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闽都人杰
福州寿山石雕大师冯久和
2022-04-2409:52:08来源:福州晚报

  原标题:福州寿山石雕大师冯久和走了 享年95岁,开创“冯氏花鸟”雕刻技艺

1650765559961741.png

冯久和寿山石雕作品《含香蕴玉》(又名《花果累累》)。

1650765579606707.png

冯久和(中)祖孙三代在研究雕刻技艺。资料图

1650765604295034.png

冯久和和儿子冯其瑞、孙子冯伟合作创作的寿山石雕作品《国富延年》。

  4月21日晚9时35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冯久和先生在福州逝世,享年95岁。

  冯久和出生于福州晋安区鼓山镇,15岁拜师学习寿山石雕技艺。他不仅是新中国石雕艺术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更是将传统寿山石雕艺术精髓与时代结合的开拓者,是寿山石雕艺术代表性人物之一。

  “艺术源自生活”的践行者

  冯久和践行“艺术源自生活”的理念,其创作的群猪、花果等寿山石雕作品都是源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真切感受。

  冯久和创作的经典作品《花果累累》于20世纪70年代赴日本展出时,被日本艺术界评价为“颜色逼真,光彩耀眼,就像刚刚采下的实物,活生生地摆在花篮内”。

  他介绍自己雕刻的花果如此逼真的秘诀是:“雕刻荔枝,我都跑到荔枝园里去观察,而不是到水果摊。在细致观察中,你不难发现,荔枝在树上与从树上摘下来五分钟后,表壳上的刺就不一样了。我作品塑造的当然是从树上刚摘下的鲜荔枝……”

  为了创作群猪系列作品,冯久和更是经常近距离观察母猪和猪崽生活的场景:“当年,福州前屿有一个猪圈,圈养着一只体态匀称膘壮的大母猪和一群出生才20多天的小猪崽。我每天上下班经过那里,都被母猪吁吁呼唤猪崽的场面所吸引,不知不觉地被迷住了,站着、蹲下,仔细观察……”因为经常出现在猪圈附近,冯久和曾被当作“猪倌”,这一尴尬事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趣事。

  “冯氏花鸟”的创始人

  冯久和技艺精湛,他的作品以大气著称,不论是动物、果篮或是花、鸟、鱼、虫,都富有艺术张力。尤其他创作的花果篮、梅雀、松鹤等题材作品,因喜爱者众,诸多雕刻家争相模仿,业界统称该系列题材寿山石雕作品为“冯氏花鸟”。

  作为将自然美与艺术美和谐统一的“冯氏花鸟”创始人,冯久和是善用“俏色”(又称巧色,即寿山石中的天然色彩)的高手。纵观他的作品,无论是热闹妍丽的花鸟硕果,还是憨态可掬的群猪一家,“俏色”的运用贯穿始终。红艳艳的荔枝、冰清玉洁的玉兰、妖娆艳丽的牡丹、杂色混搭的石榴……几可乱真,令人惊叹。

  除了“俏色”的运用,布局得当亦是“冯氏花鸟”的精髓。冯久和的作品在造型上参考了中国画的布局,讲究虚实、疏密,并像国画留白一样留有空间。因此,凡是看过冯久和寿山石雕作品的人,往往第一眼印象就非常深刻,感到很美。

  “石无贵贱”的倡导者

  冯久和最为业界称道的是“石无贵贱,唯为艺术所用者称上乘”的观点。冯久和认真对待每一块寿山石,认为“寿山石几乎不存在石质的优劣好坏之分,高手可以把劣石变作良石创作出佳品,有的人却把优石变作劣石雕成残品”。

  针对别人弃之不屑的所谓废石,冯久和因石施艺、因色取巧,通过对寿山石石形和色彩的走向,判断并且勾勒设计出恰到好处、安排巧妙的艺术精品,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寿山石色彩和质地的自然美。如砂质较多的大型芙蓉石,很多石商都是将砂质去除掉销售,冯久和却是挑选没有去除砂质的原石,然后将砂质处理成梅花枝干等,质地上佳的部分则处理成梅花或小鸟等,给人以“天工合一,浑然天成”之感。

  德艺双馨的传奇大师

  冯久和是寿山石雕界的传奇大师,其因“群猪”声名鹊起,又开创了“冯氏花鸟”雕刻技艺;其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的作品《花果累累》曾长期被中央电视台作为专题栏目片头播放,还于1997年被国家邮电部以《含香蕴玉》为作品名选作邮票内容。祖孙三代(冯久和、冯其瑞、冯伟)历时十余年创作的寿山石雕作品《国富延年》于2011年4月起在福建博物院举办了为期两年的特展,这是福建博物院首次为一件寿山石雕作品作特展,也是寿山石雕首次以一件作品作展亮相省级以上博物馆。

  凭借卓绝的雕刻艺术,冯久和于1997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于2007年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他在创作之余,更是专注人才培养:他的徒弟陈礼忠是目前寿山石雕界在世的唯一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于一身的艺术家;孙子冯伟集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非遗传承人于一身,是业界少有的祖孙皆大师的世家传承。

  在冯久和大师的刀下,猪有温情,鸟有灵性,连冰冷的石头也能孕育出春华秋实。他用自己独有的艺术激情和语言诠释了人生“鸟语花香下,安得硕果福满堂”的美好愿景。

  冯久和大师,一路走好。

  (记者 刘磊)

  《福州晚报》(2022年4月23日 A04版 福州新闻)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