
2020-11-2708:46:38来源:福建日报

在福州安泰河畔,结合“漆”主题等各类非遗项目,引进文化休闲类业态,正在打造商业、旅游、文化、住宿等复合功能的特色艺术街区和活力地带

朱紫坊,活力街区故事多

1606438212345667.png

漫步修葺一新的朱紫坊,你会邂逅萨氏民居、芙蓉园、文庙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会与古树名木、古桥古井等历史遗迹不期而遇,还会在不经意间与漆艺、闽剧等非遗项目撞个满怀。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占地大约16.86公顷,其中核心区6.47公顷,现有各级文保单位8个。宋至清末,此地设有3座孔庙、2座县学、2座县衙、1座学院署,当时学子云集,可谓是路逢十客九青衿。

朱紫坊公司执行董事吴尧说:“朱紫坊围绕‘活力街区’这一定位,结合‘漆’主题等各类非遗项目,引进特色研学、阅读空间、客栈民宿、艺术工坊、亲子体验、教育培训、朱紫讲堂等文化休闲类业态,打造商业、旅游、文化、住宿等复合功能的特色艺术街区和活力地带。”

芙蓉园里与“漆”相遇

来到朱紫坊,芙蓉园一定不要错过。这是福州目前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园林。

芙蓉园始建于宋代,占地面积大约3660平方米,旧时称为三山南馆,是文人雅士经常宴乐会集的地方。原为南宋参政知事陈韡的芙蓉别馆,因在园中遍植芙蓉而得名。后为明朝内阁首辅叶向高别墅、清布政使龚易图花园,海军将领陈兆锵也曾在此居住。

如今,芙蓉园由朱紫坊34号、36号和花园弄19号、23号组成,前后两座花园假山、水池、雪洞、阁楼全部按老照片精心修复,错落有致,古韵犹存,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美,很快成为网红打卡地。

在芙蓉园感受古典院落文化魅力的同时,你还可以近距离触摸福州漆艺发展史。

今年10月17日,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在此落地,看中的正是芙蓉园深厚的文化底蕴。芙蓉园为漆画注入历史深度,漆画赋予朱紫坊现代广度,形成奇妙的对话景观。

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以芙蓉园院落结构为基础,分中国漆艺的发展脉络、沈绍安脱胎漆器发展脉络、中国当代漆艺作品、大漆生活美学空间四大板块,展品大部分为宋末、晚清、民国时期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内外漆艺作品。其中,沈绍安脱胎髹饰技艺不同时期作品数量占九成。

“经过多年精心准备,沈绍安漆艺馆全面升级为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对外开放。朱紫坊引入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既展示传统艺术又传播地域文化,很快发展成为城市新地标。”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创办人林正佳说。

朱紫坊历史街区打造起“漆”主题的艺术聚落,沿路一直往里走,你会过把漆艺瘾,与很多有故事的漆艺展览和小店擦肩。芙蓉园隔壁的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就是年轻人的最爱。

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原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 年)进士陈培锟的故居,也是陈氏家庙所在地。据陈培锟所著《海滨谈屑》记载,陈氏一族大约在清康乾时期就定居于朱紫坊。如今,老宅变身为漆艺众创空间,漆艺匠人在此用古法技艺结合现代科技进行产品研发,传承和创新大漆文化。

“这里不时有大漆文化展览,我和室友常来此穿越历史,带着一份敬畏和好奇了解漆艺,不知不觉间就爱上了。”在闽江学院读书的小叶说。

来“海军一条街”品文化

提起朱紫坊,老福州人最先想到的是“海军一条街”。到此游览,扑面而来的是海洋文化气息。

朱紫坊作为近代海军将领的聚居地,萨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萨氏民居,约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1890平方米,前临安泰河,后通府学弄,这方宝地走出了海军耆宿萨镇冰、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等享誉中国近代史的名人。萨镇冰先后三次应宅主萨君豫之邀入住此宅花厅。如今,萨家后人仍居住于此,暂不对外开放。

尚在修缮中的朱紫坊46号,是北洋水师将领方伯谦故居。这处有着四面围墙的老宅共有三进,始建于清初,嘉庆、光绪年间曾重修。大门前面有照墙立于安泰河沿,大门口是“明三暗五”门头房,正厅原高悬双龙贴金的“诰封盒”,现悬挂开国上将张爱萍题写的“海军世家”横匾。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兆锵故居,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民国十年(1921年)前后被中国第一位海军轮机中将陈兆锵购置并重建。置身于此,你会不由自主地静下心来,感受别样风采。

去年,这座宅院被活化利用,变身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博览园,集福建工艺美术展览、学术交流、技艺表演、艺术品鉴、手工艺DIY于一体,藏有近500件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品。

“从美轮美奂的寿山石雕到巧夺天工的木根雕,再到白如玉的德化瓷器,这些富有福建特色的工艺美术精品让我们大开眼界。”浙江游客吴苏和家人一起慕名前来,欣赏的同时不忘点赞。

集贤宾里上演“对台戏”

半山和艾轩,一个爱做茶,一个爱旗袍,他们与朱紫坊芙蓉弄4号的集贤宾有缘,2018年一遇见,就决定租下来。紧接着,两人秉承“一间平凡的住宅”打理老宅,最大程度上还原院落原本的模样,以期留住烟火气。

集贤宾是以传统音乐戏曲文化为主题的艺文古厝,奉行“让艺术融入生活”理念,将南音、南箫、古琴、闽筝、昆曲、京剧、闽剧、钢琴等不同艺术形态融贯其中。

迈入集贤宾,迎接你的既有花香、木香,又有韵味十足的闽剧、昆曲。

老宅前厅的厢房设有南音八音堂、古琴室、茶室,东西厢房放置戏曲和中式服装。天井和厅堂各设戏台,常有艺术家们应邀到古厝小院来“唱对台戏”。

“当初,南音传承人曾家阳给老宅取名为‘集贤宾’,灵感来源于汉唐时期宫廷乐赋曲牌‘集贤宾’。”半山说,他们选择在此办起二十四节气雅集,上演南音南萧、昆曲闽剧、非遗手作、插花品茶、诗书吟诵等雅致有趣的文化沙龙,就是为了让来访者感受古人的清雅生活情趣。

“雀舌百旬稀世舛,马头成匹匠心坊”,这是半山题于正厅戏台柱子上的一副对联,也是两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集贤宾连通过去和现在,把即将消逝的古戏曲和传统文化带回城里。艺术家们来古厝演出,来访者可享受独特的感官体验,并以不同的视觉角度呈现不同的感触。”儒林有戏创办人林特解释说,这也是他把工作室选在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花园弄出来,向左走是芙蓉弄,向右走便来到府学弄。府学弄更静谧些,其中,一家汉服主题文化的餐厅备受食客追捧,人们着汉服饮着下午茶,好不惬意。(记者 树红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