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总结百年地方志发展成就 开创服务新时代历史篇章——在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暨2022年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2-05-0616:56:33来源:中国方志网

总结百年地方志发展成就 开创服务新时代历史篇章

——在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暨2022年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2年1月11日

高 翔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了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宣示了党继往开来、继续前进的坚定决心,是一篇集政治决议、思想决议、战略决议、行动决议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体现了全党意志,反映了人民心声,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全国地方志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深刻领会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哲学意蕴和逻辑体系,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努力开启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

  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意见。

  一 正确认识党领导下的地方志事业发展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地方志要谋新篇开新局,走好新长征路,就要认真总结、系统梳理党领导下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

  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具有编修和利用地方志的光荣传统。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千方百计收集、利用方志了解地方情况,指导革命斗争。1941年,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要求党政军各机关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提倡整理和编修地方志。1956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把编写新的地方志纳入《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方案》。随后成立中国地方志小组,负责推动全国修志工作。

  改革开放后,地方志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1983年,中国地方志小组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恢复活动,并更名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此后,各地普遍建立地方志工作机构,陆续启动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文件,要求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2006年,国务院颁行《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进入依法修志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浓厚的方志情怀,多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总书记在视察首都博物馆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2015年,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发挥地方志在抗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总书记又对中国扶贫志编纂作出重要批示。

  中央也陆续下发文件,对地方志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地方志事业作出全面顶层设计。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修史修志”。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鼓励乡村史志修编”。

  自党诞生之日起,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党的高度重视下,地方志事业赓续传承、传承文脉、改革创新、发展壮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是存史镜鉴作用日益彰显。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国兴起了第一次编修新方志的热潮。至1960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的530多个县开展了修志工作,其中250多个县编纂出初稿,为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先后完成两轮修志工作,编纂出版省市县三级志书1万余部,地方综合年鉴3万余部,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乡镇村志3万余部,整理旧志3600余部,编写规模庞大的地情资料书,形成了海量地方志成果群,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省、市、县三级志书和年鉴全覆盖,开创了世界文化史上的盛举。

  二是资政辅治能力不断提升。围绕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开拓创新,贡献智慧。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中国抗日战争志》、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丛书,启动编纂扶贫志、全面小康志等重大专题志。举办南海主权与地方志论坛,向世界宣示南海主权有志为证。指导编纂《香港志·总述大事记》《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粤港澳大湾区志》。通过撰写要报、开展国情调研、提出资政建议等方式,发挥了地方志鉴古知今、启迪未来的作用。

  三是教化育人功能逐步增强。深化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方志馆、信息方志建设,打造全方位方志文化教育阵地。建成国家方志馆,推进国家方志馆分馆和各级方志馆建设,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提升展览水平,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方志馆体系,成为地情资料收藏保护中心、地情展览展示中心、地情研究中心、地方文化交流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开通中国国情网、中国地情网、中国方志网,建设国家数字方志馆和各级地情资料数据库,打造“方志中国”微信矩阵,开展地方志书“六进”活动,让地方志从书斋走向社会大众,以文化人、以志育人,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爱乡情怀。

  四是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方志学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构建起较为成熟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理论体系。发挥中国地方志学会引领作用,发展壮大方志期刊集群,推动方志理论创新,累计出版各种方志学理论著作1000余部,发表论文近10万篇,为指导方志编修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举办理论研讨,促进了学术交流,活跃了研究气氛。

  五是修志队伍不断壮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过两轮修志,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专家学者,锻炼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地方志专业队伍。目前,全国共有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3000余个,在编人员26万余人,加上社会各界参与修志人员,队伍更为庞大。从2005年起,每五年与人社部联合开展一次全系统表彰先进活动,累计表彰先进集体126个,先进工作者40名,激发了方志人铁心修志的历史担当。2020年,培树牺牲在扶贫一线的云南省红河州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吴志宏同志为全国典型,展现了新时代方志人的精神风采。

  六是方志文化影响不断扩大。坚定方志文化自信,拓展宣传推介渠道,不断推动方志文化走出去。组织拍摄《方志中国》《中国影像方志》《中国影像志·名镇名村》等文献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扩大了地方志的知晓度。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与海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2011年以来,先后举办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岸四地方志文献学术研讨会、方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方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二 科学总结地方志事业发展经验

  地方志事业百年奋斗,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地方志鉴古知今的历史意义、资政辅治的现实意义、培根铸魂的时代价值,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一,党的全面领导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前提。地方志是官书,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坚持党对地方志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地方志工作最大的政治优势。事实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地方志事业发展才能有正确的思想方向、政治引领和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坚持为人民修志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地方志记录历史,就要突出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人民至上价值观的体现。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守为人民修志的理念,把人民创造的伟大历史进程忠实记录下来、展现出来,以丰富、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人民,地方志事业才能具有坚固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才能真正凸显自身的内在属性。

  第三,理论创新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巅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同样,地方志事业发展也离不开理论创新。实践证明,地方志事业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推动方志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才能更好地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服务新时代。

  第四,质量建设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环节。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也是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实用的地方志质量保障体系,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保密关、出版关,才能编纂出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人民的高质量地方志成果。

  第五,修志为用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价值体现。方志流传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传承文脉、坚定历史和文化自信,必须把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拓宽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提升地方志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第六,依法治志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历史表明,地方志百年发展是地方志法治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坚持依法治志,把地方志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建立健全完善的地方志法治体系,进一步提高地方志法治水平,才能保障地方志事业行稳致远。

  第七,体制机制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必要保证。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体制顺、机制优,才会人心齐、干劲足,才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只有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任务,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才能保证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

  第八,队伍建设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有力支撑。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地方志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代方志人的接续奋斗。只有大力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方志人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地方志人才队伍,才能让地方志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应当指出,地方志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志鉴质量参差不齐;二是“一纳入、八到位”尚未完全到位,事业发展基础不够稳固;三是学科建设较为薄弱,方志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编纂实践;四是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亟待提升,业务骨干和领军人才不足。以上问题虽然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但需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三 准确把握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方向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已经开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地方志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聚焦服务新时代这个主题主线,在守正创新中打造堪存堪鉴的精品佳志,在继往开来中谱写地方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要坚持党对地方志工作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地方志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和灵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地方志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领导地方志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党在地方志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指导、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

  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切实将“两个确立”体现在地方志工作各方面,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到地方志工作全过程,一丝不苟地贯彻执行,坚决履行好党中央赋予地方志的职责使命,确保地方志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

  二要坚持质量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过眼烟云。地方志信今传后,质量低劣的志书、年鉴等地方志成果流传于世,不仅要遗臭万年,更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巨大危害。在新形势新要求下,要记录好新时代、服务好新时代,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升质量建设在地方志事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明确质量是新时代地方志事业的根本、基础和生命线。

  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牢牢绷紧质量建设这根弦,把质量作为关系到地方志事业发展前途和未来的大事来抓,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使命举到头顶。明确志书质量标准,健全志书质量保障体系。根据志书编纂流程,完善地方志资料收(征)集、地方志质量评议、审查验收等制度。建立质量管控体系,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岗、全程监督、奖惩到位。建立质量追究制度,质量不过关的志书一律不得出版,但凡出版,要追究责任,没有例外。今年,中指办在质量建设上要做好三项重要工作,一是组织多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图书质检部门,对全国第二轮志书和近两年编纂的地方综合年鉴进行抽查;二是对志书、年鉴、期刊等地方志成果进行评审;三是树立典型,重点推出几个质量建设方面成绩突出的示范单位。大家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可以在本地区抓几个质量建设方面的试点,探索好经验好做法,确保今年质量建设工作上一个大台阶。

  三要坚持推进地方志法治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条战线各个部门要齐抓共管、压实责任、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法治化水平。地方志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用法治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用法治手段解决发展问题。

  当前,地方志系统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在国家层面有《地方志工作条例》,省级层面有29个省区市颁布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其中8个省的地方志工作法规是由其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但是在依法履职、严格执法等环节上还有较大的差距。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树牢法治思维,将相关法规、制度、规定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向本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将“一纳入、八到位”落实情况进一步纳入党委政府的督查范围,加大依法督查考核的力度,提升地方志工作水平。

  四要坚持服务新时代。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也是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重要因素,不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的光荣职责,而且还承担着讴歌新时代、服务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好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三大功能,服务好新时代,是当前摆在方志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中重要作用。可以说,要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深刻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地方志服务新时代的着眼点和发力点,要紧紧抓住、科学谋划。今年,中指办要组织全国地方志系统,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大功夫、有大作为。一是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论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包含其中的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湖湘文化、黄河文化等诸多地域文化、民族精神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增强中国方志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二是举办全国地方志成果展,着力展示地方志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各地要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抓好落实,将服务新时代这篇文章做大、做长、做实、做好。

  回望地方志奋斗历程,硕果累累;展望新时代新征程,信心百倍。今年我们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高昂的工作热情、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地方志》2022年第1期)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