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福州古厝
​全国重点文保|永泰庄寨建筑群
2023-05-3016:33:45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永泰庄寨建筑群由分布在永泰县同安镇、大洋镇、霞拔镇、东洋乡、长庆镇的5座庄寨组成,包括仁和庄,昇平庄,积善堂,绍安庄,中埔寨,均为清代修筑。永泰庄寨建筑群均为土石和土木结构,主体多为二层,外墙用块石干砌垒筑,极其厚重、坚实;内设跑马道,墙角设碉楼,多重道寨门。内庄包括前楼、天井、礼仪厅、厢房。正堂、后轩、护厝、扶楼、大通沟、后花台及小花园等,面积多为3000—10000平方米,是福建地区土楼、庄寨、土堡三大防御性民居类型之一。永泰庄寨建筑群选址与自然环境和地形相结合,同时满足防御与生产、日常生活功能,在空间处理、建筑结构。营造技术与材料、装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民间营造的智慧、技术与水平,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19年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仁和庄

位于永泰县同安镇三捷村,又名青石寨,明末始建,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横向长方形,通面阔78.15米,进深58.75米,占地面积约6095平方米,规模较大,形制保存完整。寨墙用青石砌建,四个转角均有碉楼。门楼屋檐出檐较深,遮盖寨墙。正中设双开大门,左右设边门。入门为前院廊屋,正座面阔七开间,进深九柱。后座另成院落,正中面阔七间,进深五柱,双层楼房,下层减中柱,穿斗式构架,悬山顶。两廊为三开间双层楼房。主座与左右边座均有墙相隔,前廊有门相通。左右边座屋顶面向主座,主从有序。寨墙上有绕寨一周的跑马道以及设计精巧的排水系统,使其具有很好的防火、防盗、防匪及防水功能。

仁和庄又名青石寨。

二、昇平庄

位于大洋镇大展村卞湖20号,又名“洋尾新寨”。建成于清嘉庆年间(约1805至1815年之间),建寨者系麟阳鄢氏十五世祖鄢光椿。光椿为旧寨主人鄢宗尹之孙。昇平庄盖好后,其祖父搬进新寨与子孙同住,因此,后人就把早盖的荣寿庄称为旧寨,后盖的昇平庄则称为新寨。昇平庄占地面积4460平方米,有大小365个房间。庄寨为土木结构,外墙石砌基础,石墙之上,优质粘土垒打成厚约1米的土墙,土墙内遍布枪眼,墙内跑马道环绕一周。庄内有乾隆赐“恩荣予养”题匾。1949年,闽中游击队司令部及闽中游击第四中队等共200多人,驻扎于此直至永泰解放。

18.jpg

昇平庄又名“洋尾新寨”。

三、积善堂

位于永泰县霞拔乡锦安村长万自然村12号,俗称长万新厝。由黄学猷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占地面积1610平方米。寨堡成八角形。寨墙基础取巨石垒砌,上筑土墙,墙上有枪眼。积善堂的木雕精美,极具考究。大厅前廊卷棚圆形压条,用浮雕工艺雕刻着抽象的松梅吉祥图案,线条精细。大厅梁架的雀替镂雕云纹或牡丹花卉,拱上的斗雕成莲花状,门柱后挑着两个挂桐,挂桐下雕嵌成灯笼状。

1584347651525711.jpg

积善堂俗称长万新厝。

四、绍安庄

位于永泰县东洋乡周坑村周坑20号,俗称周坑寨,由黄学书建于清同治年间。该庄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846平方米,有106个房间,平面呈矩形布局,长47米,宽44米,四周夯土墙体上设置斗式条窗,南北有两座三层高碉楼对角布置,前后扼守出入要道。该庄前后三进,八扇大厝带左右护厝,前有寨门,左右设侧门,四周寨墙,依山就势建造,层层升高,前后落差达16.5米。庄内“文革”的标语清晰可见,正厅厅堂悬挂一贺寿牌匾,上刻“极婺联辉”四个鎏金大字,为光绪乙巳年兵部左侍郎福建学政秦绶章所书。

1584350993521545.jpeg

绍安庄俗称周坑寨。

五、中埔寨

位于永泰县长庆镇中埔村中埔16号,又名八卦寨。始建于清嘉庆己巳年(1809年),由林孟美起盖逢源宅后,其子程德围建成八卦寨。占地面积4831平方米,有182个房间。寨堡依照八卦图排布和“卍”字形而建,以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布局,三进四落,由前埕、院井书院、大厅、后座、左右横厝组成。左右各有花厅和花园,正厅后还有两个花台。全寨构建三个大门、设有三重门道,寨墙周围有64个观察窗和64个枪眼,寨墙内有一米多宽的跑马道环绕整个寨堡一圈。正大厅高悬着“大夫第”“韬略相承”“举案眉齐”三块镏金匾额。

中埔寨又名八卦寨。

(来源:《福州市文物志》)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