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榕城 > 名镇名村
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
2024-02-2316:51:40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月洲,是道教人物张圣君的故里,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幹的故乡。

月洲,辖属永泰西南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镇,距镇区10千米,离县城56.3千米。全村总面积11.2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63亩,山地面积14154亩(其中林地面积12303亩)。总人口1521人、449户、17个姓,分布于月洲、吉洋、下寨、青坑岭4个自然村。村中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蔬菜、李果、板栗、柿子、花生和油茶等。村民加工李干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李干和花生是两大名产。村中心有温泉自冒点,水温30℃左右,现开发利用为水产养殖。

1708937899592723.png

月洲鸟瞰图

桃花溪从村东头穿过村庄,流到金鸡岩前留下一个碧绿的深潭(金鸡潭)后,绕了一个大弯又回到村东头,而后曲折南流,汇入浩浩荡荡的大樟溪。由此在村中潆洄出一个大大的“月”字,并在“月”中腹地形成了一个三面临水的半岛。在金鸡潭的南边(原开发为小水电站,现改造成月溪花渡图书馆),天然豁出一个缺口,水流冲泻而出,訇訇作响,有如玉狗轻吠,其下又形成一小潭,美名“玉狗湖”;玉狗湖水向南而去与桃溪主流形成的“月”字一撇延伸处汇合后,把村中盆地分割出一个圆圆的沙洲。山野深处一个充满诗意的村名——月洲,于是在唐末五代时一对唯恐去人迹不远、入山林不深的弃官隐居的兄弟心中不约而同油然产生,自此沿用至今。

image.png

月洲村景(近处寒光阁、图书馆,远处张圣君诞生祖殿)

村的四周群山环列,可以清晰地看到凤凰、狮子、老虎、巨龙、大象等形状,充分领略“虎、狮、象把口,祥龙腾飞、丹凤朝阳、文峰笔立、马港奔流”的地形胜貌。

据《月洲张氏族谱》记载,月洲张氏始祖唐末梁国公张睦(闽王王审知之榷务使,主管商务,为福建经贸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他的三子张膺、四子张赓,在王审知去世王延翰继位后,感于世乱难为,毅然弃官归隐,携家带口自福州溯大樟溪而上。张膺择得汤泉埔(今梧桐汤埕)安家,张赓择得青铜溪畔(今梧桐西林)而居。不及一年,两兄弟同一晚上做了同一个梦,梦见金甲神人告诉说:“这两个地方都不是你们兄弟久居之所。自此而上五十里,有小溪往南而流,桃花流水,环绕沙洲,那才是你们长居之地。”兄弟俩即携带家眷再沿大樟溪而上,到今溪口,果然看见一小溪水泛桃花,其景美妙,即顺流而入,到达一地,只见“小溪横碧可鉴,渔者往来其间”“桃花流水、环绕沙洲”“洲圆如月、水成月牙”,真乃山秀水灵,就于洲中择地而居。张膺居洲之前,称前张;张赓居洲之后,称后张。兄弟俩有感于一路而来,到此刚好五十里,就命名五十村(今仍有五十堂,又称龙会堂),又感于地形胜状,称为“月洲”。自此兄弟俩就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子孙,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使月洲成为永泰乃至福建、广东、台湾、东南亚一带张氏后裔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如今,每年农历八月初十,各地张氏宗亲仍派代表回月洲拜祭祖先,这一传统已成村中每年的一大盛事。

1708938031197287.png

半月居(张元幹故居)

月洲美称“月渚”,清乾隆三十年举人张炳有籤诗:“武当发迹显威灵,月渚千秋祀事明。”清乾隆二十五年进士、福州人孟超然赠月洲宁远庄主人张谦六十寿辰匾额曰:“月渚蓍英”。宁远庄曾有楹联云:“赤松子未授丹经,依然佐汉;绛桃花仍开月渚,不是避秦。”张元幹《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上阕开首也写道:“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又因元幹祖居前洲中水尾一带遍长芦苇,号称“芦川”,张元幹《芦川词》及《芦川归来集》即由此得名。元幹在《渔家傲》词中写道:“短梦今宵还到否?苇村四望知何处。”流露出强烈的思乡情愁。

宋天圣二年(1024),这个小山村走出了永泰县第一个进士张沃(官至饶州都曹)。山村从此引起世人的关注。村人欢欣鼓舞,在村口路边的岩石上镌刻下“龙门”二字,纪念此事。也是从这时起,月洲张氏后裔走出了50位进士(其中一位工部尚书张劝,一位释褐状元张景忠),使月洲成为名喧八闽的科举村。

宋皇祐五年(1053),月洲张肩孟高中郑獬榜进士。由此演绎出父子进士、五子同朝、祖孙三代十八条官带的科举辉煌。张肩孟生有五子,俱登进士第。当时朝野轰动,人们赞美说:“灵椿一株秀,丹桂五枝芳。”肩孟有孙12人,除2人不仕外,其余皆宦于时,加上2名侄孙为官,刚好祖孙三代十八条官带。其中张动之子张元幹,为南宋主战派代表李纲的属官,是著名的爱国词人。

作为词人,张元幹最大的贡献在于继承了苏东坡词的豪放风格,开创了南宋爱国词派的先河,直接影响到后来辛弃疾、陆游的词创作。作为政治家,最值得称颂的是他投身抗金斗争和“不屑与奸佞同朝”、敢跟秦桧等权奸公开对抗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刚直不阿、爱憎分明的高贵品质。

毛泽东、周恩来均对张元幹的为人和词作赞誉有加。据原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人陈金来烈士笔记,1933年在建宁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看到陈金来的笔记本上录有张元幹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就朗读了这首词,并作了一番讲话,最后号召:“我们共产党人要好好地学习这首词,学习张元幹锄奸靖国、抵抗侵略的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去争取胜利。”毛泽东十分喜爱张元幹的词。1975年4月董必武去世,毛泽东一天不吃东西,也不说话,只是把《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反反复复听了一整天。翻开毛泽东阅读过的《词综》影印本,他对上述《贺新郎》词全文作了圈点,并对一些词句另外画线表示着重,对《石州慢》《点绛唇》等喜爱的词句也作了小圈点或画了竖曲线。

宋天圣二年,张圣君在张沃登第的报捷声中呱呱坠地。他后来成为华南地区包括台湾及东南亚一带华人最重要的道教信仰人物之一、道教闾山派神人、印度瑜伽教的重要传播者。

相传张圣君4岁丧父,后来随母亲江氏改嫁到本县盘谷乡连厝林里连姓人家,长大后到方壶岩修炼道法,并在德化石牛山显法,最后在闽清金沙堂得道成仙。圣君进山放牛观看仙人对弈,仙人赠桃悟道的故事,在宋洪迈的《夷坚志》及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均有详细记载。月洲村中至今留有圣君出生地“圣君坪”及许多与其传说有关的遗址。月洲每年农历正月初五仍有闹元宵游神的习俗,游的就是张圣君。张圣君信俗文化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月洲还有其他的传说。比如,林子伯起兵打天下的传奇,王美生“唇亡齿寒”四字退匪寇的故事。又比如,张炳见乾隆帝的传说。张炳,字聿明,号星舫,乾隆三十年王国鉴榜举人。据老辈人讲,早些年龙会堂(五十堂)未遭火毁时,还看到过他撰写的100个木字旁和100个鱼字旁文字的对联,现流传的张圣君签诗句亦为其所撰。据说他中举后上京赶考,在苏杭一带游玩时,两次面见南巡的乾隆,还对了两个对子。乾隆口赞“果然状元之才”,并问过籍贯姓名,回京后命人在举子中遍查此人无果。张炳也因此错过钦点状元的良机。

月洲人注重民俗文化传承。当年张膺兄弟从福州一路背回的玄天上帝神位,他们仍在敬奉香火。春节、正月初九天生日、三月三、端午、七夕、七月廿三圣君生日、大小暑、中秋、立冬、冬至、祭灶等,都是月洲人至今还在延续的重大节日,体现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月洲有许多胜景古迹,如:金鸡潭、放生池、寒光阁遗址、钓台、九十九塯、宁远庄等。

放生池就是“蛰龙潭”。据传张沃7岁时尚不能言,一日其父携过此池,突然开口吟出一首诗:“蛰龙潭里蛰,潭上风波急。一旦飞上天,鱼虾不相及。”后来张谦请人把诗刻在蛰龙潭边的石壁上。

1708938108406619.png

宁远庄(文隅寨)

宁远庄为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张谦所建。张谦乐善好施,秉性忠直,曾经乐捐整修过县治明伦堂、文庙等,还建过蜚英石拱桥,经常铺路济穷、施茶赈粥,深为乡邻拥戴。据说当年他本计划在洲前翻盖祖屋。一天,木匠在烘干木板时,不慎把建房木料烧个精光,自感罪责难卸,想一逃了之。逃到嵩口隔凉亭,刚好遇到会友回来的张谦。问明缘由后,张谦好言把木匠劝了回来。其宽宏大量由此可见。站在宁远庄门口,居高临下整个村庄尽收眼底。庄中原有楹联曰:“楼槛凭乡井,眺月瞻星,且作升平守望;垣墉面祖祠,捍风障雨,聊成族姓藩篱。”“文革”前,正厅尚存楹联:“溪畔泛桃花,五十里潆洄,风恬浪静;月中培桂树,千百年长养,蒂固根蕃。”“地以人灵,非数百载树人而文笔金钗,岂能长发;福田善庆,乃六十年积善其竹苞松茂,堪足贻谋。”前者为福州人孟超然为月洲形胜撰句,后者为张谦六秩寿庆贺联。正门小厅和正厅两边墙上,贴满的是各级的“捷报”,如今字迹斑驳,尚依稀可辨,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月洲原来是个闭塞的小山村,靠一条坎坷不平的泥泞小路和一叶扁舟与外面的世界相通。村民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活贫困。改变从修路造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月洲道路经历了从小路、土路、机耕路到柏油路、水泥路的变迁,跨溪过河也经历了从木渡船、木浮桥、架木桥到铁索吊桥、石拱桥的变化。1988年溪口铁索吊桥建成,却因质量问题无法通车,但毕竟结束了靠渡船过大樟溪的历史。1998年原址重建石拱水泥桥。1999年通溪口机耕路铺设沥青,结束了一路坑洼一身泥的历史;2006年,通溪口沥青路改铺设水泥;2013年拓宽改造水泥路,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月洲人的生活经历了四个阶段变化。1949年前,土地、山林集中在少数富人手里,大部分村民靠当佃农或佃户为生,穷困潦倒。社会治安混乱,土匪恶霸横行,普通老百姓遭尽剥削和欺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月洲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主人,以其高度的政治热情投身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手工业和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等。其间,月洲人民克服各种困难,致力农业生产,逐步建立起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农副业从无到有,群众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月洲村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迸发空前劳动热情,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多种经济成分异军突起,经济全面活跃迅速发展,村民收入逐年增加,特别是村民开始开山种果,大力发展李果、油茶、花生、西瓜、柑橘、香菇、茯苓等种植,加工李干,许多村民因此致富,万元户纷纷涌现,村民开始买彩电、电风扇、装电话、开摩托车。2006年前后,有的村民开始外出打工,进城买房。特别是2013年开始,月洲人民敏锐地抓住机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使月洲成为远近闻名的优秀旅游村、网红打卡地,走上新时代的康庄大道。

1708938422725063.png

井潭街

新中国成立初期,月洲曾设乡,是村洋、溪口、佳洋、际头等村的中心,永泰西山片群众去嵩口镇区赶集的必经之地。村里因此一度商业繁荣,有了井潭街、桥头店。旧井潭街开有客栈,西山片的人会提前半天在那里过夜后,次日一大早翻过月洲隔到嵩口。井潭街还开有日杂店、酿酒坊、裁缝店、豆腐坊、诊所、信用社、打铁铺等。井潭街泛着油光的鹅卵石路,跨街的瓦檐,路边长长的廊椅,深烙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打铁铺里钢铁弹奏的音响,曾经是冲破山村宁静最悦耳的打击乐,那穿透力极强的“叮叮当当”至今仍强劲地回荡在许多人的耳畔。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客栈里还经常住有长乐来的挑货郎、福州来的评话艺人、游方的中医郎中等。1998年旧井潭街毁于山洪。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项目,从旧址向东南方向移300多米重建新井潭街,开有农家乐、土特产品店等。新井潭街是月洲新的小商业中心,复古的风格使其与宁远庄、五十堂、芦川廊桥、双铭庄、杨梅庄等相互映衬,成为月洲的一个景观。

月洲人包容大度,乡风淳朴。小小的村落,聚集了张、林、吕、陈、王、岳、范、黄、饶、曾、罗、杨、魏、赖、池、檀、叶等十七个姓氏的子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和睦相处。敦厚和善的月洲人,共同建设了几乎没有出现过刑事案件的和谐村庄。

崇文重教是月洲人的好传统。宋代张氏家族文风鼎盛,科甲蝉联,是闻名遐迩的科举村。明代赖氏一门挑着十八担书箱鱼贯而出的美谈,老辈人至今津津乐道。新中国成立后,月洲人建学校、延名师,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除了小学,1969年还创办了附设初中班。当时的月洲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同类校前茅,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和众多人才。教育改变了许多农家子弟的命运,他们走出山村,进入高校学习,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恳工作,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2007年7月16日,福州晚报刊出《圣君故里元幹故乡——走进千年古村落月洲》后,次年春节假期有江苏游客自驾到月洲,称被骗了,没有文章写的那么美。2012年前,如果有人说月洲要发展旅游,会被讥为天方夜谭。2013年以来,月洲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机遇,充分挖掘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宣传“两张文化”(张元幹、张圣君)品牌,依托村庄乡土文化肌理,利用美丽的山水资源,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市率先成功发展乡村旅游,把月洲版的“天方夜谭”故事变成了现实。通过招商引资,月洲村修缮改建了网红打卡点“月溪花渡”乡村图书馆、“孩子的院子”研学点、宁远庄冷兵器博物馆、张元幹故居等,并把村里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串成了旅游线路,带动发展农家乐和土特产品销售。短短十年间,月洲村先后获评“福州市最美文化村”“福州市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等殊荣,打造了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乡村振兴样板。

image.png

月溪花渡图书馆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一个蕴涵丰富的人文宝库。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月洲将绘就更加美丽的画卷,人民将实现更加美好的愿景。

(来源:《月洲村志》)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