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海滨度假村人气旺。本报记者 林双伟摄
这是一方发展热土,恒美光电、博思智能、恒申集团、省大数据集团等龙头企业接连落子,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带来经济活力竞相迸发;
这是一片开放前沿,中印尼“两国双园”加快建设,闽港合作向纵深发展,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等重量级平台持续发力,搭起对外开放的宽阔舞台;
这是一座有福之城,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绿意盎然,福州海滨旅游区内的下沙、东湖等日新月异,大通道、大医疗、大教育等公共配套不断升级,描绘出现代化城市“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理想模样。
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福州新区,赋予其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定位。
8年,2900多个日夜,作为全国第十四个、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福州新区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坚定“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城市发展方向,紧紧围绕“三区一门户一基地”战略定位,以占全市6.6%的土地和20%的人口,实现了全市24%的地区生产总值,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发挥重要引领带动作用。
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本报记者陈暖摄
高质量 重创新
构建现代产业之城
产业,经济崛起的心跳脉搏;项目,城市发展的底座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带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全球最大己内酰胺、硫酸铵生产商恒申集团生产繁忙,化纤领域纺丝切片产能位列全国第一;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偏光片生产基地恒美产业园中,全球最先进的2.56米超宽幅偏光片将迎来第二条生产线;覆盖190多个国家、200余万间教室、拥有超1亿用户,“一带一路”国际教育领域最大的践行者网龙网络持续发力……
丰收的季节,放眼福州新区,从港口码头到产业园区,一项项重点工程建设正酣;从科研院所到智能工厂,一批批高科技项目火热推进;从设备产线到物流厂房,一款款专精特新优质产品源源不断走向市场。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围绕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显示、粮储与食品、生物医药健康、文旅六大主导产业,数字经济、临空经济、临港经济、国际医疗健康、滨江滨海文旅等五大产业片区开发建设,福州新区形成“产业主导、全面发展”的“1+N”招商体系,构建大招商、大产业、大协作的产业发展氛围,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看数字,是福州新区飞速发展的最好印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经济总量突破2948亿元。
“福州新区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国家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都将为前沿技术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在GE医疗集团政府事务及市场准入资深总监孟航看来,先进的大数据设备和优秀的数字生态,更让福州新区未来可期。
借助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永久举办地的影响力,福州新区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场景应用、强化数字产业集聚,围绕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大步向前。
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内,落地移动、健康医疗、云计算等六大数据中心,已建及规划建设机架超6.5万个,居全省第一;省超算中心算力达6000万亿次/秒,运算速度全省最快;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成一期105P算力,成为全省唯一获批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筹),被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2022年7月挂牌的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已签约数商200多家、服务数商500多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值超百亿元。
依托马尾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个物联网开放实验室、首个物联网云创中心落地,全国首个5G产业服务平台上线……
以链式发展为策略,以数字经济为主攻方向,福州新区打造的“数字高地”让数字企业纷至沓来。
截至目前,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入驻近1000家企业,注册总资本超660亿元。眼下,福州新区持续发挥数字新区资源优势,正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标准研究和试点推广,推动钢铁、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同步深化与华为、百度等头部企业合作,规划无人驾驶公交、动态交通应用等20个数字车城应用场景,全面启动福州新区数字车城建设;加快推进临空新型显示标准化(国际)园区、兴业银行金融科技产业园等11个总投952亿元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建设,全力构建链条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更畅通 更开放
打造对外开放之城
日前,1600余吨印尼产冰冻南美白对虾抵达福州港松下港区元洪作业区,成为中印尼“两国双园”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获批以来的首批进口货物。
御冠食品二期项目将新建食品加工厂房、食品研发中心、食品电商平台、冷链原材料仓库、冷链成品仓库、食品行业创业空间、食品数据集散中心、员工宿舍等,打造成集工业、商业、旅游、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食品观光产业园;兆华水产年产4.5万吨冷冻食品项目(二期)将引进鲍鱼、罐头、水产品预制菜等多条生产线,建设车间、冷库、办公楼和宿舍楼相关配套设施,达产后两期年产值及贸易量合计约20亿元……
依托“两国双园”广阔平台,展开双向频繁互动。今年以来,福州新区签约19个项目,总投资421亿元,与印尼三林集团达成互引100个项目的“双百项目”合作意向。眼下,园区持续推进国际化产业链分工协作,瞄准印尼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推动胜田、丰大、宏港、天马等一批龙头企业“走出去”,加快春申集团亚尼加咖啡、金丝燕食品等优质企业“引进来”,持续打造千亿食品产业集群。
中印尼“两国双园”加快建设,是福州新区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一个缩影。
多联通道,拥抱世界。福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高效推进,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机场综合保税区,引入薛航福州综保区、纵腾跨境电商赋能中心等项目,临空经济集聚区和国际航运中心火热建设;围绕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推动松下港区一体化发展,推进港区与福平铁路相连接,拓展海运航线、海运业务,辐射东南亚区域重要港口已具雏形;城际铁路F1、F2、F3线建设有序推进,福莆宁“三射两联”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快速搭建。
闽港合作,双向奔赴。依托福州新区闽港合作咨询委员会,聚焦“福建所需、香港所长”,双方展开线下、线上交流30多场次,广泛邀请闽港双方各领域专家400多人次开展研讨;并同步形成建设香港数据容灾和存储中心、建设数字经济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促进闽籍企业赴港发债和上市等合作事项清单近40项,已签约3项。
丰富往来,以情促融。作为唯一明确对台战略定位的国家级新区,福州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常态化举办海峡青年节、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船政文化研讨会等对台交流活动,积极探索“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按照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城市的要求,正在核心区打造高品质、具有影响力的两岸融合社区。已推动198家台企、1524名台胞入驻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并依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探索实施对台“招教引师”工程,与铭传大学等20所台湾高校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在融合大潮中谋划未来,在更高起点上建设发展。眼下,福州新区正依托空港、海港、陆港、信息港优势,抢抓“两国双园”、闽港合作等重要机遇,推动自贸区福州片区向福州新区核心区扩区,着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最美窗口。
地铁6号线营前站是福州地铁首个高架站。本报记者 陈暖摄
中印尼“两国双园”加快建设。本报记者林双伟摄
重民生 优生态
描绘宜居幸福之城
“这是从永泰大樟溪来的好水。”走进厨房,拧开水龙头,清甜的自来水汩汩流出。福州新区壶江泛月小区物业主任陈明感慨,“以前一到枯水期水都是咸的,现在居民们终于可以烧自来水喝了,大家非常开心”。2022年5月,长乐输水线完成建设;2023年7月,平潭输水线投入使用。如今,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最大的引调水工程“一闸三线”工程实现全线通水,无数居民喝上了高品质自来水。
水润万物,更润民心。一碗甘甜清水的背后,是福州新区聚焦民生所需,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的使命初心。
城市发展,交通为先。228国道长乐外文武路堤工程、东南快速通道、道庆洲大桥全线贯通,福平铁路、地铁6号线长乐段开通运营;国道G316线、城际铁路F1线、机场第二高速、滨海高速公路一期等骨干交通项目加快建设……不断完善的“四纵八横”骨架路网构建与中心城区半小时生活圈,正不断汇集资源与人气,助推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产城融合,配套为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全省最大智慧化三甲康复专科医院省康复医院滨海院区和福州市疾控中心等高水平医疗配套,为城市提供有力“医靠”;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福州新区职教城(大学城二期)、福州三中滨海校区、群众路小学滨海校区等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安置房一期至六期建成投用惠及群众5300余户,“租、售、补”多元化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更为新区各园区科研人员、高校教职工、入驻企业职工构建起有力的住房保障。
绿色生态,美好“城”色。长达23公里的沿海防护林如玉带蜿蜒,累计种植乔木81.51万株;以下沙、王母礁片区为核心的福州海滨旅游区浪漫唯美,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海蚌保护区、温泉资源等构成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共同体生机盎然……坚持“山水林田湖海湿地”综合治理,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申遗和美丽海湾建设,开展沿海防护林带闭环、东湖湿地二期建设、莲花山山体保护、内河水系整治,让福州新区“海滨城市、山水城市”的生态底色熠熠生辉。
滨海文旅,人气十足。“五一”假期,位于福州新区海滨旅游区核心区的下沙海滨度假村焕新开放,开放首日以8.5万人次刷新下沙有史以来最高的人流量,入选“五一”福建热门景区前十名,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滨海风光的不二选择。此外,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滨海新城智慧体育公园、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等场馆的建成开放,进一步满足了大家在茶余饭后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围绕吸引人才、集聚人口的目标,福州新区正全力完善轨道交通、人才保障住房、三甲医院、优质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不断以高品质公共服务,全力打造生态创新宜居的新城。
站在新起点,福州新区正如其名,将以更大的气魄、更严的标准、更高的效率全面推进新区新城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赋能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挥新区新城新力量。
福州新区日新月异。本报记者 陈暖摄
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本报记者林双伟摄
(本报记者 吴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