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时政要闻
满怀尊崇,保存历史和文脉
2022-03-2014:54:27来源:福建日报

1647845717660340.jpg

三坊七巷全景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新闻回放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始终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南后街步入郎官巷,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位于郎官巷20号的严复故居。“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故居墙上,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为严复所作题词清晰有力。

深情与厚望,润泽八闽。如今的三坊七巷,实现了从历史街区到福州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心、交流平台以及文创产业基地的“升级”,正焕发愈加夺目的时代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城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殷切嘱托如灼灼明珠,承载自信与骄傲,照亮前行之路。

 

走进坊间巷里,欣赏“明清建筑博物馆”雕梁画栋之美;步入严复故居,感受先贤的科学与爱国思想……春日里,徜徉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古色古香的建筑、络绎不绝的游客,让这张闽都文化“金名片”闪闪发光。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坊七巷考察,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他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一年来,福建省、福州市牢记嘱托,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守护八闽文化、闽都文化的根与魂。去年,成功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世界遗产总量增至5处,跨入遗产大省行列;文物保护、活化利用持续推进,成效显著,在更大的舞台讲述福建故事。

牢记嘱托,文物保护再提升

“请看,这是甲午海战展板。去年,总书记来严复故居参观,在这块展板前看了很久!”近日,记者来到三坊七巷郎官巷严复故居,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胜正在给游客讲解。现在,这里成为热门打卡地。

“我们乘势而上,对街区内的30处展馆展陈进行提升,还推出了严复故居VR云游览路线。”林胜介绍说,在古厝保护方面,对张经故居、沈葆桢故居等6处重要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同时,还开展“寻梦坊巷”沉浸式演出、引进工艺美术师和艺人入驻等,让三坊七巷品质更好、更受欢迎。

除了文物和展陈提升,福州也在深入研究、挖掘和弘扬精神之力。去年4月,福州市举办纪念严复逝世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位于三坊七巷的严复翰墨馆举办“天演百年”主题展览、“童言话先贤”儿童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与先哲对话,让文物复活,进一步传承弘扬严复思想。”严复翰墨馆负责人郑志宇说。

春节前举办、持续到本月初的三坊七巷首届邻里节,集聚了坊巷世家后人、新坊巷人等,他们在老建筑里话家长里短,同时举办展览,以老照片、家庭相册、书信等,展现“半部中国近代史”的家族变迁。此外,福州市还开展了《三坊七巷志》修编材料整理工作,把历史文脉进一步沉淀。

软硬兼施,历史街区文化味儿更浓了。三坊七巷趁势推出七条“跟随总书记的脚步逛坊巷”专题线路,融合名人故居、明清古厝、保护修复成果展以及非遗文化展示等,展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前瞻性思想和实践成果,大受游客欢迎。2021年,三坊七巷游客达到1400余万人次。

建章立制,“四个一”再焕光彩

长效保护好文化遗产,需要建章立制。这方面,福州有良好的传统和实践经验。

1991年3月10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福州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议定了加强文物保护的7件实事,由此衍生了惠及长远的“四个一”机制——成立一个文物局、一支考古队,增加文物部门一颗“印”,每年安排文物修缮经费100万元。

三十多年过去,这一好的理念做法,一直在传承。

“一个局”不断优化提升。去年底,福州市新组建福州市文物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规格为正处级,人员编制20名。同时,各县(市)区文体旅局全部加挂文物局牌子。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专门成立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文物局,还不多见。由此可见福州市委市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大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和力度。”福州市文物局局长吴聿建说。

今年1月,通过优化重组,新的福州古厝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这是福州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又一有力举措。“新的古厝集团,包含名城保护开发公司、鼓岭保护开发公司、聚春园集团等,将聚焦古厝保护、商贸酒店、会展赛事、文旅影视等板块,通过资源优化配置,高效推进文物、古建筑保护及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福州市相关负责人说。

一颗“印”精神内涵在延续,去年福州市文保部门对500多个城乡建设项目提出文物保护要求,保护了一批地面地下遗存;“一支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去年培训、考核、甑选出92名合格工匠,一线文保人才队伍进一步充实。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去年以来,福州市高质量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共完成林则徐故居等84处文物修缮工程,还开展了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完成4783处不可移动文物复核工作,全市新增公布不可移动文物80处。

活化利用,讲好“福建故事”

文物要保护好,还要活化利用好,这就需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去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东道主福州抓住机遇,讲好闽都文化故事。比如,在上下杭的罗氏绸布庄,老建筑经过精心改造和布展,成为福州市非遗展示馆并对外开放,国内外的文物专家来到馆中,一边研究古老建筑,一边欣赏各项非遗活态展示,纷纷赞叹:福州把文化遗产做“活”了。

不远处的曾氏祠堂,被打造成“苍霞人家”生活馆,这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福州棚户区的沧桑巨变,令人感叹人民生活的幸福嬗变。

而在世遗之城泉州,如何活态传承文化遗产,已探索出较好的经验。官方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和发展模式,让文化遗产与当地人生活息息相关。泉州把“世遗”与“非遗”结合起来,重视保护传承与遗产点相关的非遗项目,老街区中的南音、梨园戏、高甲戏等非遗表演,妈祖信俗、闽台对渡文化节等丰富的传承活动,让群众热情地参与到活态传承之中。

今年2月1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正式施行。在《办法》中,泉州进一步把“世遗”融入生活:把每年7月25日定为“泉州世界遗产日”,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遗产;制定泉州世界遗产校园教育传承方案,让文化遗产活跃在校园。

活化文化遗产,还需要不断创新形式。今年元宵节,省文物局推出“当国宝遇见国漫”活动。福建四件“海丝”文物的漫画,配上与之气质相符的历史人物以及祝福语,唐波斯孔雀绿釉陶瓶对应的人物是蒙恬,祝福语是“守正出奇,行稳致远”。这些富有历史感的现代呈现方式,成为年轻人相互发送的电子贺卡。

“在文物活化利用上,我们发挥‘数字福建’优势,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文物展示利用方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福建文物数字产品。”省文物局负责人说。

 (记者 吴旭涛 段金柱)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