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书院。
记者昨日从福州市名城委获悉,经各区政府推荐及专家评审,从11月14日至22日18:00公示台江书院等26处建筑为福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公示期间,市民若有意见,可来电或来信向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反映。
近年来,福州持续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此前已公布了5批1306处历史建筑。
合春商号活化利用为民宿。
上下杭街区 11处建筑入选
公示的26处建筑为:文儒坊2号、麒麟弄5号、学院后巷8号、上杭路85号(西侧)、台江书院、上杭路103号、上杭路123号、上杭路130号、上杭路138-140号、下杭路90号、下杭路96号、下杭路195号、下杭路199号、苍霞3号、合春商号、路通街47号、路通街89号、樟岚44-45号、大门路76-1号、绍岐31号、绍岐40号、上岐黄氏民居、前屿村25号、西庄王家大院、马尾造船厂大礼堂、长柄剧院。
此次公示的26处历史建筑中,上下杭街区有11处,接近总数的一半。
清末民国初,福州有一条“网红街”,饭店、酒楼、钱庄、报馆、旅社等一应俱全。它就是中平路,也被人称为“杨半街”,因为杨氏合春商号在这条街上拥有近半的产业,如浣花庄、新紫銮歌舞厅、庆菁典业、大东饭店等。
中平路后面的合春弄、合春巷、后洋里等也有许多与杨家息息相关的宅院。其中,此次公示名单中的合春商号正是位于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合春巷10号的杨氏祖屋。
该宅院由创办合春商号的杨氏兄弟杨启文、杨启善建于清道光年间,后成为杨氏第三代杨文畴的房产之一。宅院前后三进,平面异形。一进小院修缮后复建;二进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卷棚顶装饰,建筑挑高,次间、披榭均为两层,厅内太师壁上做卷书弯枋一斗三升;三进形制与二进基本相同,后天井还有后罩楼一座,与主座披榭形成双层环廊。后墙开门通利发巷。
宅院前通巷道后连码头,地理位置优越,建成后既承担了杨氏部分家眷的居住功能,又承担了商号进出码头货物流通及仓储功能。该建筑2017年完成修缮,后活化利用为上下杭第一家民宿——杭舍。
台江书院位于上杭路94号,依彩气山而建,院前有一棵巨大的古榕,过去树上常栖满白鹭,因此被人唤作“白鹭树”,还被当年走水路往来上下杭的商人当作指引航路的“灯塔”。
关于台江书院的史料较少,据说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中叶闽中富商高文骐捐资重修。光绪末年科举废除,书院改为台江两等小学堂。
该建筑已修缮完毕,为合院式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656平方米。建筑主体为穿斗式木构架,屋顶为硬山顶,共两进,门窗、太师壁、雕花、石柱础等构件精美。
西庄王家大院。
这些历史建筑 承载红色记忆
西庄王家大院位于晋安区新店镇健康村西庄245号。王家大院曾是解放军第二十八军福州军部所在地。1949年8月,由首任军长朱绍清少将指挥的解放军第二十八军参加福州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万人,为解放福州作出了巨大贡献。
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王家大院是闽台王氏宗亲重要交流基地。如今,王家大院已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双拥教育基地、对台教育基地。
该建筑为合院式古民居,坐西朝东,由下落门厅、上落主座、左右披榭组成。厅内做一字屏并有屏柱,太师壁上做卷书弯枋一斗三升,悬山屋顶,木构架、太师壁、门窗、雕花、石柱础等构件具有时代代表性。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学院后巷8号,也是此次公示的历史建筑之一。
该建筑为合院式古民居,共两进,坐北朝南。一进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出游廊,三步搭步廊、悬充雀替挑檐,一字屏门,太师壁、隔架上做一斗三升。前后各有天井披榭。该建筑雕饰精美,反映出特定时期的建筑工程技术和审美需求,2019年完成修缮。
学院后巷8号后门通张日章故居。朱紫坊有“海军一条街”之称,张日章是民国海军运输舰队司令,抗战期间指挥少量船只,抢运了大量物资前往重庆,成为抗日英雄。福州解放时,张日章没有随国民党前往台湾,而是继续留在福州。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爱国人士秦望山曾居住在张日章故居的第一进西厢房,并于1970年终老于此。
(记者 管澍)
《福州晚报》(2023年11月16日 A08版 今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