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地情研究
这里有座中国塔
2020-12-3114:31:14来源: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作者:林山

1609396401925115.png

罗星塔

福州,有一座塔,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则是唯一被冠以“中国”的塔——罗星塔。

时光闪回到康熙五年(1666)的8 月6 日,有位来自荷兰的游客,来到我国的东海滨,乘船入闽江口,沿江而上,要去领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说的“有一条大河宽一里,穿行此城。此城制糖甚多,而珍珠、宝石之交易甚大”,誉为“美丽的闽国首都”的福州古城。

船进闽江,满眼绿水青山。到三江口,荷兰游客眼前一亮,右岸有座小岛,上有一塔,如砥柱中流。他知道这是东方,到了中国,这是最早见到的雄伟英俊的塔,“中国塔”脱口而出。此后一路感叹,一路传布,很快就流传开了。结果是,罗星塔就以“中国塔”的名号登上当时的航海图,成为马尾乃至马尾港的标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航标。

罗星塔建在罗星山顶。罗星山,原是江中岛屿,江水环绕、水势旋涡,如磨之心,俗称“磨心”,罗星塔也因此叫“磨心塔”。后来,闽江挟带的泥沙在海潮顶托下,不断淤积硬化,岛与陆地相连乃至一体化。罗星塔是古代马尾港口的航海灯塔,明初就标绘在郑和航海图和以后的航海针经图册里。对福州的海外游子来说,罗星塔是他们漂泊乡愁的系缆柱,更是故乡迎接游子的臂膀。

据历史资料,罗星塔为宋朝岭南柳七娘所建。七娘原是李氏女,嫁给柳七郎。因姿容佳丽被乡间豪强看中,设下圈套,诋其夫罪,调入福建服苦役,七娘随夫入闽。不久,其夫被折磨致死,她变卖财产,在此建造一座木塔,为亡夫祈求冥福。

民间另有传说,柳七娘的丈夫出海,迟迟未归,罗星塔是她盼望丈夫早日归来而建造的,故也叫望夫塔,类似泉州的姑嫂塔。磨心塔,方言谐音为“没心”塔,则是对外出不归的谴责。

明万历年间后期,木塔顶不住风吹雨打、日晒雷击,倒塌了。罗星塔是马尾港口的重要航标,不可或缺。于是省城一些有身份有影响力的人士,如著名学者徐等人倡议,于天启四年(1624)就地重建。这回采用花岗岩砌,仿木楼阁式空心塔,八角七层,每层都设拱门。内有螺旋形台阶,外有石砌栏杆。檐角上镇有八佛,檐角下悬铃铎,海风吹来,叮当作响。塔顶采取石桌式,上面自然就是安放航标灯了。清末有一次台风,把塔顶刮走。重建时,人们特地造了一颗直径近7米的铁球嵌在上面,插上避雷针,避免古塔受雷击损毁。明朝丞相叶向高有诗:“冶城东望海天遥,谁遣中流一柱标”,颇有感慨。

塔的第二层有一方塔铭,跟民间传说不同,其申明建塔的主旨是:“中流砥柱,险要绝伦,以靖海疆,以御外侮”。

“以靖海疆,以御外侮”。罗星塔与城内高标镇海楼遥相呼应,雄踞闽江门户。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部下参将尹风把守马尾,痛击倭寇;顺治十三年(1656),郑成功率师恢复中原,筑城罗星山上并设罗星塔汛,以罗星塔为眺望台、烟墩,坚持抗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马江之战,清水师官兵在此展开英勇的抗敌斗争,800烈士殉难。

1964 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将罗星塔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修缮,修补大铁球,重装避雷针,各层外加铁栏杆。1985 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星塔是马尾港地标。马尾港的建设是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作了科学规划的。历史上,马尾港就是福建内陆主要的货物集散地。福州与福建内陆地区的贸易联系,主要通过闽江航运,配合陆路交通,辐射到闽中、闽北地区,并经崇安分水关或浦城仙霞岭至江西、浙江。同时,马尾港是宋元时期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口岸,与泉州港共同承担福建对外贸易口岸之责。尤其特别的是,马尾港肩负福州与琉球的贸易直通车。明洪武年间,册封琉球国中山王,明清时期,福州是官方指定的与琉球国贡货贸易的港口。还有就是紧密进行福州与台湾的贸易。清代,台湾茶叶通过福州口岸输往海外;日据时期台湾所需的多种商品,如木材、日用品等,多由福州输入。所以,马尾港是清代中国最重要的外贸茶市。在清代,武夷茶成为欧美贵族的宠爱,晚清的福州与武汉、上海并称中国三大茶市,长期位居第一。

罗星塔与马限山麓下的马礁,隔水相望。这段江面的潮水,变化万千,尤其八月大潮时日,如明代林世壁描绘的“横江渡头云水东,波回白马掳秋风。连山喷雪何如此?好似钱塘八月中”,把罗星塔的观潮,与杭州钱塘八月观潮相提并论。当然,罗星塔下的潮水也有安静的时候,如诗曰:“龙睡空江冷,潮归野渡横。棹歌中夜远,渔火不分明”“孤舟出海门,豁然乾坤白。浪花三千尺,石马不可见。”

image.png

沈葆桢塑像

在罗星塔下,清朝政府创立了船政。翻开中国近代史,民族灾难深重。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敲开了清廷闭关自守的大门,迫使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海权日衰,国将不国,有识之士纷纷奋起图强。闽浙总督左宗棠深受林则徐、魏源的影响,决心实践“师夷制夷”以自强。同治五年(1866)6 月,左宗棠上《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以提议整理水师,在马尾设局造船,培养人才。朝廷同意后,又奏请江西巡抚沈葆桢担任船政大臣,总理船政。在左宗棠、沈葆桢的主导下,在具有独特地理优势的马尾设厂造船,兴办学堂,这就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马尾船政。

船政文化是由一批勇于向西方学习,敢于开拓创新的人物所倡导、形成的一股新思潮和新文化,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标志。船政文化是船政历史人物创造的物化成就和政治精神文明成果。

罗星塔下有公园。罗星塔公园位于罗星山,面积2.33公顷。山脚沿闽江砌驳岸,西侧有潮江楼,南麓有望江亭。园中还有忠魂台、鸣潮阁、友谊轩等。公园旁有国际海员俱乐部,附近有昭宗祠、福建船政学堂遗址、福建船政博物馆等。

罗星塔公园是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穿过公园入口处的牌楼,园内四时花木繁茂,风景宜人。几株参天古榕,紧紧相挨,郁郁葱葱,像一座绿色的城墙,环抱着巍巍古塔。从塔内拾阶而上,旋至塔顶,视野突然开阔,心旷神怡 。纵目四望,远观闽江两岸的风光,近看港区建设新貌,一幅幅色泽鲜明的图画,水天一色,山秀物新,尽收眼底。2008年,入选“国家重点公园”。

罗星塔公园的山北侧有个不起眼却很重要的“点”,就是“罗星高程基准面”,简称“罗零”,是国家高程控制点。于清末福建船政制定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国际标准,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高程系统。它是水文、航海、工程、军事等社会建设的科学依据。为我国建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数据支撑。过去东南各省测定航道及潮水水位都以罗星塔零点,为深度准面,就是“海拔”原点。

“罗星塔零点”标志位于闽江中,是罗星塔对岸马江低潮水位,为闽江流域部门常用的高程起算点,罗零比黄海零点低2.179米。清朝营前海关遗址与罗星塔隔江相望,清朝后期设立的“罗零基准点”是当年清政府请德国工程师花了30年观测后确定的,就在码头边的花岗岩面上。由于罗零点长期浸于水中不方便量测与观察,因此在其正上方刻上标记,称为“罗基点”。

东方的中国塔,举世闻名。举个“硬核”的例子:过去几百年中,从世界各地邮到马尾的信,只要写上“中国塔”就可以寄达。因为世界邮政地名把罗星塔称为“塔锚地(PagodaAnchorage)”。

我国刚开放口岸时,没有邮政主权。各国领事馆均办理邮政,即“客邮”。1922年,在中国政府的不断抗议下,各国才被迫陆续撤销其在中国的“客邮”。中国自办邮政。开始在福建省只设立福州、厦门及罗星塔三邮局,都附设在海关内。如同治八年(1869),闽海关在营前白兰潭设分关,取名是著名的“罗星塔”。

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闽海关内开办大清邮政福州邮务总局,并在营前伯牙潭海关内开设邮政分局,自然取名罗星塔邮政分局。1912 年,邮政与海关脱钩,罗星塔邮政分局迁移至马尾罗星塔村,才名正言顺。原设在营前海关内的罗星塔邮政分局改称营前副支局,归罗星塔邮政分局管辖。1936 年11 月,笔者的外公郑福榕,就由福州邮务管理局包裹处主任调任马江罗星塔邮局局长。

根据《大清邮政》“中国境内业经设立各等邮局清单”,在福州总局之下有6家:福州、罗星塔、三都、兴化、水口、延平。仅前三家标明“汇、火”。“汇”指能发汇票之局。“火”指铁路轮船可通之处或准其邮件按火路资费纳资之局。

同治五年(1866),清廷在马尾设立船政,招聘了一批法国造船人才与英国驾驶人才。因为这些人的通信需求,法国人在船政内办起“客邮”,负责传递信件、汇兑钱物。为了通讯快捷,光绪二年(1876),马尾船政学堂内创办起电报学堂。4年后,李鸿章在天津设电报学堂。

在罗星塔下的东南部,有一条山道,道中立一石牌坊,东面额为“石塔凌霄”,楹联是著名的“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气势宏大,自信满满。有说这是林则徐小时候随父亲林宾日登鼓山的机敏答对。有说这是沈葆桢主持船政时,在马尾与幕僚业余酬唱的诗钟佳作。还有说是清朝文人甘少潭。由于这副联没有落款,欣赏名联自身精彩就好。西面额为“中流砥柱”,楹联为“地拟瞿唐看滟滪;江同扬子见金焦”,应是取自叶向高《登罗星塔》诗。

image.png

罗星塔前对联

作者更不明确的是罗星塔前的对联:“朝朝朝朝朝朝汐;长长长长长长消。”这是一副特别的对联,据说作于清初。此联运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朝:zhāo,这里指一天;cháo,通假“潮”。长:cháng,通假“常”;zhǎng 通假“涨”按照不同的句读,有多种读法。如:朝朝潮、朝潮、朝汐;常常涨、常涨、常消。不知道是不是来源于山海关孟姜女庙那副明代名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罗星塔,有着千丝万缕的乡愁。于是,有些本土企业把“罗星塔”作为自己产品的品牌。比如建于1957年的福州味精厂,其生产的“罗星塔”牌味精,当年在福州家喻户晓。

近代,马尾作为闽江和东海的交接口,是福州海丝行程的起点和终点。在这个重要节点,罗星塔是个醒目的标志。也是国际人文、经济大通道的一个重要节点。赫赫有名的中国塔成为船政文化精神的象征,也是福州对外开放的港口标志。作为福州、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文化遗产,实际上也是建设有福之州幸福之城的一支文脉。东方中国塔,如今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地标。

(来源:《福州史志》2020年第4期)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