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话说闽都
万福流芳
2022-08-0115:19:50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山

  在日本京都万福寺宝藏院,珍藏着镇寺之宝“黄檗一切经”的六万多块木雕版。我去观赏时,印刷工房的矢野俊行先生正在印制经书。满屋子架子上摆着黑漆色的雕版,我看到他手上用的是黄色的纸,就请教。他介绍说,这用来做雕版印刷的,是原稿用纸。

  我知道这“黄檗一切经”源自福清的黄檗山万福寺。福清万福寺有专门印刷佛教经典书籍的场所。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后,带去了成熟的印刷技术。隐元的再传弟子铁眼道光到京都万福寺看到真经,很激动,觉得日本非常需要佛教大藏经,就许下大愿:募集资金,雕刻日版大藏经。他四处云游,筹集善款,并两度将已筹集到的善款救助给急需的灾民。第三次才终于筹足资金刊刻完成,世称“铁眼一切经”。其刊刻字体一如明式,被后世称为“明朝体”。宝藏院也因“黄檗一切经”经版,是日本近代印刷术的发源地,被定为日本的重要文化财产。“黄檗一切经”成为日本江户社会了解和学习中国佛教文化、思想、历史的最佳途径,并于1873年传到了欧洲。铁眼禅师被天皇敕封为“宝藏国师”。有联赞曰:“黄檗版刻,万卷经书觉万众;铁眼天开,三番善愿证三生。”

  对这黄色的“原稿用纸”,我颇好奇。一查资料,巧了,又跟黄檗有缘了。这种纸又称潢纸、黄纸、黄麻纸,是用本色麻纸以黄檗树汁染成。黄檗汁既是黄色染料,又是生物杀虫防蛀剂,所以是重要书写印刷用纸的首选。黄纸多用于写经,也是皇帝书写诏书的常用纸张。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用黄纸书写,所以叫“金榜”。殿试时皇帝用黄纸书写并发布的文告是“黄榜”。近年来在我国敦煌石窟发现的写经纸大都也是黄纸。

  黄檗,过去知道是治疗急性胃肠炎“黄连素”的主要原料。没有想到,它还是古今中外的“文化大使”。

  黄纸可以印刷经书,纸张更可以书写。文化传承传播主要是依托语言和文字进行的。隐元禅师的草书作品,是明代晚期书风的一种典型呈现,有诗意,有禅韵,有思想,有艺术。他和弟子木庵性韬、即非如一被誉为“黄檗三笔”,或是从书法艺术及其文化内涵角度说的。三位禅师的书法以大字草书为特色,笔力雄浑,护持宋明草法,并使之发扬光大,让当时的日本书坛耳目一新。他们在万福寺内外留下众多匾额和楹联,广为世人喜欢,也使得汉民族的书风文脉在日本得以延续。

  黄檗派书风对当时日本书法界影响很大。其蕴含的中华文化备受推崇。流风所及,日本书法界人士专门从中国唐代至清代的 7500卷诗集中选出精彩的对语对句,依韵分类编成《韵偶大成》。又有人从中选出了适合书写挥毫的诗句编成《对句墨场必备》,作为书写时的参考工具书。

  黄檗山传“万福”,在哲学、思想、语言、文学、诗词、绘画、书法、篆刻、音乐、建筑、雕塑、印刷、医学、医药、茶道、饮食乃至家具、服饰等等方面,影响着日本社会生活,一直延续到现在。

  通过京都万福寺,隐元带给日本中华医学理论和民间验方偏方。如独立性易禅师,是名医,拜隐元为师。当时长崎一带痘疮流行,有“痘疮最惨毒,十儿九夭殇”的说法。独立性易禅师将痘科医术传授给门徒池田正直、高玄岱、北山友松等,为人治病,后都成一代名医。同时传入日本的还有本草学、伤寒学、针灸治疗技术等,形成了与中医、中药相融合的日本“医学”。

  说起中医药,福清的邻邑长乐,三国时出过名医董奉。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好病,不收财物,只要种杏树表达心意,因此就有了“杏林春暖”的典故。据唐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志》,福州“因州西北有福山,故名”。而《长乐市志》记载:董奉山原名福山,在古槐镇,为纪念董奉而改名。可见福建、福州、福清之福,非天赐,而是如董奉那样治病救人造福百姓的福。

  隐元从福清带去许多植物菜种,最有名的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隐元豆”。“隐元豆”也叫唐豆、四季豆、三度豆,由于日本的气候温和湿润,很适宜“隐元豆”的生长,特别是像关西那种湿热的地方一年可种三度(茬),产量又高,直到今天,“隐元豆”还是日本的主要蔬菜;相应还有“隐元豆腐”“隐元菜”。日本人还把隐元禅师圆寂的4月3日命名为“隐元豆日”。

  在饮食文化方面,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有“煎茶道”和“普茶料理”。“普茶”就是“普遍给茶”的意思,“有福同享”。

  福清和京都的万福寺都如同一座多元文化博物馆,在宗教、民生乃至文化领域广泛而深远地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种文化在日本生根并枝繁叶茂,被称为“黄檗文化”。两地万福寺佛缘文脉相承,是福文化的承载平台,承福传福。

  感恩隐元,日本民间崇奉“黄檗宗”的僧俗有数百万人。日本皇室更是数百年来定期赠予隐元封号。今年2月,给这位对近代日本社会文化影响深远的中国禅师加封谥号严统大师,这已经是第七次了。

  “万福禅寺”之名来自明万历皇帝所赐。与之有因缘的叶向高题黄檗寺山门楹联曰:千古祥云临万福;九重紫气盖三门。福清是隐元故里、黄檗文化发源地。进福清万福寺,迎面有隐元题刻的临济宗风:“一喝起风云。”这是黄檗禅师希运的“棒喝”典故,源自宋释普济的《五灯会元》。如棒击之喝,受者顿悟见性。无独有偶,鼓山灵源洞因涌泉寺祖师神晏“喝水改道”故事而有“喝水岩”。棒喝促人醒悟,也让人明白,这是“身在福中要知福”的另一种解读。

  隐元说:“珠光临万福,宝盖荫千秋。”万福寺也确实不简单,万福祯祥。一千两百多年前,僧人正干从六祖处学禅得法后回老家莆田,路经黄檗山,看到这里青山绿水,又看到山上成片的黄檗树,就想到黄檗树的皮有苦味。灵光一闪,突然想起师父慧能在临别时的交代:“遇苦即止。”就在此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当时取名“般若堂”。唐德宗时更名“建福禅寺”,民间朴实地称为“黄檗寺”。

  唐大中二年,也就是848年,到这里出家的希运,拜怀海为师。怀海师承道一,创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颇有“幸福来自劳动”之意。唐开成年间,希运住持江西宜丰鹫峰,把鹫峰改称为黄檗山。后有“天下两黄檗”之说。隐元东渡,在京都建黄檗山万福寺,就有了福清、宜丰、京都“三黄檗”。福清万福寺有一副对联:“祖道启南天,应是此山非凡士;法灯传东岛,信知中国有圣人。”说的就是隐元传法日本的事。

  “德不孤,必有邻”。隐元禅师的禅法,包融儒释道和民间先进的思想和信仰。其以知儒而入佛,入佛而通儒的思想,以中华“忠孝”文化精神,影响了日本的民族精神。在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有一件来自日本的七彩螺钿漆器,内圈嵌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似乎寓意中日文化交流互鉴的深厚和长久。隐元禅师“东西互照、道义撑持”的信念,使黄檗文化成为促进中日友好的一条纽带,成为沟通和传播人类共享的福文化的重要桥梁。

  黄檗有万福,万福惠人间。隐元为首的黄檗僧侣和文化人士的东渡,直接传播了以明清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日本近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换句话说,隐元禅师是把中华文化的“万福”带到了日本,广泛传福,流芳永久。

  《福州晚报》(2022年7月31日 A06版 兰花圃)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