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榕城 > 地名文化
闽都地名趣谈|话说“三溪”
2024-02-2710:10:53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山

  福州地理“环山、沃野”,自然多溪流。人们逐水而居,沿溪而聚。于是有许多地名、村名就跟“溪”有关系。福州长乐区江田镇的三溪就是村庄的名字。

  三溪村,有三条溪流,在村里结盟于石潭。可能形状有点像古鼎三足,所以三溪又叫鼎溪。明代《重修大小桥记》:“鼎溪发源最远,派衍为三。”当地人方言称呼是“青溪”。这里的青,方言音如qiang(锵)。也许青不是指溪水的颜色,而是指三条溪流到这里“掺”在了一起,称“掺溪”。这里的掺,方言音如qiang(锵)。当然,从字面上看,还是青溪更文雅、生态。

  青溪上游称潼溪,其上面有座水库,就叫三溪水库。从村子后面的屏山上寻路流淌而下,在龙潭汇聚,下派成北、南两条溪,有点类似闽江在南台岛西头派成北港和南港。

  青溪的北溪又名祠堂溪,可能是经过祠堂。而南溪又叫街当溪,就明显是说南溪流淌在街道当中。换句话说,当年的街道就是沿南溪展开的。南溪东出长命港,终入东海;北溪则经瓦窑港融入大江。

  南北双溪跨溪有唐宋以来所建多座石桥。如首桥、大桥、平桥、小桥、当桥和下桥等。大桥桥面刻有“宋咸淳已巳秋重修”字样。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修《平桥碑记》说:“吾乡之桥十余,最要莫如大桥。最胜莫如平桥。”

  三溪的屏山高不过百米,但山上大小岩石千姿百态,各种象形如猴头、猪首、母鸡下蛋、五蛇聚会等。

  摩崖石刻在山上比比皆是,成为三溪一道瑰丽的人文景观。村北柏山的仙字岩为上下两块巨岩重叠而成。上面一块刻有“钓鳌”两字楷书,每字80厘米见方。下面一块刻有“庆历丁亥秋,飓风起,余涉是山巅,观海波也,才翁题”。才翁是苏舜元,时任福建观察使,著名书法家。

  端午龙舟赛,是我国重要的民俗活动。既然是“端午”,各地都是白天举行赛事,但三溪百姓却选择夜间挑灯赛锦夺标。村里人说,早些年,因为白天忙于劳作,晚上才得空闲。所以相约傍晚收工后,趁着暮色进行竞渡,相沿成习,夜龙舟作为乡村风俗保留了下来。各地人们白天也都要干活,却不错时竞赛。这就使“龙舟夜渡”成为三溪独有的乡土风情。从村中穿过的南溪,每年端午节夜间灯光辉映,溪中龙舟竞发,两岸及桥上人潮如涌,成为网红。

  淳熙年间,南宋理学家朱熹在三溪授业,留有紫阳阁。历史上,三溪村一共出过近百名进士、一百多名举人。其中,两宋二百多年中,三溪村潘氏家族就有五十九人考中进士,四代出了五个御史中丞,“四世五中丞”独树一帜。宋状元、宰相郑性之,签书枢密事高应松,监察御史潘文卿,太守潘斌等,或传学或游观,或就学于此地。

  青溪千秋流淌,也见证历史云淡风轻。1985年初,从溪中清淘出1枚铜印,正面篆刻“行在刑部江西司”,背面楷书“隆武元年八月廿八行在福建礼部造”。隆武元年是1645年,那时唐藩朱聿键在福州被黄道周、郑之龙拥立为帝,改元隆武。据《三溪潘氏族谱》记载,清兵入江南,在南明为官的潘舜厚,退居家乡,等待时机反清复明。等待无果,他就将印沉入溪中。

  《福州晚报》(2024年2月27日 A07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