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话说闽都
民谣里的闽都记忆
2022-11-2015:40:02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刘立身

  小时候,母亲有空就经常给我们念一段段福州话民谣,其中有一段常念的民谣是:

  “鼓楼前炊肉包,肉包估未(意:还没有)熟,海防前泡扁肉,扁肉直漏漏(意:汤水稀稀状),鼎边抆三截跳,鼎边白井井(意:味道清淡),卵黄精(意:鸡蛋黄)夹蛋饼,蛋饼呀糟糕(意:很差),卖淘衣(意:旧衣服)塔仔兜。中亭街带鱼,一头是一头,买术米下馆头,术米呀好嗲(意:很好入口),白面(意:娼妓)后洋里,白面真威风,大庙山好凉风,有风不无店,福聚吃馆店,馆店一大群,买烛到大同。”如用福州话读起来既押韵又朗朗上口。

  这段已流行了上百年的民谣,实际是对一个世纪前福州大庙山下商业、饮食的一些描述。如今有了不少变化,有些地名、物品还需作诠释。

  民谣从鼓楼前说起。在清末民初鼓楼前,有一家做肉包的店铺,做出的肉包面皮松软,而肉馅多而香咸甜,很受青睐,买者络绎不绝,排队等肉包蒸熟。

  “海防前”现称“延平路”。位于大庙山北麓,是马口连接河下街的一条商业街。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曾在此设置“福州南台海防分府”。所以延平路原称“海防前”,现台江第四中心小学校址就是清“海防分府”衙门所在地。进入民国时期,废“海防分府”,因有“延郡”(延平)会馆设在此地,遂定名为“延平路”,但老福州人仍称“海防前”。当时创出福州美食之最扁肉燕的“聚记”店就开在“海防前”。接后的“同利”肉燕店也设在附近。

  “三截跳”,闽江在拿公道边有一河汊分支叫“三截河”,现称“三捷河”。该河通“星安河”到“三通河”,又从万寿桥边汇入闽江。三通河边建有“张真君圣殿”,形成了“圣君殿潮水两头涨”的水文奇观。“三截跳”便是架设在三截河上的小桥,“跳”是福州话,意是借助木板从船上登岸,或做成桥上可拆可连的桥板称之跳板,简言“跳”。过去三捷河连结两岸的桥,桥的架设是在河中间用石头垒两个桥墩,从两岸用三块跳板连接,故福州话称“三截跳”。桥因编地名的人根据语音写成“三捷透”,久而久之也成了书写上的地名。“三截跳”靠近三保商街,据说有十余家做早点的饮食店,以满足商贩早餐所需,以做鼎边抆(锅边)、蛎饼、芋粿等见长。

  “卵黄精夹蛋饼”是指当年在海防前、油巷下等地,有多家糕饼店做的蛋糕新品种名闻福州。福州是中国八大糕饼款式中“闽式”糕饼主产地,如隆平路(油巷下)的“宝来轩”,延平路(海防前)的“一团轩”“品麟轩”“凤鸣轩”和“双兴”糕饼店,合称“四轩一门兴”,及中平路的“美且有”。除新品种蛋糕外,实际上,还有咸甜礼饼(又称礼饼壳)、猪油糕、咸甜炒米等等,品种繁多。

  塔仔兜,是大庙路的中段路名,旧时以卖从山西贩来的俄国、蒙古的真皮毛料和江浙的绸缎以及服装、旧衣等为主。

  中亭街,指从小桥头至大桥头的这段街。过去从小桥过中亭街到大桥,从大桥过中洲岛跨仓前桥,在郭白阳《竹间续话》记载称为南台十景之一:“三桥渔火小桥、大桥、仓前桥。”因靠近台江码头,其中,靠小桥头方向一段,旧时有几十家咸鲜鱼商行,成为水产集散市场,经营海产品(不销售淡水鱼)生意。《闽县乡土志》载:“鱼虾趁潮入市,城内外之以鱼货为业者,必乘黎明互市于此。”因行业传统都是从午夜开始营业,称“半暝摊”,所卖的海鲜量多质优。

  下馆头,是指三保街尾拐万候街中的一段路,旧时是粮食交易批发市场,有大大小小几十家粮行。为什么古田会馆建在靠下馆头很近?古田县旧时有黄田、谷口两村镇,位于闽江中游北岸。闽北粮食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运到这里要调换舟船,或将谷加工成米再运到福州,形成了以粮食贸易、加工、运输、储存的商帮,有谷黄米帮、红粬帮等,其实力雄厚。古田会馆建馆资金他们占比重很大,故选址靠近粮食批发市场。

  后洋里,是指中平路(过去称田垱)中段靠北向的一条里巷。1842年福州列为五口通商之一,对外贸易特别茶叶贸易量激增,上杭、下杭、潭尾三街形成商贸、金融、储存之繁盛地,而中平路则成为饮食、服务、娱乐为主的街区,后洋里便成红灯区娼妓宿住之处。福州话将娼妓称为“白面哥”。

  大庙山,据说是闽越王去世后,后人为纪念这位入闽始祖,在此山建庙祭祀,便冠名“大庙山”。过去大庙山山上有块石头,传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福州九月九登高节必登此石。现大部分成了福州四中校舍。

  福聚是一家菜馆,创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位置在大桥北头西面,与青年会接邻。该店有道名肴叫“软熘草”,菜馆将鲜活草鱼放进鱼篓,圈养大桥下闽江水中,现捞现烹,肉鲜味美,极受欢迎。福聚菜馆位于中平路东头,往西向北向还有广裕楼、嘉宾楼、青年会、浣花庄、聚英楼、三成炳等等众多酒楼菜馆,故曰馆店一大群。

  “买烛到大同”,是指当年开设在中亭街、二保等多处“大同烛行”的蜡烛店。旧时蜡烛是照明、婚丧喜庆时的民俗必需品。“大同烛行”是清乾隆年间开设的,生产的蜡烛品质优良名闻福州,远销至台湾和东南亚等地。

  《福州晚报》(2022年11月20日 A07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