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孝廉文化
左海清风 孝廉故事|郑侠:舍身直谏 耿介绝俗
2024-02-0415:50:00来源:清风福州

  福清市海口镇·郑侠

  他一生耿介,离任时只有一尘佛,自号“一拂居士”,事迹被收入《宋史》。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曾撰联予以称赞:“谏草累千言,终信丹青能悟主;归装惟一拂,始知琴鹤也妨人。”

1707033069370136.jpg

郑侠雕像

郑侠(1041—1119),字介夫,号一拂居士、大庆居士,福清海口人,早年随父居南京。北宋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熙宁二年(1069)任光州司法参军。熙宁五年(1072)任满,入京述职,向王安石直陈变法的危害,被贬为京城安上门门监。熙宁七年(1074)进《流民图》和《论新法进流民图疏》,被贬逐英州。元祐元年(1086)遇赦,起为泉州教授,不久又被贬。徽宗上台,恢复官职,后又为蔡京所夺。

北宋嘉祐四年(1059),郑侠的父亲郑翚任江宁(今南京市)酒税监。由于父亲官卑职小,清廉正直,家境清贫。郑侠的唯一出路就是矢志攻读、苦学成名。他曾赋诗道:“漏随书卷尽,春逐酒瓶开。”这正是他勤学生涯的写照。至北宋治平二年(1065),郑侠到父亲任所,读书于清凉寺。是时王安石为江宁知府,素闻其才华出众,对他十分重视。不但邀请他相见,给予嘉勉慰藉,勉励他成为良材国士,还派学生杨骥到清凉寺陪伴郑侠读书。治平四年(1067),郑侠高中进士,授将作郎,秘书省校书郎。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得到宋神宗重视,担任参知政事(即宰相),施行变法。他提升郑侠为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司法参军,主管光州的民、刑案件。凡是光州所有疑案,一经郑侠审讯清楚上报,王安石全部按照郑侠的要求给予批复,郑侠感激地把王安石当作知己,一心要竭智尽忠、为国为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报答王安石的知遇之恩。

熙宁五年(1072),郑侠任期满,入京述职时拜见王安石。当时,朝廷颁布用考试新法的办法选举人才,考中者可以越级升为京官。王安石希望郑侠能通过这个途径得到重用。郑侠目睹新法的弊端,不同意施行新法,就以不熟悉新法为借口婉辞拒绝。他曾多次谒见王安石,王安石询问其所见所闻,他直陈王安石施行的《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市易法》以及在边境发动战争诸事给人民造成伤害的弊端。当时《市易法》公布,小民商贩皆以为苦,那些挑水、理发、卖粥、卖茶的小商小贩,不交税钱就不能营业。税收层层加码,有的货物税钱超过了本钱,小商贩甚至以死抗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郑侠的劝说,部分被王安石采纳,如小商小贩免征税,商人征税太重的,减税十分之七等。

熙宁六年(1073),天遇大旱,赤地千里,百姓无以为生,常常是风起沙飞,天昏地暗;百姓扶老携幼,疲夫羸老塞道,忧愁困苦,身无完衣。各地地方官吏催逼灾民交还实施《青苗法》所贷本息,饥民情况好的买麦麸吃,差的只能以草根木实充饥,还要被加上锁械刑具负瓦揭木,卖产以偿还官钱,饥民离乡逃走的,不绝于道。郑侠于熙宁七年(1074)三月,自画《流民图》,并作《论新法进流民图疏》,请求朝廷罢除新法。 奏疏送到閤门,不被接纳,只好假称秘密紧急边报,发马递直送银台司,呈给神宗皇帝,疏称:“但经眼目,已可涕泣,而况有甚于此者乎?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疏奏,神宗反复览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下令开封府发放免行钱,三司使查察市易法,司农发放常平仓粮,三卫上报熙河用兵之事,诸路上报百姓流散原因,青苗、免役法暂停追索,方田、保甲法一起罢除,共采取了十八条措施。民间欢呼相贺,神宗又下《责躬诏》,求直言。恰巧,三日后大雨,“远近沾洽”。辅政大臣入内祝贺,神宗皇帝把郑侠所进的《流民图》及奏疏拿给他们看,同时责备他们的错误做法,他们都“再拜谢罪”,王安石上表请求去职,但郑侠也因“擅发马递”获罪并贬至英州。

郑侠到贬所之后,住在一所将倒塌的僧屋中,但英州人不分贫富贵贱都十分钦敬他,让子弟跟随他读书,为他建房居住。北宋元祐元年(1086)哲宗皇帝赵煦登基,大赦天下,郑侠遇赦才得以回到福清。经苏轼、孙觉的联名推荐,被起用为泉州教授。北宋绍圣元年(1094)四月,章惇等罗织文彦博等33人罪状,目为“元祐党人”,在政治上给予打击。这些人全部被贬斥放逐,郑侠再次被贬往英州,直至北宋元符三年(1100),哲宗崩,徽宗继位,追复33人被贬的官阶,郑侠始官复原职。北宋大观元年(1107),蔡京入朝为相,立元祐党人碑在政治上予以禁锢,郑侠名列第十五名,被罢职还乡,家居十二年,于宣和元年(1119)八月去世,终年78岁,被埋葬于福清新丰里水南山(今福清城关南门外),有遗著《西塘先生集》传世。至南宋绍熙三年(1192)被追封为朝奉郎,南宋嘉定六年(1213),朝廷赐其谥号为“介”。

点评

纵观郑侠一生,确实是耿介绝俗,名高天下。他情系生民,以民为本,不诱于利禄,不动于私情,虽屡遭打击,而矢志不移。虽官卑职小,而能以俭素清廉自持。自言“无功于国,无德于民,若华衣美食,与盗无异”。他的事迹被收入《宋史》。罢官回乡时,行装中唯有一拂。邑人仰慕其廉洁, 将县城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拂街”以示纪念,还在利桥街建“郑公坊”以颂德,又将其故居改为“一拂先生祠”。

(来源:《左海清风:福州孝廉故事》)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