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船政文化
《最忆船政》今日公演 系我国首部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
2023-12-2310:50:47来源:福州晚报

image.png

第二幕《孜孜以求》。

1703472789569202.png

第八幕《向海图强》。

  今天是船政创办157周年纪念日。如果将百年船政历史浓缩进80分钟的演艺时光,你能想象是什么样的吗?

  “印象系列”最新版本——中国首个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今天在中国船政文化城公演。这部剧有什么亮点?背后有哪些故事?昨日,记者提前观影并采访了主创团队。

1703472811377541.png

第六幕《航向光明》。

  呈现157年历程

  《最忆船政》演艺项目是中国首部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首台船政历史题材立体演艺秀、首场海洋强国多维体验剧。

  80分钟的时间演绎了什么?“157年的沧桑巨变,如何让人喜闻乐见?我们寻找到了一种中国式的浪漫表达。”《最忆船政》制作人王思琪说,该剧以时空交织的手法,通过当代少年与船政学员隔空“对话”的形式,形成了精神的传承和跨时空的呼应。

  该剧分为《少年歌声》《孜孜以求》《制器救国》《战火忠魂》《血脉相承》《航向光明》《折叠时光》《向海图强》八幕演艺内容。

  一场当代老师与少年的文艺汇演,打开了这部折叠的中国船政史。观众在他们的演绎中,跟随一名船政后学堂驾驶班水兵,走过船政建立、教育、制造、启航、战斗、传承、发扬光大的百年历程。船政衙门、船政学堂、船政绘事院、船政天后宫、造船厂、海战等场景一一在剧中呈现。之后,空间折叠、时光飞驰,一代代中国人追随船政先贤的脚步,前仆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梦想而奋斗。

  “这部剧是近代以来中国向海图强、追寻民族复兴历史的缩影。”海军史专家、《最忆船政》总监制陈悦说,该剧选择“大写意”的创作手法,更易于传播。剧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每一件道具,都能找到它的历史原型。剧中的人物看似虚构,但都是无数船政学子的缩影。

  舞台像变形金刚

  《最忆船政》将剧场、舞台、观众席功能一体化设计,活化利用中国船政文化城造船厂片区的机修车间,打造全国首个折叠渐进式剧场。同时,打破剧场的纵深局限,将秀美的闽江变成了实景舞台。

  演出利用原有的机修车间内部空间和通向江边码头的外部空间,形成“内+外+内”的全新观演路线。

  整个舞台像是一个变形金刚,会根据演出内容变化,出现道具、建筑等实景。观众席像一艘时光飞船,跟随剧情的变化而移动,观众仿佛在时空隧道中穿梭,渐次打开两侧“折叠的史书”,亲历船政历史。

  “从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性而言,《最忆船政》是独一无二的全新尝试。”王思琪说,整场演出运用超过300多套独立机械设备,机械运动千余次,环环相扣展现近50多种不同形式的折叠动作,集伸缩、升降、移动、翻转、旋转及联动小机关等多重变化于一体。同时,采用裸眼3D、360度全息纱幕投影技术,以及雾幕、地面投影等技术,完成了一次次写意与写实、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演绎。

  其中,仅第二幕《孜孜以求》,机械装置就涵盖船政学堂、六宫格多层舞台、船政衙门三大表演空间,总重约15吨,有25套驱动系统、700多套零部件,整个装置的运动组合融机械、结构、电气、动力等多门学科于一体。

  融入闽都文化

  这部剧在细节呈现上也是匠心独运。《最忆船政》从创作初期就做了大量严密的考证和采风工作,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融入福建、福州的传统文化。

  在剧中,观众会见到头戴“三把刀”的福州妇女;船政学员手中的“船桨”不是普通的木桨,而是福州特有的“柳叶桨”;妈祖文化、八将舞、太平燕等福州非遗文化、福州方言、福州地名、闽菜文化等,也被搬上舞台。

  “该剧肩负着推动船政文化在全世界传播、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的重要使命和责任。”陈悦说,中国船政文化城本身就是一个“大博物馆”,《最忆船政》只是这个“大博物馆”的“概念片”。

  下一步,他们将挖掘和扩大《最忆船政》项目的溢出效果,通过在园区开展散点式演艺,不断增加新的旅游亮点。同时,推动园区试行夜间开放,让中国船政文化城成为外地游客“福州之夜”的打卡项目。

  “《最忆船政》要以‘一台戏’带活‘一座城’,吸引更多游客畅游船政、畅游福州,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江远说。

  (记者 马丽清 通讯员 吴丹红 傅雪辰 毛淑文 记者 林双伟)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