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话说闽都
传授刺绣技艺 救助当地渔民 奇女子蔡红亨与梅花古城
2024-02-2610:38:55来源:福州晚报

1708915550371211.png

梅花古城全貌。

  谁道琉球无绝色,龙袍入贡秀精工。

  梅花懿德夫人祀,普度苍生苦海中。

  这首诗是《琉球十八咏》的第十七首,讲述琉球蔡夫人绣工精湛,死后成神普度苍生的故事。

  在长乐梅花古城,有数百年历史的蔡夫人庙至今香火鼎盛,向后人讲述着奇女子蔡红亨与梅花古城的不解之缘。

  绣工精湛 被万历皇帝召见

  蔡红亨的事迹虽然不见正史记载,但在清代何求所著的《闽都别记》中,琉球、长乐梅花等地的蔡氏族谱里,以及民间的故事传说中都很丰富。

  根据这些史料记载,蔡红亨是琉球人,生活在明代万历年间,先祖蔡茁是入琉球“闽人三十六姓”之一。《闽都别记》第276回载:“选定蔡茁等十八姓之人,由闽下船,开至琉球,封尚巴志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蔡茁等十八姓为大夫等官,配以夷女,各姓传代,子孙世袭。”到了蔡红亨这一代,已经从明洪武到万历,过去了两三百年。据记载,蔡红亨的父亲蔡金城,任琉球国耳目大夫。

  琉球多部蔡氏家谱均记载,蔡红亨绣工精湛,她的刺绣(一说龙袍)作为贡品,进贡给当时的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见到后龙颜大悦,想见一下蔡红亨,便召她进京面圣。

1708915569618835.png

蔡夫人庙大门。

  一条“红裙”至今绣“梅花”

1708915585499762.png

蔡红亨神像。

  蔡红亨绣工精湛,在长乐梅花古城也有传说和技艺流传。

  梅花镇有句古话叫“有办无办镜箱(梳妆台)便桶(马桶)铁铁硬,多穷多富红裙不放”。意思是说,梅花镇女子出嫁时,不论穷富,嫁妆里一定有一条精致的刺绣红裙。

  几百年过去,红裙仍在梅花镇女子的嫁妆里。2021年,“梅花刺绣红裙手工技艺”被评为福州市级非遗,梅花镇女子都知道这是蔡夫人(蔡红亨)所授技艺。

  蔡红亨如何到梅花镇传授刺绣技艺?梅花镇的民间传说和《闽都别记》有着合理的解释。

  《闽都别记》记载,蔡红亨受万历皇帝召见,自琉球入闽,从长乐梅花登岸,“至闽界长乐地方,船泊梅花道头”。“梅花道头”就是梅花古城当年的梅花港,梅花港现在仍在使用。

  由于先祖蔡茁是长乐人,蔡红亨登岸后与梅花镇蔡氏族人续族谱,发现竟是同宗且蔡红亨辈分较高,当地人称她为姑姑,后世尊称她为姑婆(姑奶奶)。

  认祖归宗后,福州“柔远驿”传下蔡红亨暂缓进京的通知,她便长住梅花镇,和渔乡姐妹日夜相处,结下深厚情谊。同时,她把自己的刺绣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众姐妹,教她们绣嫁衣、绣被帐、绣手帕,梅花刺绣从此名闻遐迩并代代相传。

  如今的蔡夫人庙隔壁有一处礁石酷似田螺,人称田螺礁。现在田螺礁旁立着一块牌子,记载了蔡红亨在此成仙的故事。据记载,有一天蔡红亨在梦中,有神人在她手掌上写下“东涌起风沙,得道在梅花。罗白与金舍,相逢总一家”。蔡红亨喜欢到田螺礁附近散步观海,一天清晨,她发现“雾海罗白,金舍倒影,气候反常”。凭借着对气象的感知,她赶紧吹响海螺,发出风暴警示。很快,罕见的风灾袭来。因为蔡红亨及时示警,梅花镇几十艘渔船得救了。不幸的是,蔡红亨却倒了下去。

  另一种传说是,蔡红亨病逝于梅花镇。乡人为了让她能魂归故土,计划将她葬于“日见千帆过,夜望故里灯”的东隅山阳。当灵柩抬上海滩,准备在田螺礁前祭祀时,突然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顷刻间灵柩就不见了踪迹。此后,田螺礁改称“姑婆洞”。

  感其恩德 乡人建“姑婆宫”

  传说万历皇帝得知蔡红亨香消玉殒的奇事后,下旨册封她为“精巧妙明懿德夫人”。乡人感其传授刺绣技艺之恩、教化渔民之德,建“姑婆宫”常年祭祀。至今梅花镇民间还传诵着“蔡夫人头梳螺鬓骑马登山”的民谣。

  后来,乡人认为该庙很灵验,加上受蔡夫人成仙传说的影响,多年来信众不绝。在清朝,每月福建布政司都会发赐庙米几斗,成为定例。

  现存于长乐梅花镇梅西村的蔡夫人庙,门额上书“懿德夫人”,横额书“琉球国蔡仙府”,左右联为“梅花古迹明如镜,螺洞得道蔡夫人”,殿前横额题“琉球国蔡夫人”。

  “琉球国蔡夫人庙”是梅花古镇海丝文化的核心点,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琉球国蔡氏后裔以及众多日本学者都曾来此研学。

  梅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提升梅花古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价值,利用独特的资源和优势,立足“琉球国蔡夫人庙”,联合政府及社会各方力量,保护和发扬梅花古镇海丝文化,为共建“一带一路”奉献梅花力量。

  □长乐时讯

  ●近日,“全国忠义名村”长乐猴屿乡象屿村忠义文化园正式开放。猴屿乡以此为载体,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爱国侨乡高质量发展。

  ●近日,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启动,串联老城区和滨海新城重要文化旅游景区、海丝文化、船政文化、海防文化等要素,讲好福州故事。

  ●近日,福建省商务厅公布2023年“闽菜馆”授权企业名单,长乐的福建国惠大酒店、福建天一酒店两家星级宾馆上榜。

  ●1月24日,长乐区2024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活动在潭头镇克凤村克镇允启文化中心举行,提供文化、科技、卫生等多方面服务,把关心和温暖带到群众身边。

  □长乐至宝

唐青釉三足鐎斗

  唐青釉三足鐎(jiāo)斗,长乐区博物馆藏。

  鐎斗是一种底有三足、旁有持柄的器皿,流行于两汉和魏晋时期,至唐宋逐渐消失。

  关于它的起源和用途,一直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它是温酒器,也有人认为是敲击警众的器皿,还有人说是煮茶的用具。

  image.png

唐青釉三足鐎斗。

  (记者 徐文宇/文 石美祥/摄)

  《福州晚报》(2024年2月26日 A08版 闽都文化·长乐)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