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福州古厝
全国重点文保|林则徐宅与祠
2023-05-2917:22:09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位于鼓楼区澳门路、文藻北路、中山路左营司等地。包括林文忠公祠、林则徐故居、林则徐出生地,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林文忠公祠

位于鼓楼区澳门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林氏后裔及门人集资兴建。祠坐西向东,前施屏墙一道;左右设拱券小门,门额为“中兴宗衮”“左海伟人”。墙后为庭院、牌楼式前门墙,门额楷书刻石“林文忠公祠”。大门内为仪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双坡顶。厅前左右回廊陈列执事牌。厅后有铺石甬道,直通御碑亭。亭方形,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亭内石刻三通御碑:圣旨、御赐碑文、御赐祭文,按品字摆列。亭北“树德堂”,即祠厅,坐北向南,独成院落。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堂正中设神龛,中祀林则徐坐像“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2年由纪念馆重塑龛前石横案一座,精工巧思组合。堂西侧院为南、北客厅,客厅均为三开间,用三柱。北厅向阳敞亮,户扇雕刻精致;庭院中有小池一口,中有假山,小巧玲珑;南厅前设花台,户扇朴实无华,另有情趣。客厅西墙外又有院落,院北为双层楼房,坐东向西,平面呈曲尺形,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原为林氏子弟课读之所,今为展厅、服务部。楼前院庭中设鱼池、假山,栽花植树,美化环境。民国时期,祠曾被用作驻军,20世纪50年代被用作机关宿舍;“文化大革命”中居民迁入。1982年由市政府拨款征迁居民,进行修复,并辟为林则徐纪念馆。现为全国最大的林则徐纪念地。

林则徐纪念馆正门.jpg

林文忠公祠

二、林则徐故居

位于鼓楼区文藻北路。系林则徐手置,其父母均百年于此。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临小河,沿河原有照墙一道,墙侧设金鼓亭一座,亭与宅第之间有石板铺小街横穿。宅第毗连三座,主座居中,前后三进,均为“五间排”,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周围风火高墙。临街门厅,面阔五间,正中六扇门,上有竖匾“尚书第”,两旁十二扇木格子户扇,设门头房。门后有插屏门,朱漆描金,上悬“父子翰林”横匾。第一进正中为扛梁厅堂,两侧为会客花厅;厅前两廊。安放仪仗与执事牌。厅后有雨盖(覆龟亭)连第二进。第二进同样五间排厅堂,为林则徐父母居处。第三进庭院、披舍、五间排双层楼阁;底层东西两厢分别是林则徐夫妇和长子汝舟夫妇卧室;楼上藏书处,名“七十二峰楼”。底层正中为厅,东边两房相通。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则徐回籍养病时居此。楼上不分间,用红木博古书橱间隔。主座东西两侧隔墙外,各有一座三间排院落:西边为林则徐胞弟沛霖住处;东边为林则徐第三子拱枢住宅和揖斗楼。民国37年(1948年)福州大洪水,房屋大部分倒塌,仅存主座二进木构架及东侧揖斗楼。

1616984884790858.jpg

林则徐故居正门

1652840641715667.png

修缮后的林则徐故居七十二峰楼。 记者 林双伟 摄

三、林则徐出生地

林则徐出生地——林家支祠:位于鼓楼区中山路左营司9号。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墙上镶“林家支祠”石匾,占地面积476平方米,四面围墙,前后二进。大门内长方形天井,三面环廊。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二进为三开间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左右披榭。

林则徐幼年读书处——罗氏试馆:位于鼓楼区中山路左营司8号。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建于明末、清乾隆、同治间重修。馆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大门镶青石“罗氏试馆”额。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双层楼房,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前后天井。

1584087356356167.jpg

林则徐出生地

(来源:《福州市文物志》)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