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海域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繁华闹市中,“福州鱼丸”门店人流熙熙攘攘;海边船厂里,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闽投1号”火热建造中;长乐外海、福清海坛海峡海面,高大的风力发电机全容量并网发电;深海大洋里,宏东远洋渔业的渔船忙着耕牧“新粮仓”……
围绕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的“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的重要要求,福州向海图强,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把福州建成海丝沿线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工人在生产线上加工鱼丸制品。
鱼糜制品产值位居全国第一
昨日傍晚,在上下杭、南门兜等人流密集地,新开设的33家福州鱼丸品牌店顾客盈门。同时,还有25家门店正在紧张筹备中。
去年,福州鱼丸等鱼糜制品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产值位居全国第一。鱼丸产业销售额也创新高,约为80亿元,同比增长12.5%。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将打出“组合拳”,进一步做大做强鱼丸产业。以“三年千店”为目标,今年全市计划推进300家福州鱼丸品牌店加快落地。2深海养殖家族
频频添新成员
10日上午,在连江县琯头镇粗芦岛的马尾造船厂,耀眼的电弧光中,结构钢板正一块块就位定型,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闽投1号”的建造正如火如荼进行。作为福建省深海养殖装备租赁试点首台(套)装备,它的开建,标志着福州开启了建设“海上牧场”的新征程。
“该平台是集全方位智能化深海养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海上渔-旅综合体,今年8月就可下水,预计年产值将达1亿元左右。”项目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宏东号深海智慧渔旅平台动建,MW909-2#海鱼养殖平台顺利开工,“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平台项目频添新成员。
记者获悉,去年,全市累计落地7台(套)深远海养殖装备平台,养殖水体突破7万立方米。随着新平台的开工,未来这个家族将更加兴旺。
新型海上风电运维母船效果图。
2月22日,亚洲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
海上风电“舰队”不断发展壮大
同一时刻,在福建船政(连江)工业园,新型海上风电运维母船初露峥嵘,这是国内首艘自主研发并由中国船级社完成船型设计认可的新船。
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如堂说,新运维母船可与运输船、安装船共同组成海上风电的“舰队”,助力福州建设海上风电经济产业链,助推我国海上风电运维产业与国际先进接轨、与世界赛跑。
新运维母船下水后,将邂逅期待它已久的伙伴。2月22日,我国首台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顺利下线。这是目前我国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国产化率达到了90%。
“我们正深入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持续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海上办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海上福州”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全年实施“海上福州”重点项目185个,完成投资554.7亿元。今年,我市将实施首批171个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位于连江县琯头镇粗芦岛的马尾造船厂。
(记者 江海 林双伟 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