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组织开展“榕城巾帼心向党·同心喜迎二十大”展演活动。
城市里,洋溢儿童友好氛围;乡村里,“姐妹乡伴”团队给力。在自己的小家,妇女引领良好家风;在社会这个大家庭,处处巾帼不让须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扎实做好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群众工作,妇联工作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取得丰硕成果,妇女儿童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正在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中徐徐展开。
早教指导师向开元社区的婴幼儿家庭传授育儿知识。
强化妇女儿童思想引领
近日,由市妇联、台江区委主办的2022年福州市广场舞文化展演活动在“闽江之心”海丝广场举行。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15支队伍齐聚,表演爱党爱国爱家的主旋律舞蹈。市妇联注重做好广场舞女性参与者的思想引领,如今这个群体已组建多支巾帼志愿服务队,近千人参与垃圾分类、爱河护河等志愿活动,成为助力福州城乡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她力量”。
筑牢思想根基,“她”来宣传宣讲。全市妇联系统联动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我与中国梦”“巾帼心向党·扬帆新征程”“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巾帼心向党·礼赞新中国”“榕城巾帼心向党·同心喜迎二十大”“榕城巾帼故事汇”等主题活动相继展开,优秀妇女典型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巾帼宣讲队积极行动起来,以通俗易懂的“土话”“白话”向姐妹们宣讲上千场。村居妇女们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响新思想,开展“八闽巾帼心向党·万村千居唱起来”展演活动200余场。
用好用活阵地,“她”在其中活跃。在市妇联建成的市巾帼党性教育基地和全省妇联系统首个以“家风文化”为主题、集展学研为一体的场所——新时代家风传习中心,每到节假日都能看到大批女性的身影。她们有的作为志愿者,提供讲解和授课服务,有的带领家人或同事前来参观学习,接受党史、廉政、家风等教育。这个基地还链接全市红色家风家教基地177个,成为良好家风教育的核心输出地。
在红色思想引领下,女性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据统计,10年来,全市共涌现全国、省、市级三八红旗手558名、三八红旗集体222个、巾帼文明岗456个、巾帼建功先进集体7个、巾帼建功标兵110名。
“海峡姐妹集市”“姐妹乡伴”品牌建设持续深化,带动农村妇女增收。
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
今年国庆期间,一抹鲜艳的国旗红伴随着孩子们清脆的歌声飘扬在牛岗山公园,由市妇联等单位开展的“儿童议事会”之“童眼看晋安,‘童’议新未来”活动在此举行。孩子们在社工陪伴下共读绘本,了解晋安故事,以“1米高度”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这是福州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10年来,我市持续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为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首次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审定,并首次以市政府新闻办名义召开“两纲”新闻发布会。在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设立“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专节。与妇女儿童密切相关的民生工作每年在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所占比例均在30%以上。
良好环境激发了女性干事创业热情,10年来榕城“半边天”作用更加凸显:“福州市女性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建成,培养了一批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创业创新女能手;“专家快车农村行”“巾帼致富种子工程”活动培训新型职业女农民4.43万人;“福州市女科技特派员联盟”成立,组建10支小分队下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市建成16个“姐妹乡伴·乡村振兴服务站”,“姐妹乡伴”项目团队壮大到100多个;“海峡姐妹集市榕城行”活动组织线上线下展销14场,成交额近500万元;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490场次,帮助6万多名妇女实现就业;发放各类妇女创业贷款19.5亿元,受益妇女近2万户……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围绕“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的目标,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目前已实施35个儿童友好城市试点重大项目,涉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不少在全国和全省首创。预计到2025年,每个区(县)将至少建设1个儿童友好型街道和1个儿童友好型社区,医院、学校、图书馆、实践基地实现儿童友好型比例将达80%以上。
市妇联实施“茉莉姐姐”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项目,获群众信赖和肯定。
增进妇女儿童民生福祉
近日,市妇联在“福州妇联”微信上持续推出“我爱我家”美丽庭院建设展播活动,庭院改造前后对比照惊艳了广大农村妇女,受到触动的女性纷纷行动起来美化家园。致力增进妇女儿童民生福祉,2010年至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妇女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加码再加码,有福之州送出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基石。2020年,妇女常见病筛查率由10年前的20.33%上升至99.5%。
妇女就业情况事关社会稳定。2020年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为130.43万人,比10年前提高59.74万人;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为42.33%,比10年前提高5.21%。
妇女参政议政情况反映社会进步程度。与2010年相比,2020年“市级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女性比例”由25%提高至33.33%,“市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由22%提高至27.80%,实现稳步提升。“市、县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由2010年的67.50%、9.40%分别提高至2020年的82.50%和50.70%,“企业董事会中女职工董事占职工董事比例”也由25.45%提高至41.51%。
聚焦家庭文明建设,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建立由26个市直部门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办全省运行最成功的网络家长学校,线上培训家长每年达200多万人次。创办全省首家综合性的“福州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创“入户早教指导师”职业工种,培训入户早教指导师1266人。
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全市涌现最美家庭3万余户,创建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770户、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6600户。市县两级妇联还筹集项目资金630多万元,设计实施特色家庭服务项目76个,受益妇女儿童达96万多人次。
推动妇联组织改革创新
近日,福州最美志愿者、晋安区“惠容妇女微家”负责人谢惠容带领志愿者开展了鼓山鳝溪古道清垃圾、全民健身健步行、青少年网球免费培训等活动。她还开通“惠容有约”线上公益访谈节目,邀请妇女微家志愿者分享青少年健康、家庭教育等知识,每期直播都收获点赞无数。为妇女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将妇联组织的工作触角向城乡妇女生产生活的最小单元延伸,像“惠容妇女微家”这样各具特色的“妇女微家”全市共有440余个。
2017年,市委常委会在全省各设区市中率先审议通过《福州市妇联改革方案》,我市妇联改革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至2018年,44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县级妇联改革任务基本实施到位,全市各级妇联的组织形态、工作格局、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妇联组织更有活力,为妇女儿童服务的能力持续提升。
夯实基层基础。全市173个乡镇(街道)妇联全面完成区域化建设,配备兼职副主席449名,执委3999名(其中新增2687名),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覆盖率达100%;2655个村(社区)完成“会改联”工作,村(社区)妇联配备兼职副主席5395名,执委29699名(其中新增26073名),村(社区)“会改联”覆盖率达100%。全市在新兴领域组织建立“妇女之家”600余个,社区(村)妇女议事会覆盖面达90%以上。
提升妇女素质。推行“一执委一特色”执委轮值、执委议事、执委联系妇女等制度,开展“寻找最美基层妇联执委”等活动,激活执委履职活力。项目化运作“培雁计划”,促进执委履职。
晋安区妇联执委、“村童妈妈聚乐部”创始人张洁组织155名城乡接合部失业或待业的“村童妈妈”参加美容师、推拿师等多项免费职业技能培训,55人考取人社部门认定的从业资格证书,在企业或工作室谋得一职。张洁说:“妈妈有希望,孩子有未来。这些姐妹上班后,整个人变自信了,带娃也更加得心应手。”罗源县妇联执委、女科特派于艳在当地办起菇厂,吸纳百余妇女进厂务工,在提升妇女素质的同时也实现了妇女增收致富。
今年入选“第四届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征集展示活动十大感动人物”的薛凤萍是“最美基层妇联执委”,她成立“一呼百万”爱心妈妈微信群,常年带领福清市百余名“爱心妈妈”深入农村助孤帮困,至今她的志愿服务时长已逾5000小时。
“数”说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10年来,市财政投入妇女工作经费达5.54亿元;教育领域投入达267.80亿元,医疗卫生领域投入达138.3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投入达190.43亿元
10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涉及儿童的达1568个
10年来,全市共募集春蕾助学金1079万元,累计资助春蕾女童10625名
“福州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自创办以来,累计服务3.5万余人次
10年来,全市共有3.33万名妇女儿童得到各类法律援助
全市共建立社区、村家长学校2607所,社区、村家长学校建校率达95.84%
10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农村和城市已婚低保妇女常见病筛查项目、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累计37万人次妇女受益
荣誉榜
市妇联近年来获多项重磅荣誉。
2019年11月,被全国妇联授予“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
2021年12月,被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单位”。
2021年12月,被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授予“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2年2月,福州市妇联打造的“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获评中宣部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本版图片由市妇联提供
(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