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闽都人杰
鳌峰书院鸿儒余潜士
2021-01-0609:42:31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朱同

  余潜士,字时缵,号耕邨,永泰人,清代理学家、教育家。少时希志圣贤,曾就学于福州鳌峰书院,并在这里当过教师。书院留下他不少自励向学、博雅淳正的故事。

  福州鳌峰书院于清康熙年间由著名理学家、福建巡抚张伯行建造,是福建的最高学府,培养了林则徐、梁章钜、杨庆琛、廖鸿筌、张际亮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余潜士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考入鳌峰书院,他以刻苦读书闻名。

  嘉庆十六年(1811年)春,福建总督汪稼门到鳌峰书院讲习,敦谕研学《小学》。因为当时“学者率以《小学》为不急之务,束之高阁,几莫知有是书之当读矣。”汪总督想扭转这种局面,提振理学研习风气。余潜士潜心程朱理学,入读书院前就独自深居永泰高盖山苦读四年,对朱子《近思录》《小学》等经典学有心得。他对总督的意图了然于胸,思想多有共鸣,于是有感而发,作《读小学感赋》七律二首。

  鳌峰书院监院吴贤湘对余潜士的才学早有所闻,把他的两首诗私呈总督。总督阅后非常赞赏,令录贴书院鉴亭中,并告示学生,“有能熟读《小学》而抒为论者,列上考”。 这样一来,《小学》学习热潮很快兴起。书院将他“聘入业书院内舍,助辑《小学》篡注”。

  这件事在学界颇有影响。《福建通志·福建儒行传》记载了此事,并描述了当时情景:“于是旧刻坊本、新翻注纂一时并出,纸为之贵”。

  当时老一辈学者林芳春、林希五、陈召亭等组织“真率之会”,“每月一集,至则各出所著述,以相质讨论”。他们欲觅“少年向学之士”参与论学,85岁的林芳春听闻余潜士好读宋儒书,便徒步到鳌峰书院,邀他参加论学会。余潜士时年28岁,“遂后至,居末座”。他的才学得到老一辈学者的器重,故当时便有“知名士咸以不识潜士为憾”之说。

  道光三年(1823年),理学家陈寿祺主讲鳌峰书院,余潜士随之再度回书院读书。道光五年,朝廷举行12年一次的贡举。福建督学沈维鐈要鳌峰书院推荐人选,陈寿祺即将余潜士“首举以对”。沈督学知悉余潜士“望圣贤为依归,不陷溺于科举利禄”,生性至孝,遂举为拔贡第一,“冠诸十郡”。次年入京朝考,授职州判。道光九年(1829年),他受总督孙尔准檄命进入通志局,助修《福建续通志》,后任教于鳌峰书院。

  余潜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不鹜声华,内行醇挚,为学界所佩服。道光元年,朝廷诏举孝廉方正,永福知县和乡绅一致推举余潜士,他却以母病为由决不赴考,许多人为他感到惋惜。他任教鳌峰书院时,一府官见其“人才难得”,赠予一幅唐伯虎画,嘱他将画送京中一官员,以获取功名,他却把画藏在家中,恪其“不欲苟入仕途”之诺言。

  他曾经写过一篇短文《拟鳌峰书楼记》,描述了书院的厚重历史,对创办者张清恪的功绩知微知章,对闽道学的振兴与传承寄予希望。“自昔以传今,由今以传后,闽学之相承,遮几绵延勿替,则公之教思又岂有穷哉!”表达了坚定的理学信念。

  余潜士60岁乡试中举,朝试未第。后应好友魏杰之邀,授徒于福州寿泉精舍,至68岁去世。他一生专注于程朱理学研究,为晚清闽学振兴作出贡献。朝廷彰其道学懿行,特赐予进士,授文林郎;身后奉旨入祀乡贤祠配祀孔庙,春秋官祭。当时学者评述:“潜士之研心性道,笃志暗修,其于吾闽道学之宗”。当今学者称赞:“理学一脉,自宋朱熹、杨时、游酢诸先贤肇其始,风流绵绵、代代不绝;至清季,承其余绪而卓越者,当归永福余潜士。”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