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榕城 > 名镇名村
永泰县洑口乡紫山村
2022-09-1916:59:23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image.png

紫山村航拍图

这是一个极富色彩感的村落,有着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紫山。紫山是永泰海拔最高的一个行政村,终年云雾缥缈,远望似有紫气升腾,因此有了“紫山”的名号。但是,紫色并不是紫山的全光谱,“绿”和“红”才是它真实的色彩。紫山的绿,绿得让人窒息,而它骨子里散发出的红,则让人血脉贲张,豪情干云。

区位 境域

紫山村位于福建省中部,福州市西部,永泰县西南边陲,洑口乡东南端,地处闽中深山区,村部北纬 25°41′19″,东经118°29′51″。紫山西南与德化县水口镇的毛厝、墘头交界,东南与仙游县柳园村的蚯蚓岭下小溪交界,北连永泰县嵩口镇的赤水、里洋和洑口乡的吉坑村。

自嘉靖四十五年(1566 年)至 2011 年,紫山最南端版图都是以石谷解为分界点的。石谷解北面属永泰县,石谷解东南面属仙游县,石谷解西南面属德化县。2012 年新版地图,紫山最南端(石谷解北面)减少了大片面积,紫山村政区界内面积由原来的 33134 亩,减少到 31125 亩。

绿海红豆两相宜

踏上这块古老的土地,最让人心动的就是“绿”,绿得出奇,绿得可餐,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在这片茫茫绿海中,大量神态飘逸、清雅挺拔的红豆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红豆杉又名紫杉,紫山村因此得名也未可知,但紫山多红豆杉却是不争的事实,全域红豆杉多达500余棵,且多“群居”。

龙山堂是杨家祖厝。堂前左侧山墩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红豆杉混交林,红豆杉古树有14棵之多,这就是紫山人精心呵护的“风水林”。

1043年,杨家先人杨仪新从嵩口迁至龙山,建造龙山堂前,请地理先生看“风水”。地理先生环顾地形,比画罗盘,连声称赞“此乃开族福地”。他指着左前方山墩的小树说:“此处若为一片树林,必定人丁逾万,更加昌盛。”于是,杨仪新命人挖掘池塘的泥土堆到墩上,栽下红豆杉、柳杉等小树苗。如今,这里年龄最大的红豆杉已有900多岁了。

后来,人口不断增加,有人糟蹋树木,屡禁不止。族长心生一计:叫一个家人入林砍断一根树枝,另一人到族长面前告密。族长立即宴请各户长,宴席中,将那个家人捆绑起来“执行”家法,直到家人承认错误,保证不再入林砍树为止。墩面上有一棵红豆杉,胸围4.61米,高约18米,两个主枝早已折断,枯萎成洞,三个杈枝挺拔向上,充满生机。杨家先人杨君尹曾赋诗云:“叮咛勿剪败,昂耸万年春。”墩面东南角,还有一棵由红豆杉和红叶石楠双树合抱的“情人树”,枝枝相连,叶叶相叠,天然合一,见证了紫山人的美好爱情。

志如紫山入云端

紫山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中共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曾在这里战斗,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1935年5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退出江西,闽赣省委、省苏维埃随省军区撤离宁化根据地。部队几经周折,克服重重困难与险阻,才摆脱国民党的围攻追击,登上紫山打游击。

随后,敌保安团调集重兵前来“围剿”,闽赣省委书记钟循仁、省苏维埃主席杨道明指挥省工作团成员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激战中,20多名战士牺牲。

1942—1949年间,闽中游击队黄国璋、林汝南、苏华、毛票等隐蔽在紫山、溪里、碧石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紫山人民积极为游击队转运各种必需品,提供物资、粮食,帮助引路、望风和报信。在此期间,杨信铨、杨银树、杨起梅、杨铨庭、杨文隆等人献出了宝贵生命。有诗赞云:军民同心闯难关,志如紫山入云端;面对淫威不屈服,敢将“三山”都推翻。

龙山继美令名传

早在五代后唐,就有江、李等多姓的先民到紫山繁衍生息,这里有千年古民居龙山堂、继美堂,有古井、寨堡。走进紫山,千年文明扑面而来。

龙山堂的建筑尤为奇特。门前水池上的曲形步道,世所罕见。该祖厝的龙穴为卧牛形,原没有水池,水牛困山没生气,人丁不旺,后经堪舆师指点,建了水池曲道,化形水牛卧池,曲道为牛腿,自此,灵气大作,子孙兴盛。

龙山堂保留着一副祖传的对联:世维严三合,官签禀四知。“四知”典故,说的就是杨家先人杨震。杨震从小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学界称他为“关西夫子杨伯起”,长期居河南湖城县,任教20多年,50岁才开始当州郡长官,汉安帝延光二年任太尉。昌邑令王密,为感谢杨震的举荐之恩,在深夜里,偷偷拿了10斤黄金送给他。杨震不肯接受,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三更半夜里,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杨震廉洁奉公传为千古佳话。他做了国公的大官,家里还是那样的清苦,别人劝他整治产业,他却说:“让后世的人称我的子孙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拿这个当作遗产,不是很丰厚了吗?”由此,“清白传家”的美誉传颂至今。如今,龙山堂已开辟为闽赣省委旧址。

在龙山堂右边还有三口并连的方井,其文化内涵深厚。杨家祖先不管在哪建房,必在房旁建水井。公元1043年杨家先祖立位龙山,亦在龙山堂右侧建了三口方井,第一口用于饮水,第二口用于洗菜,第三口用于洗杂物。其水井有三层特殊含义:其一,日饮井水,寓意饮水思源,不忘祖恩。其二,井水之长,寓意人丁兴旺,富贵绵远。其三,井水之清,寓意为人清正,为官廉明。杨家后人在井旁立碑,上面镌刻着杨仪新的题诗“二渊凿井流千古,万里思源寄寸心”。

而李氏祖祠位于溪里。李氏先人信公被敕封“七省巡抚御史”后,于宋嘉祐戊戌年拆旧祖厝建祖祠。以三座落造型,上座为八扇全木结构,正厅为二进式,巨木扛梁、四柱扛井。屏柱中建有公妈龛,龛中立一方巨大的黑漆金字列祖妣灵位总牌,左右依次供着历代先祖灵牌。公妈龛上方悬挂一方堂匾,匾词“继美堂”是信公亲笔题词,意为永远继承先祖传统美德。祖祠门前建有三个不同形式的大埕。大埕名曰“巡按大埕”,下埕为“八卦大埕”,第三埕为“御史旗杆”大埕,埕前立一对双眼穿孔的“旗杆碣”,以示“御史”身份。埕下有一斜坡,用石板条铺成,名曰“下马坡”,据传凡官位不及“巡按”者,必须下马而过。

祖祠环境优美宽阔,门前屋后有大片林木郁郁葱葱、翠竹丛丛挺立,林中有很多名贵的树种:有千年的天杉,高大挺拔直刺苍穹;有八百年的红豆杉、铁罗钉、楠木、红木等;有一棵巨大的九百年桂花树,到了农历八月花开香满山村。

李氏祖祠还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省委领导人黄扆禹、苏华,闽中特委领导人黄国璋、饶云山、毛票等曾在这里留下革命的足迹。现在,李氏祖祠修建了“中共福建省委永泰溪里联络站”旧址纪念馆,给祖祠增添了无限的荣光。

静听人间歌满坡

来到紫山,你还可以听到男女见景迸发的山歌。紫山的山歌富有特点,既满溢了泥土的芬芳,又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它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与其他地方山歌大不相同,能以多种方言来吟唱,主要是福州、闽南、莆仙三大方言,以表达爱情为主要内容,以警世劝人为主要目的。

有通过赋、比、兴手法创作,如赋形式的:“一条路子平铺铺,阿哥闲脚蛮来梭;要找阿妹路头远,十回找妹九回无。”比形式的:“妹你是花哥是枝,花开枝发逢春季;一见动情夜常梦,暝日思量未了时。”“杨梅没吃会落蒂,风流喜乐年轻时;十八二二若过去,开门曳手无人来。”有兴形式的:“月儿东升四海明,看哥人样过聪明;时运未通哥且守,困龙自会上天庭。”“树上鸟仔叫叽叽,对面娘子也标致;若会共哥手牵手,酣眠做梦笑嘻嘻。”有劝人形式的:“知恩不报非君子,礼教不周枉为人;世间最恨嫖赌饮,百万家财难守成。”

在革命战争年代山歌富有特殊的意义,具有通风报信的作用。如“日头下山黄又黄,阿哥目睭也野黄。日中吃饭同一桌,暝头困眠同一床。”说明是自己人,让游击队放心。又如“日头起来红又红,对面阿哥是甚人。若会给妹讲一声,不要害妹问别人。”这就说明有陌生人,告诉游击队要注意了。

(来源:《紫山村志》)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