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话说闽都
梅坞路的风
2023-02-2110:43:34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莹

  黄昏像舞台的聚光灯,拖着一轮日渐西行的斜阳,照在那些摇摇晃晃的广告牌上。白铁皮与松木的构造,包围着我们的城市。此时,耀眼的夕阳如同老式铜灯的光晕,在召唤孩子们回家。

  趁着晚来江风浩荡,又逢明月,来到梅坞路上,找到那些老旧的饮食店。来碗绿豆汤西米露,加三两酥酥的荔枝肉,炸点三角糕,蒸块香芋,再配上荷叶。吃饱了闲闲散步兜风,折一张阔些的美人蕉叶子,包一片梅坞的月光回去,夹在老皇历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江风的柔弧,无限地开放,无限地自由。

  风来自明代和清代,接住大地内部的暗流,用潮湿的水汽打湿岁月的苍茫。这风太温柔,像老朋友,像旧时候。

  梅坞是源自明代的一个古老地名,泛指仓山烟台山东坡的梅坞路、梅坞顶及梅峰里一带。南接塔亭路,北连观井路,西邻大高弄、花生弄,东毗汇芬弄,以烟台山风景区、仓山影剧院为中心。而狭义的梅坞路,指的是从六一南路开始,到仓山影院为止的这一段六七百米道路,路面南高北低,落差非常大。

  南端路口的麦顶小学与仓山影院附近是最高处,老百姓俗称为梅坞顶。当年的“烟台山车神”20路车,就是从这里一路呼啸而下,奔向解放大桥。

  梅坞路的得名,离不开梅花。梅坞路在明代盛栽梅树,以至于南台岛有“琼花玉岛”之美誉。《福州百科全书》记述梅坞一带“明代盛栽梅花树,称为梅花坞,简化为今名”。据志书载,当时周围十里夹道植梅,“梅岭冬晴”是南台十景之一。《榕城考古略》记载:“自江南桥直南为藤山……山多梅花,开时郡人载酒出游,故亦曰梅坞,额曰‘罗浮春色’。”明代诗人徐熥的“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的诗句,便是咏这里的景色。同一时期的谢肇淛、曹学佺等也都有《藤山看梅》诗。每年冬春之交开花季节,城内人士来此赏梅的络绎不绝,多休憩于明真庵(遗址在今烟台山公园入口处)。人们从中洲岛南端,远望梅坞,犹如一片雪海。今天中洲岛上的“梅花道”即由此得名。

  明朝末年,梅坞的梅林毁于战火,但梅坞作为地名依然保留了下来。乾隆时期诗人叶观国作诗回忆:“藤山南北万株梅,十里浮香璧月来。付与诗人受清供,延曦阁上日衔杯。”延曦阁在今天的十境祠,为进士陈勋的读书处。此处,常用“梅”字命名宅第,以志古迹,如梅林山馆、吟梅山馆等。上世纪60年代,市政府在梅坞路和烟台路中间,开辟了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的“烟台山公园”。今天,烟台山公园补种了梅树百余株,还兴建了一座古香古色的“观梅亭”。

  年年春色枝头月,寒烟夕阳,烟台阶前雪。如今,默立了千年的烟台山已经化身公园,一方方瘦嶙峭料的石碑,骨秀神韵;一丛青青郁郁的修竹,浓荫苍翠;一个纯粹幽独的角落,横斜清浅。仓山影院楼边,高大的古老树木指向天空,半黄半绿的叶子垂落,空气中飘荡着茉莉的精魂。数百年风雨盘剥的梅坞路,一个人站在那里,周围的一切都是寂寂的,在巷中漫步,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傍晚的阳光照着右边几株年轻的树,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巷子的左边,墙面有浓密的爬山虎,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墙里还有几枝三角梅娉娉婷婷,从玉林山馆的墙头殷勤地好像在向我招手,摇曳红袖。我无法明了,来此拾取的人,是故人重逢的愉悦,还是故地重游的惬意。然而恍惚间,似乎有低低的吟哦踏破层层碧漪,飘然而来,依稀可见古人植梅花时心性高洁的风采。千古梅魂信步闲庭,在深寂苍邃的时空里笑看云天,醉卧花荫。

  梅坞路永远长在老仓山所有梅花故事的岸边。它见烟台山是深情伟岸,见闽江是深沉澎湃,见花见草皆有故事,海月江潮,虫鸣鸟啼都暗藏情愫。我们的生命太短,来不及见证那些遥远到令人恍惚的词语,比如碧落黄泉、海角天涯、天长地久与沧海桑田。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要变得温柔和强大,内心难过也不要把自己丢在黑暗中,无限放大自己的情绪。按时睡觉,好好吃饱,洗个热乎的澡,喝甜甜的奶茶。看看长河落日,花朵树木,驱逐丧气再努力奔跑,生活到处是发光的星星。你会目睹无数曾经不可攀爬之山相继倾覆,不可逾越之海干涸成田,而白云苍狗,小巷深处梅花依旧盛放,正如书里总爱写到的那些喜出望外的傍晚。

  《福州晚报》(2023年2月21日 A07版 兰花圃)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