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话说闽都
状元峰:山登高处我为峰
2024-04-0115:11:49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边缘

20240401_A08_01_827.jpg

于山状元峰 林双伟摄

  骤雨初歇。

  福州于山小径上,一个书生往山顶踽踽而来。他年龄已经不小了,面容略见忧戚。顶峰之上,他喘气稍定,回望南天,一道彩虹跨越半城,放眼天高地迥,顿时一扫胸中郁闷之气,《孟子》名句脱口而出:“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朗诵未已,树梢上洒落一片雨水,冰冷地淋在脖子上,硬生生截断了满怀激情。书生一惊一怒又一喜:好兆头啊,科考在即,黄金榜上龙头望,舍我其谁,舍我其谁啊!

  这是南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书生名叫陈诚之,原籍长乐金峰,父亲对他从小寄以厚望,带他寓居福州鳌峰坊,访名师而教之。陈诚之平素最喜到于山之巅鳌顶峰读书,只是苦读多年却未能得意于科场,转眼已经49岁了。然而有志者事竟成,这一年放榜,陈诚之果然独占鳌头扬眉吐气。

  往后的数十年光阴里,陈诚之无数次回首雨后登于山的那一幕,感激于天恩浩荡。他自然无法想象,400多年后,鳌顶峰巨石之上,有人以“状元峰”三个擘窠大字,给他的状元桂冠接上了地气。

  这三个字目测每个字高度均超一米,笔墨酣畅、劲贯中锋,饱满深沉、神完气足,落款为“天游山人书”。

  天游山人

  天游山人是谁?

  查询网络以及《福州摩崖石刻》等书籍,记载为“杨应韶,字邦彦,号天游山人,明嘉靖举人”,但未标注此说法的出处。

  查阅方彦寿先生所著《福建历代刻书家考略》一书,则其姓名为杨应诏,福建建安(今建瓯)人,亦是嘉靖举人,字邦彦,曾读书于武夷山天游峰,因号天游山人。另外还特地说明:“今福州于山鳌顶峰,有其手书大字摩崖石刻‘状元峰,天游山人书’。”

  以此揣测,可能因韶、诏(繁体为詔)字形相近,杨应诏被误为杨应韶,遂以讹传讹,广被引用。

  状元双璧

  时隔400余年,凭什么说这里的“状元”指的就是陈诚之呢?清《福州府志》记载:“状元峰……陈诚之读书处。”民国时期林家溱撰写的《福州坊巷志》也记载:“于山之巅曰鳌顶峰,一名状元峰,即以陈诚之名也。”不过如今很多人认为,这状元峰之名,所纪念所揄扬的实际上是两位状元。

  另一位状元是明代的,名叫陈谨,长乐营前人。嘉靖年间,营前一带屡受倭患,陈氏举家迁往福州避祸,相传也住在鳌峰坊陈诚之旧宅。陈谨也同陈诚之一样,每日从家门前的小路出发,到于山鳌顶峰读书。嘉靖三十二年(1553),陈谨高中状元,时年28岁。

  状元的故事总是自带流量,让人津津乐道。据说,当年与陈诚之同榜的还有宰相秦桧之子秦熺,以及秦桧的两个侄子。秦熺排名第一,陈诚之排名第二。《宋史·李浩传》称“秦熺挟宰相子以魁多士”,“以魁多士”的意思就是超越其他士子获得魁首。此事让朝野哗然,有“脱口秀”艺人大胆开展“舆论监督”,讽刺说韩信改行担任主考官了,所以十拿九稳“收三秦”。当时秦熺已有官职,父亲又是当朝宰相,按惯例应该避嫌。秦桧无奈,只好出面“引故事辞”,遂让陈诚之递补而成状元。

  陈诚之在中央政府担任过多种官职,曾以礼部侍郎出任泉州知州。他担任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他三次出使金国,不但不辱使命,还赢得金人的敬重。他的继任者出使金国,“金人必问其(诚之)安否”。

  作为长乐置县以来的第一个状元,陈诚之一家可谓“学霸之家”。他的弟弟、儿子、侄儿、孙子也都考取进士,后人誉之为“一代状元、两朝宰辅、三代五进士”。

  陈谨的故事也是可圈可点。他担任的官职并不显赫,大致是中央部委的中层干部。因参与弹劾权相严嵩“十恶不赦大罪”,他被严嵩断绝了升官之路。但他泰然处之,公务之余闭门读书,甘之如饴。

  陈谨中状元后返回营前省亲,见家乡道路狭窄,雨天泥泞难行,便捐资铺就三条“三块石板”大道,方便乡亲往返田间耕作和商客往来。他还将嘉靖皇帝赐予的数十亩良田献给陈氏宗祠,用作营前横江附近十几个村庄义渡开支。

  嘉靖四十四年(1565),因父亲去世,陈谨回福州奔丧。次年福州“三卫”兵卒索饷作乱,陈谨被乱兵误伤而逝,年仅41岁,葬于营前洞头岭。乡亲们缅怀他,把洞头岭称为“状元岭”,把一块状如官帽的山岩称为“状元帽”,把一口古井称为“状元井”。

  科甲荣耀

  鳌峰坊宋明两代双状元遥相呼应,那条登山小道便被人称为“状元道”。时光荏苒,山川易形,今天的状元道串联了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和于山历史风貌区。石阶取代了原先九曲十八弯的斜坡,两侧石墙高耸,狭长幽静。拾级而上,巷回路转,悠然而至状元峰。慢慢走过白墙青瓦,渐渐放下名心利欲,可以进入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描绘福州的名诗“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中的意境,仿佛听到“巷南巷北读书声”。

  好一个“巷南巷北读书声”!唐神龙二年(706),福安人薛令之考中进士,福建科举以此“破天荒”。两宋时期,闽都科举鼎盛:宋嘉祐八年(1063),闽清人许将成为福州地区第一个状元;宋乾道二年至八年(1166-1172),连续三科状元萧国梁、郑侨、黄定都是永泰人,“一县七里三科三状元”史册流芳;宋嘉定元年(1208),状元、榜眼、探花分别为侯官郑性之、福清孙德舆、侯官黄桂,被称为“一榜三鼎甲”。明清两代,福州科举佳话频传:林浦林氏“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螺洲陈氏“六子科甲”,黄巷郭氏“五子登科”。

  《中国历代州府进士、状元总数排行表》统计:福州府以进士4100人排名全国第一,以状元26人排名全国第二。福州文庙内的《科举鳌首大魁天下——福州历代状元展》则显示:福州在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共走出16位文状元和12位武状元、4073位进士。

  光环之外

  状元的光环有多么夺目,他在芸芸众生心里的概念化程度就有多深。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新鲜;也曾赴过琼林宴,也曾打马御街前。无数戏曲将状元定格于这个走流程的高光时刻,却鲜少触及他此后的生活。但在我浅薄的阅读经验里,唯有莆仙戏《团圆之后》,血淋淋地撕开了“洞房花烛夜”与“金榜题名时”双喜叠加背后残酷的生活真相,凝重沉郁忧愤,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其悲剧意识所抵达的高度在同类作品中无可匹敌。

  古往今来,状元峰前,多少人匍匐着、膜拜着、瞻仰着、祈祷着,希望沾染一些状元的仙气、福气、才气、运气,却很少有人深入地探求状元的本质。

  蟾宫折桂之际,状元是孜孜以求高远的目标并且幸运地实现了目标的人,是拥有“海到无边天作岸”情怀并且踏上“山登高处我为峰”实地的人,是曾经膜拜偶像并且最终把自己活成偶像的人。尔后的人生进入更为残酷的赛道,科场幸运星无法兑换成职场通关卡。雷霆风雪、阳光雨露中,他们要比一般人经受更多的历练、磨练、锤炼。

  赫然大字“状元峰”,巍峨巨石状元峰,在我眼里,终究只是一座华丽的人生驿站。它可以休憩心灵,但不应羁勒前行的脚步。

  《福州晚报》(2024年4月1日 A08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