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地情研究
新壶村古民居
2023-07-1410:04:33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谢彪

20230714_A13_02_32.jpg

文泉书院(资料图)

  新壶村位于闽清坂东镇柯洋山麓,自古以来就以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英才辈出而闻名于世。如今,新壶村更以其丰富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吸引着八方游人。

  新壶村古民居群大多兴建于前清时期,如全国最大的古民居单体建筑“宏琳厝”,防御兼聚居的“新寨”和“旧寨”,端庄典雅的“后洋厝”,不可移动文物“玉壶里”和“良衡厝”,简洁朴素的“昌庐”,装饰精美的“春壶里”,形象生动的“旗杆厝”,源远流长的“文泉书院”,等级森严的“龙梅坊”等。此外,新壶村还有古河道、古井、古墓、古石桥、古河堤、古街巷等传统资源。2016年,新壶村被评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新壶村的明代传统民居均以木结构为主,土石辅之。清代、民国的古民居大部分为土木结构夹筑马鞍形封火墙,凝结在古建筑上的木雕、砖雕、彩绘、灰塑、楹联,都是新壶村文化厚重的表现。

  新壶村的明朝古厝总体布局由正座、书院、回照、厨房组成,外形多呈现“凤凰展翅”状。明代厝建筑较矮,开间较少,斗拱、柱基、窗门装潢单调简谱,不见雕刻和彩绘。目前所剩较少。

  至清代,新壶村民居有了明显发展提升。古厝的四周多以夯土墙形成围合,特别是正座两侧夯筑高大的封火墙,是其标志性特征。以宏琳厝为代表的古民居少则六扇五间,多则十扇九间,并出现多进式、群落相连的深宅大院。宏琳厝,又名“新壶里”,由里人黄作宾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其子宏琳命名。这座建筑为两层半土木结构,由三进正座、两翼横厝、外横厝及后座构成。全厝有大小厅堂35间,天井30个,花圃25个,大门13扇,水井4口,住房666间,占地面积17832多平方米,曾族居100多户900多人。全厝为土木结构,前高后低,左右对称,以三条横向通贯,以廊庑、门洞、花墙、过街楼分隔成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整个建筑结构精巧,布局整然有序。在装饰上,新壶村清代建筑在窗棂、斗拱、垂花柱、雀替、驼峰、梁枋、柱基等部位均有精美雕刻。

  新壶村的民国建筑无论是形状、布局、结构都在很大程度延续清朝风格,但也融入新的元素,并且在装饰雕刻上有所简化。其次是中西结合的味道,比如昌庐,在保持清代建筑风格的架构上,出现了青砖立柱、卷式拱门、拱窗、玻璃窗、百叶窗、西式栏杆等西洋元素。再比如文泉书院,改变了之前以木头为主的风格,改为以夯土构筑并多以两层楼房的形式出现,二楼跳出墙体作悬挂式廊道。随着闽清人黄乃裳率领福州华侨下南洋垦荒荒创业后,归国华侨将定居国的建筑元素与家乡传统建筑相融合,出现中外合璧的新式建筑。

  新壶村古民居沿河口水道呈线性分布,布局均匀分散。建筑群里民居、祠堂、家庙、府第、池塘、广场等。它们有的依坡而建,有的处河口要津,在构造上努力与自然环境融合,创造宜居的人文环境。

  《福州晚报》(2023年7月14日 A13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