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鸿鑫 梁发平
宗祠的神主厅位于严复纪念馆后方。
碧波荡漾的阳岐浦似一条轻盈衣带,穿过这座宁静的村落,悠悠淌入乌龙江。葱茏而峻拔的阳岐山脉与秀美江水遥相呼应,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水墨画,这里就是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严复的故里——阳岐村,古老而又庄严的严氏宗祠,便坐落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之上。
严复纪念馆里的严复胸像。
始建于清 数历修缮
阳岐严氏宗祠依山而建,为砖木混结构,二进两座,座与座之间以天井相隔,总占地面积约为572平方米。宗祠内建有严复纪念馆,介绍严复的生平,弘扬严复的爱国精神。2007年,严氏宗祠被列入仓山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阳歧严氏后人、严复纪念馆馆长严孝鹏介绍,阳岐严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古祠在岁月侵蚀下,曾多次损毁。严氏后代亢宗之子不忍祠宇破败,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进行了修葺。在之后的岁月中,宗祠曾被征用为粮店,直到1988年方才收回。此时已近面目全非的严氏宗祠亟待重修。然而当时的阳岐严氏仅15户人家,力量单薄,修祠工程又十分浩大,幸得严孝鹏以武术结识严营俤等宗亲,又纳弟子于下洋,与时下洋村书记黄振声和下洋村严氏宗亲齐心捐款筹资,又得企业家严城官、严子铭等人的鼎力相助,修祠方圆满完成。
而后又过10余载,2003年,严氏宗祠在一场冰雹下再度严重损毁。严孝鹏再次接过修缮祖宗祠堂的重担,重修了严氏宗祠。2006年,仓山区政府批复在严氏宗祠内建立严复纪念馆,同时成立严复文物保护小组。至此,几经风雨的古老祠堂,在严氏子孙的坚守和维护下,涅槃重生。
如今的祠宇古朴而大气,既富历史之韵味,又有时代之朝气。祠堂以仿清式结构为主,祠宇覆盖朱色琉璃瓦,两边筑马鞍式封火墙,墙楣处彩绘纹饰,古色古香。正中辟祠堂大门,旁辟两扇小仪门,门前耸立一对楹联石柱,门上悬挂匾额“阳岐严氏宗祠”。
探门而入,迎面是与一扇木质古朴屏风,两旁有覆壳金字楹联曰:“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横批“吾宗之光”。这副楹联凸显了严复的高度自信,也体现了他希望自己的思想运用到社会实践的期盼。而屏风之上,悬挂一副大气的金字匾额“严复纪念馆”,此匾额手书自严复孙女、台湾妇女界领袖人物严倬云。
屏风之后是宽敞天井,其间栽绿植遍地,绿意盎然,十分清幽。天井两旁回廊相通。穿回廊而上,便来到了宗祠大厅,这里也是严复纪念馆。馆内正中与两旁陈设多个展柜,其中多是有关严复的文学、书画、活动之著作,如《严复全集》《科学与爱国》等。两旁墙壁上有多面展板,叙述严复生平事迹,陈列相关的历史老照片。宗祠大厅的房梁、雀替还保留着建筑初建时的古老样式,它们已染上岁月的斑驳痕迹,与各种展陈品一道,述说着严复这位时代巨擘波澜壮阔的一生。
时代巨擘 鉴知未来
穿过严复纪念馆,便来到了严氏宗祠的神主厅。神主厅庄严肃穆,正前方为木质亭阁式神龛,祀奉着阳岐严氏世代之先祖;两旁墙面上挂着多面匾额,其中“楚庄同祖”“怀英同宗”“严复西学”这三面匾额,讲述了阳岐严氏的历史及辉煌。
严氏的源流可追溯至汉明帝时期的严光。严光本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庄姓为严,因此后世便有“楚庄同祖”“庄严同宗”之说。而严氏入闽始祖是唐末的严怀英。据《阳岐严氏宗系略纪》记载,怀英公于唐昭宗天佑年间入闽,因屡立战功、政绩显著,王审知授勋朝请大夫,赐“大夫第”。而这座象征着荣耀的“大夫第”,后来也成了严复之祖居。
“严复小时候就住在阳岐的大夫第里,后来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福州船政学堂,所以他的根就在阳岐,是我们阳岐村严氏代代的精神领袖。”严孝鹏说道。据族谱资料记载,严复是阳岐严氏第二十七世孙,其父严振先乃苍霞名医,后因行医时不幸染霍乱而亡,年仅14岁的严复举家搬回阳岐村,居住在老家“大夫第”内,生活贫苦,举步维艰。窄小的西披榭并没有困住严复的远大志向,15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福州船政学堂,翻开了他壮阔人生的第一篇章。
1877年,年轻的严复成为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赴英留学,在这期间,严复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广泛阅读了斯宾塞、达尔文、赫胥黎等人的著作。这些体验,让他深刻了解到当时中国社会制度的缺陷,并为他“融会中西,译以救亡”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对严复造成莫大的刺激。他意识到中国的失败不只是军事落后,更有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因此认为必须师法西方,才能突破困境。于是他翻译了八本西方文学著作,提出“科学与爱国”的思想,喊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口号,以振聋发聩之声,唤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
1918年12月,严复回到了阔别二十五年的故乡阳岐。又过三年,这位时代巨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哲人虽逝,精神永存。严复长子严璩,赴英留学归来后曾多次担任财政部次长。1933年上海沦陷,严璩拒绝出任日伪财政部长,后病逝于上海。严复三子严叔夏,在抗日战争爆发期间,舍弃优裕生活毅然决然奔赴福建协和大学任教,为教育、民主、爱国事业作出莫大贡献。
前天井与严复纪念馆。
宗祠大门。
严氏宗祠门前耸立着一对楹联石柱。
《福州晚报》(2023年11月14日 A08版 闽都宗祠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