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追寻·印记|飞竹暴动起 星火渐燎原 百年古厝回响罗源武装反抗第一枪
2021-09-2310:14:21来源:福州日报

1629857096599997.png

16323573468208.jpg

孙传振在向记者介绍飞竹暴动。本报记者 林奕婷摄

  走进罗源县飞竹村,踏过一座宋代古桥,耳畔传来激昂的红歌,记者看到一座古厝矗立在不远的小山坡上。百年古厝饱经沧桑,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是这里召开的一场秘密会议,拉开了名震罗源的飞竹暴动的序幕。

  1933年1月初,面对具有优势武装的敌人,黄孝敏率领游击武装和农会组织,在这间屋内筹划了一场针对地主民团的夺枪暴动,成为罗源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019年,古厝被布置成为飞竹暴动纪念馆。“我的爷爷孙清元作为农会的骨干,也参与其中……”聆听古厝屋主孙传振的讲述,记者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扩大群众基础 酝酿革命风暴

  飞竹村是罗源前往古田、闽侯的必经之地,与连江县辖的小沧、蓼沿毗邻,地方不大,却是个天然的小集镇,当年国民党区公所也设立在此。每逢墟日,飞竹村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然而,在这看似繁华之地,农民却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村中200多户人家,三分之二以上是佃户。“佃户好凄凉,汗流飞竹洋,谷送财主厝,糠菜半年粮”,几句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当时飞竹佃户的悲凉处境。

  孙传振告诉记者,那时村里还常遭土匪骚扰,有人凑钱购置了10余支枪,在飞竹街高洋宫成立一个民间自卫武装社团——高洋社,来抵御土匪。不想,这些枪支被村里地痞林金位据为己有。利用这些枪支,他成立了一个民团,盘踞在飞竹街,占地为王,欺压百姓。

  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飞竹人民,渴望能脱离苦海。1932年11月,黄孝敏率领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也称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来到飞竹。在飞竹籍队员、早期共产党员林清炎和受党组织委派回乡从事农运工作的叶同光、叶红妹等的协助下,走村串户,深入到贫苦农民中宣传革命思想,介绍福安南区和连江透堡农民开展“减租”“平粜”斗争的做法,使农民认识到武装自己的必要性,很快就建立了以林清炎为书记的党支部,并建起农会组织。

  “党支部当年就建立在我家,可谓‘前有狼,后有虎’,虽然敌人环伺,但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孙传振告诉记者,他家门前就是通往闽侯的古道,往来的人络绎不绝,道路前还有一片开阔的农田,便于掩护和放哨。依托这座古厝,农会很快由飞竹村发展到周边的塔里、三角洋等村,至当年12月底,会员已经从8人扩大到60多人。这时期,连罗地区的党和农会组织增加到三倍以上。

  有了可依靠的群众基础,一场风暴开始在飞竹酝酿。

  夜半炮响飞竹 红光遍染罗源

  1933年1月3日的深夜,黄孝敏率领游击队员和五六十名农会的骨干分子手执棍棒、田刀潜伏在民团团部周围,等待着攻击的信号;同时派出人员埋伏在区公所附近,以防区公所派兵前来团部支援。

  时值二更,土炮炸响,接收到信号,霎时间,团部周围火把齐燃。放在洋油箱内的鞭炮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犹如机枪扫射声,与敲门声、喊杀声连成一片。游击队突击队员迅速冲到民团团部后门,内应王鼎盛与队员接头随即打开后门,队伍一拥而入。民团团长林金位和团丁们眼见大事不好,个个慌忙夺路逃跑。

  进入团部的游击队员在王鼎盛的指点下,从谷堆中挖出埋藏的枪支12支,并缴获700多发子弹、服装等其他物资。

  飞竹暴动胜利后,游击支队一路势如破竹,4日进击洋中、岭头、东山三村,5日又进击应德民团,9日,游击支队联合农会打垮霍口民团,攻陷霍口乡。在开展游击活动的同时,游击支队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发布《告工农群众书》。“起来!扩大游击战争,创造连罗江新苏区呵!”鼓舞人心的口号在罗源各处响起,鼓励工农群众反抗压迫,开展分粮抗捐的斗争。

  革命的洪流势不可挡,游击支队一连袭击了马洋、塔里、洋柄等18个地主民团,攻占飞竹地区的20多个乡村。飞竹暴动播下的革命火种,应和着“起来”的号召,在以飞竹为中心的罗源山区逐渐蔓延开来,燃向罗源的各个山头。

  (本报记者 林奕婷 实习生 辛焕泉)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