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姓氏文化
毬山龙津——仓山潘墩潘氏宗祠
2023-11-2715:44:59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国清/文 林振寿/摄

1701157683296923.png

潘氏宗祠天井与古戏台。

  从福州仓山的三叉街驱车南下不过二三公里,就会到达黄山村,向东折,扑入眼帘的就是潘墩村的一座大牌坊。西面匾曰:龙津胜境。东面匾曰:潘墩溢福。西东两面皆有石刻楹联,曰:“毬山衍望族,地灵人杰,名扬左海;龙津毓秀气,英才俊士,誉播八闽”“一脉续忠魂,尚武亮节,日月可鉴;百族重家风,崇文树人,世代相传”“丹心蹱承扬正气;汗青赓续弘祖德”。牌坊上的这些文字,就是潘墩村潘氏宗祠的特点和潘氏家族的光辉历史。

image.png

潘氏宗祠悬钟彩绘木雕。

  豸石龙岗 箕裘百代

  潘墩潘氏宗祠于明代后期建成,它坐落在大牌坊的后面,坐西南朝东北。这里有一座不高的“毬山”,山形如毬,十分可爱。祠堂就坐落在山的东麓,前面隔闽江与鼓山相望,所以又有“毬山衍望族”“坐毬山向鼓岫俎豆千秋”等牌匾楹联。

  此外还有“由豸石迁龙岗箕裘百代”的说法。“豸石”即豸石山,在长乐江田镇的三溪村。“龙岗”即潘墩村所处的“龙津境”。据传,福州潘墩村的“潘”姓原由长乐三溪村的“潘”姓迁来。《福州姓氏志》说:“潘清保自怀安洪塘(今仓山建新镇洪塘)迁居闽县安仁乡开化里龙津境山前(今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山前”,便是现在的“毬山”罢了。又“潘兴贤由三溪地房迁闽县白石头(今闽侯荆溪镇浦口村白石头)。”还有“三溪潘氏二十四世潘图迁闽县高湖(今仓山盖山镇高湖村),后转徙闽县安仁乡开化里龙津境姚墩(今仓山城门镇潘墩村)。”总之,今潘墩的潘姓,应该有三支源流:一是潘清保后裔;二是潘图后裔;三是潘兴贤后裔。但三支都先后分别自长乐三溪迁来。潘墩二十世孙潘添元在《潘墩潘氏族谱序》里记载道:“吾潘墩潘氏一族,世世延三溪血脉,奉三溪字辈谱,以明世系,以辨昭穆。”

  潘氏得姓的历史十分悠久。据传:舜生于姚墟,故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延庆区东北)。后舜部落南迁山西永济。商时,其后裔在潘地建立潘子国,商末被周所灭,子孙以故国为姓,“姚”氏遂改为“潘”氏。东汉时,潘崇的后裔潘乾为溧阳长,出居荥阳,为荥阳潘氏先祖。

  另有传说称,“潘”原为“水”“田”“米”组成。潘乾以有“水”,有“田”,有“米”的“三有”自居,夸耀于人。皇帝听之,以为有“欺君”之嫌,遂持朱笔,在头上加了一撇。皇帝御笔亲点,谁敢异议?自此后人称“有盖潘氏”,但也有不尊“圣命”的仍然用旧字为姓,如福州仓山区盖山镇义序、山边、西井、洋下等村的潘姓,都不加一撇,俗称“无盖潘”,其实是一样的“潘”姓。

1701157713780453.png

龙津潘氏宗祠大门。

  镇祠之宝 令人称奇

  潘墩潘氏宗祠距离大牌坊仅有一箭之地,规模很大,占地约1200平方米,主建筑纵深38.3米,宽17米,高10.3米,土木结构。它的风火墙、歇山顶、黛瓦翘檐等均古朴又壮丽,墙头灰塑雕上的“花开富贵”“梅雀争春”“锦绣前程”和“十供”等图案,美轮美奂。

  比起雄伟又精巧的建筑外观,宗祠内景亦让人惊叹流连,百看不厌。跨入宗祠大门,人们会觉得满眼辉煌,各种既美观又实用的设计让人目不暇接。

  游览者首先遭遇的是宗祠的戏台。戏台的上方是由192套斗拱叠成的藻井。它不用一根铁钉,仅靠着精致的卯榫,结成一体,既精巧美观,又有舞台声学回声袪杂的神奇效用,不禁令人感慨先人的智慧。

  戏台的后屏风,是两块大彩绘。据传画于明代,但不知其作者。曾有由上海慕名而来的考古专家对其大为惊叹,认为是属于“国宝级”的文物,并再三嘱咐潘氏族人要好好保护。

  戏台前面为第一天井,天井两侧的走廊上另有许多的古代壁画和浮雕,如《二十四孝》等。过天井跨5级石阶便是祠厅,特别的宽大磅礴,气势恢宏。祠厅中的“敕封世袭云骑尉”的圣旨牌大有讲究。《龙津潘氏族谱》中记有一则潘贞明的故事。潘贞明,武举人,出缺厦门守备,1786年奉命出征台湾,不幸阵亡。嘉靖皇帝闻报,封其为“世袭云骑尉”,特赐御牌,彰其忠勇。

  同样罕见的还有祠厅的上方高横着的一根用铁抄木制成的横梁。它长17米,径约50厘米,首尾匀称,用黑色的生漆刷面,熠熠闪光,堪为“镇祠之宝”。据说,建祠时,适有外国的轮船废弃在马尾港,中有桅杆拔云,为在挪威国采伐的铁抄木,被潘墩祠堂购买作为横梁。“铁抄木”,顾名思义,其木质紧密如铁,硬度异常,重量非凡,水火不入。曾有人想用刨刀稍以加工,却难动其分毫。这根铁抄木傲傲然跨于祠厅的上方,已有一百多载,可谓阅尽人间烟火。

  第三进为祠堂,设置祭祀潘氏先祖的神龛,供“潘氏历代先祖宗亲”神位。上方高悬朱熹手书“万代如见”(拓本)大匾。

  潘墩潘姓宗祠曾经历3次重修。2007年,它被仓山区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区文保专委会指出:龙津潘氏宗祠是研究古代宗祠建筑文化不可多得的样本,也是福州地区保护较为完好的典型明、清古建筑群。

1701157728701789.png

潘氏宗祠内藻井。

  《福州晚报》(2023年11月27日 A08版 闽都宗祠寻脉)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