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照金精神,写下光辉一页
2021-10-2708:51:01来源:人民日报

1635280712501_1.jpg

图①: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走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资料图片

图②:照金薛家寨。石铜钢摄(人民视觉)

图③: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郗亚军摄(人民视觉)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14日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深秋时节,走进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穿行在革命老区照金镇的川梁沟峁里,浓浓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

  照金,是一块英雄的土地。

  上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英勇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革命先辈以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照金精神。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照金镇考察时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

  不怕牺牲,顽强拼搏

  照金广场中央,矗立着一组雕像——中间是刘志丹同志,两旁穿大衣的是谢子长同志、戴军帽的是习仲勋同志。雕像背后,便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一件件文物、史料,就是一段段风云激荡的岁月。”照金纪念馆副馆长宋建斌,将历史的指针拨回到上世纪30年代。

  1932年2月20日元宵夜,刘志丹同志和谢子长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趁着照金街头耍闹社火,奇袭当地反动民团,点燃了照金革命的烽火。

  为什么选择照金?一是照金地处桥山山脉南端,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进可取、退可守,是一块较为理想的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区域。二是当地百姓困苦,革命热情高涨。当时照金地区的土地绝大多数为几家大地主和香山寺院占有,无地农民超过六成。“土豪劣绅,大斗收粮、小斗出粮。”宋建斌指着纪念馆里陈列的大小两个粮食斗说,加之沉重的苛捐杂税,不断的饥馑灾荒,百姓苦不堪言。

  红军的到来,让当地百姓欢欣鼓舞。当年12月,陕甘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最早建立的正规红军。

  首战焦家坪、香山寺分粮、鏖战庙湾镇……红军转战照金各地,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百姓拍手称快。

  1933年3月,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兔儿梁成立。4月,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土地革命斗争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照金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根据地的创建极为不易,枪林弹雨中,红军将士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展现出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宋建斌感慨地说。

  1933年春,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革命委员会、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等迁驻照金薛家寨。9月,趁红军主力外线作战,敌军从薛家寨后梁发起进攻。而此时,寨上仅有一支政治保卫队留守。

  势孤兵寡,情势危急。在习仲勋同志指挥下,干部、工人们毅然拿起武器,妇女游击队的全体队员也勇敢地投入战斗,阻敌于险壁之下。随后,游击队主力赶回增援,薛家寨上枪林弹雨,从拂晓激战到下午,敌军最终狼狈溃逃。

  “战斗,有捷报、有失利,但红军将士始终像在薛家寨保卫战中那样,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宋建斌说。

  烽火硝烟,初心如磐。在革命斗争中,许多共产党人舍生忘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保卫薛家寨,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壮烈牺牲。“这头颅任你割断,这肉体任你踏践……”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师长王泰吉被捕后,任凭敌人威逼利诱,坚守共产党人的气节,临刑前写下的“绝命词”展示了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独立自主,开拓进取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血的教训中深刻认识到掌握“枪杆子”的极端重要性。点燃照金革命烽火之前的几年里,共产党人在陕甘地区曾先后举行过大小70多次兵变、起义,但均告失败。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必须建立起革命的武装,到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边远山区开展游击活动,并逐步建立根据地。

  “这是一种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铜川市耀州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宋剑波说,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紧密结合西北革命斗争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反复总结经验,排除“左”倾错误路线干扰,独立自主开展革命斗争。

  走进位于照金镇北梁村的陈家坡会议旧址,两间石板房映入眼帘。1933年8月14日,陕甘边党政军领导人就在院中的老树下,围坐在石凳旁,召开了陈家坡会议。

  会议召开前,受“左”倾错误路线影响,陕甘边革命斗争连续遭受严重挫折。“当时,根据地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宋剑波介绍说,“习仲勋、秦武山等领导人,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方针。”经过激烈讨论,会议统一了对汇聚照金苏区的几支革命武装的领导,制定了各方力量一致行动、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开展群众工作的战略方针,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1933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重兵进攻薛家寨,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照金根据地失陷。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区特委和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召开包家寨会议,决定建立以陕北安定、陇东南梁、关中照金相互支持的三路游击区,以南梁为中心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至1934年1月,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纵横70多公里的陕甘边新苏区。

  1934年,红军重新打回照金,全面恢复和巩固了照金苏区。1935年2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

  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

  远望薛家寨革命旧址,寨身高耸,四面峻绝,壁立千仞。顺着山寨步道一路攀登,4个天然岩洞映入眼帘,里面的堞墙工事仍依稀可辨。这里曾设有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后勤仓库等,可容千人,易守难攻。

  薛家寨之所以易守难攻,在于山高路险、地势险要,更在于军民同心、鱼水情深。

  薛家寨是石头山,当年打墙需要黄土。“我父亲告诉我,老百姓大老远从山下拿肩扛、用背驮,运了半年多。”照金镇芋园村村民田发义是老红军田德发的儿子。当年,他的父亲曾参与修建防御工事,“男人修工事、运兵粮,女人缝衣服、照看伤员。没有老百姓,就没有这红军寨!”

  “当时闹革命,他还是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娃。”说起父亲,田发义很自豪,“后来,老爷子常给我们讲,跟着共产党,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照金苏区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十分注重践行群众路线,红军的优良作风感染了广大群众。”宋剑波说,“根据地里,军民鱼水情深,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1933年春夏,薛家寨山下的亭子沟口建起了农贸集市。“招百商而不纳税,不设关卡不盘查”,每天开市,萝卜、鸡蛋、豆腐、小米……货品种类很多。红军恪守“公买公卖、群众先买”原则,快收摊时才上集,采购所余粮食和蔬菜。

  “红军纪律很严,到老百姓家里买粮食,从来不白吃白拿。”田发义常听父亲讲,红军经常下山,犁地、收麦子,农忙的时候帮老百姓干活。

  “践行为民宗旨,赢得群众拥护。”宋剑波说,“依靠老百姓的坚定支持,根据地得以发展和巩固。”

  “红军作风好,老乡心里都很感激。”田发义说,“我母亲就给红军做过饭,打荞面搅团吃,也缝过衣服、纳过鞋底。”

  照金镇田峪村村民祁志华说,当年李妙斋牺牲后,爷爷祁振海拿出给家里老人准备的棺材为烈士收殓下葬。薛家寨失守后,敌人掘开了李妙斋的坟,当地群众在敌人离开后又偷偷上山,重新收殓烈士遗体。

  “照金苏区创建发展的历程,就是老一辈革命家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宋剑波说,伟大的照金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传承好发扬好照金精神。

  本报记者 王乐文 高 炳

  《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7日 第 06 版)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