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一次的福州人口“摸家底”上周五公布结果。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劳动年龄人口548.53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26.12万人,增长5.00%;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12459人上升为18589人。
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23日分析说,福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反映了福州市人口的基本情况及10年间人口的发展变化。10年来,福州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升。这意味着有福之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有“双人”红利:一是福州劳动年龄人口保持了相对充足,“人口红利”继续存在;二是全市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红利”更加凸显。
城区人口超过400万
仓山人口突破百万
“过去10年,全市人口实现了从700万人到800万人的跨越,增速比上一个10年提高。”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829.13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11.54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7.59万人。人口增量比上一个10年增加44.6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1.54%,比全省年均增幅1.19%高0.35个百分点。
福清人口仍为全市最多,达到139.05万人;仓山人口为114.30万人,首次突破100万人;排在第三位的闽侯县为98.82万人,也接近100万人。三地合计人口占全市人口42.47%。
12个县(市)区中,50万人至100万人的有5个,除了闽侯外,长乐79.03万人,晋安78.98万人,鼓楼66.91万人,连江63.95万人。台江是41.18万人。少于30万人的有4个,马尾29.06万人,永泰28.12万人,闽清25.62万人,罗源25.52万人。
与2010年六人普相比,9个县(市)区人口增加。人口增加较多的3个县(市)区依次是仓山、闽侯、福清,分别增加38.02万人、32.61万人、15.56万人。仓山人口增加最多与南台岛地处主城区、有面积优势、近年建设加快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六城区常住人口已超过409万人,比2010年人口普查时增加49.01万人。
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鼓楼每10人中,就有4名大学生,在全市比例最高。”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12个县(市)区中,7个县(市)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超过1万人。其中,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闽侯5个县(市)区超过2万人,鼓楼达到41399人。
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福州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由12459人上升为18589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由16959人上升为17644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97606人,文盲率持续下降,从五人普的5.89%下降到六人普的1.83%再下降到七人普的1.18%。
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0.39年,比2010年六人普的9.68年提高0.71年,比全省的9.66年高0.73年,提升幅度比全省高0.07年。
12个县(市)区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依次为鼓楼12.84年、台江11.79年、仓山11.58年、晋安11.40年、闽侯10.51年、马尾10.31年、福清9.36年、长乐9.24年、永泰9.22年、闽清9.17年、连江9.07年、罗源9.01年。
劳动年龄人口增加
人口红利继续存在
福州市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略增,人口红利继续存在。
从占比上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趋势与全国、全省一致,占比的变动趋势也呈现下降趋势。全市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66.16%,比全省高1.46个百分点,但比2010年六人普下降7.26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比全省低1.16个百分点。总量上看,全市劳动年龄人口548.53万人,比2010年六人普增加26.12万人,增长5.00%。作为省会城市,福州仍然是人口净流入城市,因此福州劳动年龄人口保持相对充足,人口红利继续存在。
人口流动活跃,人口的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291.54万人,比2010年六人普增加87.91万人,增长43.17%。平均每10名常住人口中有4.4名人户分离、3.5名流动人口,与2010年比分别增加1.0人、0.7人,人口流动更趋活跃。
人口流动更趋活跃
城镇化进程加快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425.15万人,占51.28%,女性占48.7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5.24,比2010年六人普的 104.16提高1.08。出现这个结果,主要是因为流动人口中男性人口流入更多,跨省流动人口中,男性人口增长29.54%,女性人口增长14.02%;跨省流动人口性别比141.20%,比2010年六人普提高16.91个百分点。
我国致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福州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10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160.22万人,人口城镇化率72.4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74个百分点,比六人普提高10.54个百分点,比上一个10年的增幅上升1.19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欧阳进权 通讯员 林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