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区鹤上镇·李骐
他自幼聪慧异常,十岁即能通读《孝经》《论语》,洞悉其义。永乐十五年(1417)福建乡试起连中三元,是明代科举福建省唯一“三元及第”。
李骐(1377—1425),本名李马,字德良,一作彦良,长乐沙京(今长乐区鹤上镇)人。初授翰林修撰,后主持应天府乡试,以孝廉著称于世。
在长乐鹤上镇上李村,有一座为纪念600年前本乡状元李骐所建的祠堂——李骐祠。祠堂面朝沙京街,背靠莲花山,右侧有古榕为屏,左侧有清澈小溪为障,正前方古树参天,绿草如茵。大门外一对石狮拱卫,仰首的马头墙逼仄天空,墙的右角,当街耸立起一座广龙宫。宫门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敬意。漫步于此,仿若走进了状元着袍的梦里。祠内匾额对联很多,文字佳妙、意义深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秦河怀厚德,翰苑仰芳名”,正是李骐家世和仕途的真实写照。
李骐自幼聪慧过人,弱冠之年就跟随老师进德修业。工于诗词,曾赋诗:“飞构巍然势欲腾,无边光景与时增。帘前绿水归帆远,窗外青山对几凭。万壑松声来户牖,半天月色映银灯。书闲偶蹑空梯迥,独快先登第一层。”此诗情景交融,意境高远,尽显青年李骐远大抱负,有独占鳌头、平步青云之雄心壮志。
在这里,李骐昼耕夜诵,焚膏继晷,深自砥砺,朝斯夕斯。并作诗“萧然一室坐垂帷,谈诗三百解人颐”以自勉,与师兄弟们采集松脂照明,夜以继日攻读书史。
皇天不负有心人,永乐十五年(1417)福建乡试李骐夺得第一,成为解元,次年参加会试及殿试,又中会元及状元。十年寒窗,终成正果。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一共也只有17人三元及第,历史上连中三元的闽人只有两位,另一位是祖籍长乐的清代状元陈继昌。
在殿试时,明成祖朱棣一看李骐的本名“李马”二字,差点就将其划出了一甲,还开玩笑说,天子门生以畜名,大大的不吉利。后来他又觉得李骐挺有才,以名取人太可惜,遂御笔一挥,在“马”字旁加了“其”,成了李骐。以至在三日后传胪唱名宣布状元时,胪唱三遍都无人应答,朱棣恍然解释“李骐即李马也”,李骐才出列受诏,赐纱帽、银带朝服。自此以后,李骐在书写自己名字时,必先墨书“马”字,再在黑“马”旁边恭恭敬敬用红笔写上 “其”字,以表示“御笔朱批”,也迎合了“骐”的释义:“骐”乃身有黑白条纹的奇马也。
长乐状元图
李骐的恩师陈洵仁,明洪武年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再升刑科给事中,明朝“中书舍人”是内阁属官,而“给事中”则有纠察风纪、举报贪腐的权力。陈洵仁文采出众,又耿直敢言,凡所弹劾,虽权臣贵戚都无所避讳,明太祖知道他心地坦荡,常常优先采纳他的意见,所以名望重于一时。在他影响之下,李骐重皇恩讲孝道,质实而有风骨,耿介而有气节,在翰林考校恭勤,廉谨不怠,清贫自守。李骐为人刚正秉直,知无不言,有什么问题都会当面提出,从不背后议论,朱棣对他很是赏识。永乐二十一年(1423),奉命主持应天府乡试,去取进退,不徇私情,时论称善。
“百善孝为先,孝为廉之首。”李骐极讲孝道,高中状元后,侍奉父母极孝,先其母叶氏逝世,后其祖父病故,李骐丁忧在家守孝七年,又用心侍奉继母,积劳成疾。永乐二十二年(1424),李骐得知永乐帝晏驾,即赴京带病哭灵。别人劝他不要抱病前往,他哭道:“吾受主上厚恩,不能有所裨益。今龙颜天语,不可复瞻德矣。如又不获涕拜,几筵一罄,臣子之情,将抱恨无极,何暇为身恤哉?”翌月继母黄氏讣至,他又扶病南归奔丧,遂病情加重,洪熙元年(1425)十月因奔波劳累卒于家中,英年早逝。当朝内阁首辅杨荣非常器重他,惋其不寿,特撰墓志纪念。
“祠聚龙泉脉连文笔躔五德;村依莲岫名崛帝京踵三元。”坐落在沙京的李骐祠始建于明代中叶,1995年,又经海内外乡亲鸠资修复,现在筑构同光年代的修葺规模,为区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长乐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近来,大年初一游李骐祠成为民间新风俗,当地民众与外地游人纷至沓来,让更多的现代人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品德。
点评
李骐无疑是明初科甲、政坛传奇,毕其一生演绎中国传统社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然丁忧守孝而致哀毁一旦,令人扼腕。
(来源:《左海清风:福州孝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