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时政要闻
不问“出身”,闽企争当创新尖兵
2023-03-3009:53:36来源:福建日报

 1680141339705807.jpg

福光股份在展会上展出的光学产品(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春雨纷纷,润物无声。

走进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的超精密加工与检测实验室,墙壁上悬挂着的“为建设世界最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攻坚克难”的标语格外醒目。实验室里,一批“80后”“90后”研发骨干正有条不紊地检测产品。一旁的自动化车间,不同类型的抛光设备飞速运行,各种机器人手臂高效工作。一动一静间,前沿光学技术悄然实现着突破。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家我国光学镜头的重要制造商,察看公司产品展示,走进企业车间,了解精密设备生产等情况。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随大流老跟着人家是不行的。现在就看谁能抢抓机遇,谁有这样的担当和使命感,谁有这样的能力做好。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都会全力支持。

如今在福建,一批像福光一样的企业,主动承担创新使命,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它们勇辟“新赛道”,敢闯“无人区”,争当创新尖兵,为福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瞄准世界级,追“光”不止步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让“3月24日”成为福光股份的特殊日子。

2022年起,这天被赋予了新含义——企业的“创新表彰日”。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员工,科研人员抑或工程师,只要在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中表现优秀,都能获得公司的股权激励。

“90后”研发人员康哲恺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他承担了“30倍小型化一体机”这一重头项目的设计重任。前后历经6个月,无数次推翻重来,他与团队攻克难题,成功实现大倍数变焦光学系统小型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此,康哲恺认为,这是得益于近年来公司通过各种各类激励机制,鼓励“草根”创新,“可以说创新基因已经融入每个福光人的‘血脉’中”。

公司研发负责人唐秀娥介绍,针对“卡脖子”关键技术,福光股份坚持引进与自主创新融合:先进设备引进来,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有知识产权产品;对于员工,坚持实行“三能”原则: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人才能进能出。“我们坚持工艺和研发创新并举,让工艺线上的工人和研发人员站上同一跑道,摆脱‘身份焦虑’,只要能够创新,我们都会给予奖励。”

如此氛围下,福光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如今,福光的光学镜头正成为信息化世界追“光”的“眼睛”,在无人驾驶、数字城市、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安防等领域广泛应用。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8.09%。

两年来,福光的“眼睛”还接连为国家“问天探路”——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记,福光股份为“天问一号”提供了多套光学系统。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福光研制的连续变焦镜头成功实现对返回舱的远距离搜索、跟踪和定位……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光股份调研指导之后,我们更觉重任在肩。而两年来,福光突破性地参与到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也让我们愈发感受到,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体制进行改革,民营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角色、使命、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福光股份董事长何文波在今年“3·24”企业家活动日上如是说。

一年来,福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在“大口径透射式”及“多光谱共口径”技术领域上,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取得重大进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及经济主战场,在“复杂变焦”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已完成1.5亿像素连续变焦镜头设计;在安防、车载、机器视觉、红外热成像等领域推出高性能产品;在基础工艺“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上取得显著进步,加工精度达纳米级……(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刚结束的全国两会释放出清晰信号,那就是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科学研究主体、技术转换主体的时代将要到来。”何文波说,福光应该紧抓这一机遇,从源头开始全程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在解决技术难点、提出新方法、研究新领域、解释新现象等各方面深度参与,引领民营企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创新添动能,闽企活力足

如今在福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奔跑在各自的追“光”路上。

“这是我们新发布的400G数据中心交换机,它的超高速数据转发能力,相当于每秒可传输1100多部2小时的4K高清视频、可以处理1000万次的订单交易,技术上已是世界领先。”27日,在星网锐捷的研发中心,年轻的研发人员小章介绍道。

数据中心交换机被称为网络设备市场“皇冠上的明珠”。如今,在这一领域,星网锐捷的复合增长率连续5年平均增速达86%,市场份额也节节攀升。

当星网锐捷推出第一款万兆交换机时,整个中高端市场都是国外厂商的天下。而如今,这家福建企业已有能力与国际级厂商展开正面“肉搏战”。“武器”,就是创新。

“星网锐捷现有员工中,研发人员占46%左右。每年我们坚持把营收的10%以上投入到高端产品研发中,即使是在金融危机、行业寒冬的时候,研发费用都没有减少,占比还逐年提升。”星网锐捷总经理阮加勇说。

创新不问“出身”!在阮加勇看来,作为一家混合型所有制上市公司,星网锐捷始终秉持这一理念。“我们在研发上形成了以企业研究院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在管理上形成了‘三个一流’的人才战略、员工持股的股权激励机制和内部创业机制;在市场上形成了深入场景、贴近用户的应用创新理念,成为推动公司持续成长的源动力。”

锚定创新驱动,近两年,闽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开展技术攻关,一批产品、技术持续突破,助力福建产业激发新动能,焕发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助力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向世界级集群迈进;星云电子、时代星云技术赋能全国首个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已在各地实现标准化“复刻”;高纯电子化学品、“手撕钢”、宫颈癌疫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等产品从无到有,填补我省一个个行业空白……

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1%、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6.2%。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5家。

另一方面,借由创新驱动,福建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转换增长动力。

“新款跑鞋重量只有普通跑鞋一半,回弹性能却提高90%,更耐疲劳,预计今年5月上市。”在安踏创新实验室,负责人郑志艺告诉记者,搭载着最新升级的氮科技的新一代跑步鞋正加紧生产。事实上,这一技术已在顶级专业鞋款中应用,搭载“氮科技”的钢架雪车鞋助力中国钢架雪车队实现冬奥会奖牌的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公司申报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将与国内相关院校联合培养运动科学、材料工艺、纺织面料等领域的科研人才,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

福建传统产业固本拓新,一改“低端”群像,展现出全新面貌。“当前,我省正持续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今年,全省计划组织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体制机制,植创新沃土

去年2月,成功开发国内首套“氨—氢”燃料发电站——3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发电站并交付中国铁塔龙岩分公司;今年1月,和厦门金龙客车共同打造的全国首辆氨氢燃料电池客车……这是成立才2年多的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出的“成绩单”。一条集绿氨产业、氢能产业及可再生能源产业于一体的“零碳循环”万亿级产业链喷薄欲出。

“福大紫金的成立是一种产教融合的新形式,它快速对接国家行业重大需求,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福大紫金的董事长、同时身兼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催化中心研究员的江莉龙感慨地对记者说。

福大紫金是由紫金矿业联合福州大学、北京海新能科合资创建,着眼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将科教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

据江莉龙介绍,近年来,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开展“氨—氢”绿色能源重大技术攻关,创制出系列新型低温低压合成氨催化剂和低温氨制氢催化剂,突破了“氨—氢”能源循环的关键技术瓶颈。在寻求技术产业化的道路上,与紫金矿业不谋而合。

江莉龙,如今既是研究员,又是董事长。在他看来,这样的双重身份有利于统筹领军人才、科研人员和工程型人才,让核心技术突破与工程化、商业化推广“目标一致”。

“十四五”以来,我省加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大紫金应运而生。

打胜仗需要好战术。我省践行“创新不问‘出身’”,连续两年对“揭榜挂帅”“赛马”机制进行优化调整,已发布两批榜单,突破了3D打印碳纤维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我们已尝到‘赛马制’的甜头。”福建福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健表示。2021年,我省在冷链物流消杀科研攻关任务中首次探索“赛马制”。福夏科技与福州大学付贤智院士团队共同研发的冷链物流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作为在“赛马制”攻关中成果最为突出的大型表面消杀设备,在北京冬奥会3个赛区中获准使用。

“‘赛马制’和‘揭榜挂帅’一样,通过多方有序竞争激发创新激情与活力,实现让有能力者担重责,体现公平公正。”陈健说。目前,公司“家用物体表面致病菌广谱快速紫外消杀装置”项目又入疆场,“赛马”比拼。

科技创新,企业做主。我省从要素、政策、项目、市场等多方面着力,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近五年,全省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保持在88%左右的高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企业已当之无愧成为研发投入的主力军。2022年,我省享受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企业数和带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额分别同比增长40.5%、38.2%。

企业创新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2022年,我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263家,同比增长20.2%;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10000家,是2017年的3.27倍,年均增幅近30%,涌现出一批“独角兽”企业。

体制机制创新,让科技创新主体活力倍增。“当前,我省正加大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和龙头企业‘培优扶’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今年,将提高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的比例,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 林侃 李珂)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