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榕城 > 文化遗产
文物|船政后学堂驾驶第八届黄季良执照 一张140年前的毕业证 见证近代中国复兴路
2023-03-1308:46:35来源:福州晚报

  闽都文化—“榕博探秘·镇馆之宝”系列之29

1678755078783442.png

毕业执照。 

  不久前,不少高校“高大上”的录取通知书登上网络热搜,连带着一些知名高校的高颜值毕业证,也被网友翻出来品味。然而,140年前的毕业证你见过吗?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珍藏着现存最早的船政学堂毕业证,它的主人是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八届学生黄季良。

  黄季良于1883年毕业,次年在马江海战中英勇殉国,年仅25岁。历经百年沧桑,这张泛黄的毕业证又回到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发源地——马尾,诉说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探索伟大复兴的奋斗故事。

  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赴美留学图自强

  去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在139年前(1884年),距离福建舰下水地数百公里外的闽江畔,一位少年英雄在“扬武”号军舰上写下诀别信。收信人是他的父亲——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当差的黄道平,写信人是黄季良。

  黄季良1860年出生于广州番禺,自幼丧母,早年随父兄到上海。从19世纪中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倡导发起了洋务运动,希望利用西学挽救垂死的清王朝。1872年至1875年,清廷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得悉清廷招考留美幼童,黄道平先送长子黄仲良作为第一批官费生出洋,又于1874年送黄季良随第三批幼童赴美,他们成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因守旧派阻扰,1881年,清政府下令将幼童撤回,黄季良与詹天佑、杨兆楠、邝咏钟等16人被分到福州,成为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八届学生。

  船政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和工程师学校,创办于1867年,分为前学堂、后学堂,即制造学堂、驾驶学堂。后学堂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主要培养海上航行驾驶人员和海军船长,相当于海军军官学校。船政学堂实行宽进严出的招募、考试制度,所以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精英。

  “学生入校后一方面有优厚的奖学金激励,一方面要面对严格而频繁的考试,学堂的淘汰率高达三分之二左右。”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船政学堂学制为5年,由于黄季良等人有留学经历,英文、数理化基础雄厚,根据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建议,其学制被大幅缩减至二年、三年,是船政后学堂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届。1883年4月,黄季良从船政后学堂毕业。

  任“扬武”号见习军官

  学以致用谋报国

  船政学堂毕业证书称为执照。船政后学堂驾驶第八届黄季良执照由其后裔捐赠,系二级文物。这张泛黄的毕业证清晰地印有“执照”两字,上面详细记录了颁证事由、颁发日期、证书持有人身份信息、船政主管官员印章及署名等信息,落款处为“船政提调关防”;颁证时间为“光绪九年三月十九日”,即1883年4月25日。证书上还注明“右照给黄季良收执”。这张执照证明当时的他已具备驾驶舰船的资格。

  陈悦说,这张毕业证有点特殊。通常船政学堂毕业证由船政大臣核发,可这份证书却由船政的提调委员签发的,这背后又藏着一段历史。原来,1882年5月,时任船政大臣黎兆棠因病请假,一直到1883年5月9日新任船政大臣张梦元抵任前,这段时期船政的工作都是由提调吕耀斗在负责,因而这张毕业证是以提调吕耀斗的名义签发,加盖的是“船政提调关防”印章,所以它也是船政一段特殊历史的印证。

  从这张证书上还可以看出,当时的船政已经有很强的防伪意识。除了加盖船政主管官员印章外,证书上的各关键位置,都由主管官员用红笔一一圈点、勾画、签批。证书一式两份,对折后沿缝盖印、画押,相当于现在的骑缝章,这些都是重要的防伪验证标记。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馆长王芳说,需要注意的是,这张毕业证属于船政学堂学习完成的凭证,毕业生此后还要到练习舰上学习,通过练习舰的考核后,才能成为正式的海军军官。1883年毕业之后,黄季良被分配到船政建造的中国第一艘自制的近代化巡洋舰——“扬武”号上任见习军官。

1678755105445780.png

黄季良自画像。

  马江海战英勇奋战

  为国捐躯励后人

  当时的中国是西方列强觊觎的对象。1884年,法国侵占大清藩属国越南,又把矛头指向中国东南沿海,7月,在海军中将孤拔率领下,法国军舰以“游历”为名进入马尾港。而清政府仍寄希望和谈,不准我方先下手。船政轮船水师处于被动局面,但水师官兵无不枕戈待旦、同仇敌忾。

  眼看国难当前,黄季良怀着以死报国的决心,挥笔写下了一封书信,托人连同自画像一并寄给父亲,以之慰别年迈的父亲。他在书信中写道:“……男亦知以身报国不可游移胆畏,但念二十五年罔极之恩未报,于万一有令人呜咽不忍言者。男日来无刻不思亲,想亲之思男愈切也。爰将平日绘成之貌,寄呈父亲见之,如男常侍膝前矣……”

  1884年8月23日,马江海战爆发,“扬武”号上6名“留美幼童”出身的见习生被安排在舰尾驻守。按照当时的通常考虑,舰船尾部是战斗时相对安全的位置,然而当天开战时,正值马江退潮,受潮水裹挟影响,包括“扬武”号在内的船政军舰都从舰首对敌的姿态变成了舰尾对敌,舰尾成了直接与敌对抗的前线,6名“留美幼童”在舰尾的炮位上奋勇作战,甚至开炮击中了法军旗舰“窝尔达”的舰桥。最终,在法军密集的炮火夹击下,“扬武”号伤亡惨烈,黄季良也在战斗中顽强作战,英勇牺牲。

  获知爱子牺牲的消息,黄道平悲痛不已。他把儿子的诀别信和自画像展示给亲友,征求题咏,著名诗人黄遵宪写下了诗句:泼海旌旗热血红,防秋诸将尽笼东。黄衫浅色鞘刀备,年少犹能作鬼雄。

  在这场海战中,比军舰和学校、厂房损毁更令人痛惜的,是一批在新式教育中培养的人才的夭亡。“留美幼童”有6人参战,其中有薛有福、杨兆楠、邝咏钟、黄季良等4人牺牲。如今,在马尾马限山东南麓,为纪念马江海战牺牲的水师官兵而奉旨建造的马江昭忠祠依旧矗立,英烈名录牌上镌刻着阵亡官兵的姓名,“留美回国练生七品军功黄季良”位列其中。

1678755123567308.png

毕业执照注释。

  □专家品宝

  中国近代海军爱国精神的神圣物证

  特邀专家: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 陈悦

  纵观历史,向海则国兴,闭海则国弱。1866年,船政创设之初,列出三项任务——造船、办学、兴海军。相比起船政的工业制造,船政教育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长远。它为近代中国培养出了急需的工程师和海军军官人才,其学制模式对近代中国海军教育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此后各地设立的水师学堂,几乎全都以船政学堂为师,时称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

  船政后学堂驾驶第八届黄季良执照见证了船政办学、兴海军的历史,更是见证了近代中国人在艰难时世中向海图强、探索复兴的历程。

  在马江海战纪念馆内,馆藏有四件珍贵的文物,均由黄季良后裔所捐赠,包括:黄季良自画像、清留美幼童黄仲良和黄季良兄弟合影、黄季良之父黄道平肖像照、黄季良的同学——留美幼童詹天佑相片。黄季良的故事是马江海战中最令人动容的一部分。这些物件是极为珍贵难得的马江海战历史文物,也是体现着中国近代海军爱国精神的神圣物证。

  (记者 马丽清 实习生 黄呈婷)

  《福州晚报》(2023年3月13日 A08版 榕博探秘 镇馆之宝)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