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姓氏文化
迪彝流芳——仓山阳岐江山陈氏宗祠
2023-09-2710:38:48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陈露晗 林振寿

1695783857986396.png

江山陈氏宗祠正门。

1695783871378375.png

宗祠内景。

  福州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位于乌龙江北岸、南台岛中段,是古代进出福州的古驿道必经之处。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诞生了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严复,藏书家叶大庄。村内还保存有北宋午桥、尚书祖庙、玉屏山庄等文物古迹。

  鲜为人知的是,阳岐村还有一处值得品读的明代古建筑——江山陈氏宗祠。它宏伟壮观、古朴典雅,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目前已被列入仓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山毓秀 开基立业

1695783894769439.png

宗祠前天井与迪彝堂。

1695783916320586.png

迪彝堂。

  “此地好江山,带水环门鼓峰拱座;我宗储柱石,海滨作砥国祭安磐。”这是江山陈氏宗祠进门石柱上的一副对联。

  江山陈氏宗祠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始建时间为明崇祯丙子年(1636年)。380多年来,江山陈氏宗祠经历了多次重建与扩建,现在已是阳岐区域规模最大的祠堂之一。宗祠为整体木构架,对称均衡的布局,精致严谨的梁架结构,粉墙黛瓦,隔扇花窗,充分展示出明式木构建筑的艺术美。

  值得一提的是,两方砖柱上的古老灰塑技艺精湛、手法细腻,其上雕刻的祥云仙鹤、梅竹松木,为粉黛白墙缀上明丽的色彩,更有范仲淹、黄庭坚诗词墨宝塑于其上,墨香芬芳。

  进入宗祠,主厅上悬挂着“迪彝堂”三字,熠熠生辉,左右粉墙上分别写着“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整座祠堂新旧对联牌匾众多,飞檐翘角,极具特色。

  江山陈氏代代英杰辈出,史上更有“九世簪缨”之美誉。从古至今,文痒及第者载有三十四人,其中著名者有陈继思、陈学麟、陈学伊等。学伊公,系天启举人,崇祯进士,曾任山东道巡按、南京河南按察司。他是江山陈氏宗祠建祠人,堂号“迪彝堂”便是他所取。“迪彝”取自《大雅》,寓意遵循、继承、开导,有着尊宗敬祖之教育意义。

  理学大儒明德惟馨

  说起江山陈氏的由来,不能不提起在北宋与陈襄、郑穆、周希孟合称“海滨四先生”的理学大儒陈烈。陈烈(1012-1087),字季慈,号季甫。海滨四先生以古道鸣于海隅,人初惊笑,其后相率而从之”(宋李纲《梁谿集·古灵陈述古文集序》),为后世“性理之学”起了开先作用,堪为理学之嚆矢。

  陈烈曾因题写“题灯诗”悬于鼓楼前,力劝官府体恤民情而名噪一时。“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聚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据说此诗一夜之间传遍福州城。最终,太守刘瑾慑于陈烈的名望和这首诗的影响力,灰溜溜地取消了元宵节每户装点十盏花灯的要求。“

  现有诸多资料中都提到陈烈寓居三坊七巷郎官巷。据考证,今天的郎官巷陈氏宗祠的前身应为“江山陈氏宗祠旧业”。史载,陈烈无意仕途,好教书育人,终身追求内心之“明德”。与当时名仕欧阳修、司马光等皆为好友,与郡守丁谏、沈绅常游鼓山,曾合作《鼓山铭》,现在鼓山绝顶峰上还留有一幅他所书的摩崖石刻,他还有《孝报经》三卷遗世。

  民间传言,一次皇帝在朝宴之后问陈烈:“卿家族兴旺发达,多有贤能志士,故乡必有好风水?”陈烈答道:“吾家只是屋前有江河,屋后有山丘而已。”皇帝听罢,随口道:“那卿家族可称为江山陈氏。”陈烈当即拜谢皇恩。从此,其族世代传为“江山陈氏”了。

  燕翼贻谋重教兴学

  江山陈氏宗祠静卧于文风鼎盛的仓山乌龙江畔阳岐村中,位于福州中轴线之南,周边紧邻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林浦、古称“百花仙洲”的螺洲镇,风光优美,名胜众多。据说,阳岐曾盛行“私塾”,阳岐的状元境,即是阳歧塾学的承载地和发祥地,塾师陈锡咢、陈炳奎更是声名远扬,留下了“天福状元境,私塾读书声”的美谈。

  1953年,因阳岐村无教育场所,江山陈氏族人便将宗祠无偿借给阳岐小学用作教育场所。“我们的祖先是做教育的,他们最重视的东西也是教育,所以我们宗祠才会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帮助社会办学。”这是江山陈氏人代代相传的责任与担当。资料记载,江山陈氏宗祠原有三列建筑,如今仅有中间一列主体保存完好。现在,阳岐小学新校区紧傍宗祠,祠堂成了莘莘学子学习优良传统的教育基地,也是书法、绘画、诗词等中华传统艺术传播的场所。江山陈氏宗祠于时代变迁中完成了新旧空间的切换,在传统和现代的交汇里,再度激荡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游览者如果进入江山陈氏宗祠,可以看到祠堂内摆放着一排排书案,墙上展览着多幅学生书画作品。祠堂内对联横幅的内容与旁边学校的“尚礼、身健、思进、善学”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对于从学堂走出去的学子与从祠堂走出去的游子来说,只要宗祠这个物理空间一直存在下去,他们对于家族与故乡的归属感,也就能得以长久托放。

image.png

后天井里的迪彝堂碑。

  《福州晚报》(2023年9月27日 A15版 闽都宗祠寻脉)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