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话说闽都
“包容创新开放传统”——葛兆光谈八闽文化
2020-12-0708:54:35来源:福建日报

  □本报记者 李 艳

2.jpg

《正学堂五经通解》书影

2日,《八闽文库》第一辑《福建文献集成》初编200册首发式在福州举行。首发式上,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八闽文库》编纂委员会主任葛兆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屡屡强调“在文化意义的中国史上,福建是后来居上者”。

他说,现在很多省如浙江、江苏、湖南等都在编辑乡邦文献,留住历史记忆,保存地方文化。那么,在福建文献里面,能够呈现的福建文化特征是什么呢?葛兆光教授用四个词进行了概括:包容、创新、开放、传统。

第一个是包容。目前学界关于历史中国的形成讨论非常热烈,葛兆光教授说,从历史的角度看,传统的文化中国无论是从文化意义上还是从地理意义上,都是不断被重新定义和整合的。应该说,在文化意义的中国史上,福建算是后来居上的区域。就如他在总序中谈到的,特别是在“背海立国”的宋代,东南经济发达,海洋地位凸显,福建逐渐从华夏文化的边缘,成为影响全国文明的重要区域。唐宋期间文化中国的重大转变,福建具有典型性意义。

在外来移民和本地土著的共同努力下,福建文化渐渐发达,书籍或者文献也越来越多。日积月累的福建文献记录了这个区域千年的文化变迁史,而《八闽文库》的编纂,正是把这些文献精选并汇集起来,为现代人保留有关福建的历史记忆,也保留这个区域特别的文化遗产。

第二个是创新。“福建是后来居上的文化区域,积累的包袱不重,常常会出现一些越出常轨的新思想、新精神和新知识。”葛兆光教授说,从文库收录的文献里面可以看出,不少代表着新趋向的人物与思想,往往先诞生在福建。特别是宋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心,逐渐从西北转向东南。一方面由于中原文化南下,被本地文化激荡出此地异端的思想;另一方面海洋文明东来,同样刺激出东南滨海一些更新的知识。

除了宋代新儒学之外,中晚唐五代的新禅宗、明代中后期的三教合一和异端思想、明末西洋传教士,一直到晚清福建知识人群体,都是这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三个是开放尤其是面向海洋的开放。传统中国在“背海立国”的宋代以来,开始面向东南,福建成为向东海与南海交通的起点,这是商品贸易的需要。所以,传统中国各种有关海外的新知识,往往都与福建相关。

葛兆光教授说,他一直怀疑,《顺风相送》等海上航行指南,以及牛津发现的《塞尔登中国地图》,也是福建人的作品。“因为《塞尔登中国地图》有六条海外航线,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航线都是从泉州出发,让人不由得猜测作者也是福建人。”

第四个是传统。福建保留了很多的地方文献,如家谱族谱、契约文书、生意账簿、宗教碑志等。这些是历史人类学家们最有兴趣的东西,也是做地方历史的珍贵资料。“由于历史上福建交通没那么便利,所以反而保存了最多的这类文献,成为最具地方特色的资料。而其他地区,要么折腾反复太多遍,原来传统的生态已经荡然无存;要么开发比较迟缓,没有那么多文字资料的留存。”葛兆光教授说,福建很不同,传统的宗教、家族、居住地、风俗都保存得较好,就像我们的土楼、寺庙一样,这是研究传统宗族、宗教、风俗的好东西。而这次《八闽文库》专门设立了“专题汇编”一类,就是包括了碑传集、宗教碑铭、契约文书、科举文献、名人尺牍、古地图等。这是很值得期待的内容,也是一种重新发掘地方文化资源的视角。

葛兆光教授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福建历史上不仅有众多的文献留存,也是各种书籍刊刻与发售的中心。从宋元时代起,福建就成为中国书籍出版史的中心之一。版本学家也许将它与蜀本、浙本对比,觉得它并不那么精致,也不那么经典。但是,从书籍流通与文化贸易的角度看,正是这些廉价而通俗的图书,使得文化知识迅速传向四方,深入社会下层。这恰恰是福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之一。

现在,《八闽文库》出版,其实就是在福建这一印刷和出版传统的延长线上。

“没有文献保留文化记忆,就没有地方认同的根。我们赞成中华文化是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同时也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这就是所谓的多元一体。”葛兆光教授说,希望《八闽文库》的编纂,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地方文化,认识何为福建、何为福建人,保留我们的历史记忆,促进地方认同。

相关链接>>>

《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2019年3月正式启动,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承担,将历时10年,对福建省历代文献典籍进行史上规模最大的系统性、全面地调查、整理、出版,立体展示福建千余年来文化日益兴盛的成就。

《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整体分为1650册纸质图书,包括“文献集成”800册、“要籍选刊”350册、“专题汇编”500册,以及集成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的数字产品两部分。

首发的《福建文献集成》,重点收录了唐代至民国初福建人著述和有关福建的文献共217种,包括稿本76种、抄本88种、珍贵刻本52种、油印本1种。所收文献,有张甄陶《正学堂五经通解》稿本、吴凤举《八闽人物志》稿本、郑郊《史统》清抄本、黄道周《黄石斋集》清抄本、王大经《东冶国朝文编》稿本,等等。绝大多数都是稀见的稿钞本以及珍稀刻本,且大部分为首次影印出版。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