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福州古厝
全国重点文保|乌石山、于山摩崖题刻及造像
2023-05-3010:54:46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位于鼓楼区乌石山、于山之上。包括乌石山摩崖题刻及造像和于山摩崖题刻,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乌石山摩崖题刻及造像

位于鼓楼区乌石山上。原有唐至清代摩崖石刻299段以及3处摩崖造像,现存169段,分布全山,以邻霄台、冲天台、道山亭等处尤为密集,有篆、隶、行、草、楷书各体。最早的是唐大历七年(772年)李阳冰的篆书《般若台记》和唐代摩崖造像,以及宋代程师孟、陈襄、李纲、朱熹、梁克家等人题刻。

山巅摩崖造像

位于福建电视发射台西南的“道山真境”摩崖石刻左下侧,西向,俗称石壁观音。观音造像高145厘米、宽55厘米、厚10厘米,立于莲台之上,神态端庄,雕工精致。观音造像原古朴典雅,部分浮雕已剥落。岩下尚保存一块观音浮雕的下半身残片,高60厘米、宽64厘米、厚8—13厘米,呈三角形。现存的观音造像系20世纪80年代末群众捐资在原浮雕的基础上重新雕造。

南坡摩崖造像

位于今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办公楼后侧岩壁,西向。摩崖高120厘米、宽200厘米,内镌三尊佛像。正中一尊高94厘米、宽43厘米,头缠螺髻,面容丰腴,两耳垂肩,身披袈裟,祖胸露右下臂双手合掌于下腹,掌心向上,结跏趺坐,仪态端庄。左侧佛像高71厘米、宽33厘米,头戴宝冠,面部丰满,双掌合十于胸前,结跏趺坐。右侧佛像高、宽与左侧佛像相同,头戴宝冠,面型较瘦削,双掌合十于胸前。三尊佛像背后镌刻光圈火焰,以示佛光普照,使众生脱离苦海。三尊佛像均为高浮雕。佛名有争议,一说中间那尊为阿弥陀佛,左侧为观世音,右侧为大势至,即所谓“西方三圣”。

1584077560252889.jpg

西方三圣佛造像

东南坡摩崖造像

位于道山观弄石磴路东北侧的岩壁。四尊造像有说分别为释迦牟尼佛像、阿难(阿难陀)像、大势至菩萨像、天王像。释迦牟尼佛像,东向,高80厘米、宽48厘米,头缠螺髻,面容慈祥,两掌合十于腹前,结跏趺坐于莲花座台上,头后饰光焰,以示佛光普照。阿难陀像,南向,摩崖高95厘米、宽55厘米,造像高90厘米、宽27厘米,侧身,站立露足。大势至菩萨,南向,在龛内,龛高102厘米、宽64厘米,造像微侧身,高90厘米、宽22厘米,头戴佛帽脚踩莲花座,背面饰佛光。天王造像,东南向,摩崖高102厘米、宽64厘米,造像高90厘米、宽22厘米,造像站立,身披盔甲,手捧宝剑。四尊造像均为浅浮雕。

1-1.jpg

天章台题刻在乌山道山亭西,天然岩石,似大印章。宋郡守程师孟篆书“天章台”刻石壁。乌石山三十六奇景之一。题刻73×231cm2。元萨天赐《天章台石上晚酌》诗句:“高台在云霄,肩舆上绝壁。坐拂衣上云,醉卧林间石”。

1-2.jpg

道山亭题刻在乌山道山亭东蛤蟆岩上,题刻83×210cm2,程师孟篆书。

1-3.jpg

天香台题刻在乌山望潮峰古榕树下,题刻134×320cm2。此处原有神光寺,香火很旺盛。明怀安诗人赵迪《游天香台》诗:“梵宇掩清景,炉香夜沉沉”。神光寺塔是宋代榕城“七塔万支灯”中的七塔之一。

元祐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府帅温陵柯公率东阳陈恺、朱崧、胡章,莆阳郑令卿、陈觉民、许国,栝苍叶之表,会稽高彖、关景山,建安熊浚明,桐川沈恁,温陵许毂、杨璞、王裕民同游神光寺,会于道山亭。在“天香台”东,题刻230×365cm2,面幅居乌山摩崖题刻之冠。柯公,即柯仲常,南安人,时任福州知府,带领东阳、莆阳、栝苍、会稽、建安、桐川、温陵等地同僚游乌石山,题名刻。

1-4.jpg

霹雳岩题刻在乌山黎公亭西侧,因“数声霹雳开丹灶”“石壁常含霹雳光”而名。被称之为“灵石”,乌石山三十六奇景之一。在霹雳岩南向,题刻50×180cm2。《乌石山志》载:相传为宋郡守程师孟所书。

1-5.jpg

道山亭记在乌山道山亭北侧,北向,题刻500×120 cm2。2007年福州市人民政府以《曾巩集·道山亭记》点校版本重刻。

1584264532704771.png

般若台。大唐大历七年著作郎兼监察御史李贡造。李阳冰书。住持僧惠摄。

般若台题刻,在清冷台上方,南向,题刻170×365cm2。福州诸摩崖石刻中最早的名人笔迹。般若,印度语,意智慧,文殊菩萨为代表。李贡在乌山上建般若台,请李阳冰作记。后住持僧惠重修作勒。李阳冰,字少温,赵郡人,诗人李白的从叔,善词章,工篆书,与李斯齐名,并称大小李。史书把李阳冰《般若台铭》与处州《新驿记》、缙云《城隍记》、丽水《忘归台铭》并称为天下四绝。康有为称:篆书大者唯有少温“般若台”,体近咫尺,骨气遒正,精采中融,允为楷则。

二、于山摩崖题刻

位于鼓楼区于山上。原有宋至近代摩崖石刻167段,现存110段。大部分分布在鳌峰顶、戚公祠等处。鳌峰顶上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吕文仲题名石刻,是福州最早的宋代崖刻。山南的《南教场演武厅铭》是福州面积最大的崖刻。此外,还有宋代陈旸“廓然台”榜书、明正德督舶太监尚春题刻、万历张炜“平远台”榜书和清代官府镇压农民起义领袖蔡牵、朱濆的纪事刻石等。

廊然台题刻在于山,梅川陈旸命名,赐紫释鸿份书。政和四年仲春,住圆明释宝一上石。政和四年(1114年),镌野意亭侧,坐西南朝东北。榜书,行书,摩刻高100cm,宽64cm。正文径30cm,款字径7cm。

于山平远台.jpg

平远台题刻在于山,镌于戚公祠西南,坐东北朝西南。榜书,行书,摩刻高128cm,宽60cm。字径23×26cm2,张炜所书。

舒啸台题刻在于山九仙观前西崖巅。坐西南朝东北。榜书,楷书,摩刻高138cm,宽48cm,字径30cm。是刻未见著录,且无署款,但据其旁残刻,知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镇守福建太监陈道所书。

状元峰题刻在于山鳌顶峰“状元峰”榜书右,坐东北朝西南。摩刻高116cm,宽85cm。字径8cm。款字17cm,署“天游山人”,疑是明嘉靖举人杨应韶,字邦彦,自号天游山人所书。

于山狮子岩.jpg

狮子岩题刻在于山,坐北朝南,摩刻高170cm,宽60cm,字径45cm。朱棠溪所书。

  (来源:《福州市文物志》)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