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船政文化
福建船政建筑史画
2022-07-1910:58:50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靳凤华

1658199612729585.jpg

从天后宫看福建“船政十三厂”。

1658199628494069.jpg

钟楼

晚清时期出现了一批放眼世界、鼓吹革新的人才,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是提出建立中国船政的第一人。

闽浙总督的驻地是福州。最初左宗棠选址福州,并非想把船政定位为“福建船政”或“福州船政”,而是定位不属于福建地方机构的“由钦差大臣督办的中国船政”。但由于清廷的支持力度不足和英国人把持的中国海关打压,福州马尾的“中国船政”被默认为“福建船政”或者“福州船政”。由于左宗棠不久即调任西北平乱,真正实施福建船政营建和扩建的人是在福州丁忧守制的江西巡抚——沈葆桢。

1866年12月23日,福建马尾船政工程营建正式破土动工。寒冬之际,工地上却是热火朝天。在法国人日意格最初的规划图纸中,一条人工开挖的护城河把马尾船政分为了厂区和教育、居住、办公两大区域。生产厂区按照轻重缓急,最先动工的是简易小屋锻造车间,在此造出了船台所需要的第一根铁钉。建造完船体所需的船台,就是各个车间厂房的营建。

为了避免“火患”,船台和木工车间建在基地背面靠近闽江入海口,铁工车间建在基地南面防止“引火上身”。随着海外材料和先进设备的购买引进,以及法国洋匠人、洋员工的加入,福建船政建筑在不断调整建筑工事,沈葆桢下令建立了多处金属件、煤炭、石灰等物资存放所和板棚式木材储材所。截至1868年,福建船政已经建成“船政十三厂”,为建设舰船工事搭建起了初具规模的船政机器厂。

1875年在打铁工程处开始兴建铁胁厂。1883年在样板厂增建地图房,后又在罗星塔下修筑青州船坞和通济桥,在马限山前坡、中坡、后坡及沿江修建护厂的四座炮台,修建鱼雷厂自制鱼雷。1905年创建铜币局。

在教育和住宅、办公区域没有特别技术要求,所以也很早动工。福建船政除了建厂、造船之外的主要建筑工程,就是建造学堂用于培养船政人才。在成立之初,学堂有两处建在福州,分别在仙塔街和白塔寺(定光寺),统称为求是堂艺局。后来在福州城外亚伯而顺洋房,另设立了第三处教学点。1867年冬,随着马尾前后学堂和宿舍区的落成,求是堂艺局迁往马尾,改名为船政学堂,后又增加了绘事院和艺圃学堂,分别作为学习舰船设计和各项技术工艺课程的教室。

至此,船政学堂共建有八所学堂建筑。诸多的后勤工事也逐渐搭建起来,中国学员宿舍、作为中国船政工人宿舍的东考工所和西考工所、正副洋监督的洋楼、洋员宿舍、医院、邮局,甚至宗教类建筑天后宫和天主教堂也逐渐落成。1874年中法马江海战后,在马限山东南修筑昭忠祠。1876年增设电报学堂。1881年在三岐山脚修建粤东山庄。1892年修筑左沈二公祠。1903年落成马尾天主教堂。

船政建筑见证了百年船政的兴衰荣辱,是重要的历史建筑文物。对福建船政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就是对前人救国救亡行为的尊重和肯定。

(文中插图为作者手绘)

《福建日报》(2022年7月19日 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