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话说闽都
名山室:古道上的宋朝印记
2024-04-1010:09:42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李剑

20240410_A08_02_11.jpg

古道石刻

  名山室是国保单位,历史十分悠久。名山室所在的永泰高盖山,山顶紫盖如云,因而得名。名山室自古就是修仙圣地。早在东汉,邑人徐登就在名山室修炼,其事具载《后汉书》。徐登后来在名山室飞升。永泰县令黄叙宋代上山时,还见到徐登的丹井药灶。五代十国,闽王王延钧册封高盖山为“大闽西岳”,和东岳之宁德的霍童山并尊,同时,闽王赐额“名山室”。

  到了宋代,名山室进入鼎盛时期。闽清人许将(1037—1111)考进士前到名山室求仙君保佑,并祈得一个吉梦。许将果然高中状元,成为福州史上第一个状元。名山室灵验事迹层出不穷,地方官向朝廷申请赐封,徐登被封为“净惠真人”。于是,山上扩建祠庙,四方香客云集。正因为如此,名山室的石刻多是宋元时期,故永泰有“前五百年看名山室,后五百年看方广岩”之说。

  名山室有两个重磅文物尤其出名,一个是全国绝无仅有的白莲菜造像,一个是罕见的宋元时期男相观音石像。但名山室有一条常被人忽视的经典宋代古道。知名历史学家、北大考古系主任宿白教授来名山室考察,感叹古道保存之完整、史迹之丰富,说:“名山室单凭这条古道,就可以评上国保。”

  摩崖石刻

  明代曹学佺来名山室时,就是踏着古道上山。他写到,“始未有路,必缘崖而下。后有路从石门中出,闽王封西岳时之所开也。石门中磴百始达,折以十数”。曹学佺提到的石门,就在名山室古道上。两石如壁,高耸对峙,故石门又称“下天门”。石门中开,中间一径如悬。

  石门旁有一巨幅摩崖石刻,政和三年永泰县令陈武佑所刻。碑题篆书,“许陈二公留题高盖名山之诗”。所用篆体非标准字体,“之诗”用异体字,古人也多认错。一书收录,认不出字,直接把“之诗”想当然改成“碑记”。

  石刻上刻有许将和陈旸二人在名山室的题诗。许将诗为:

  上得山来过石门

  谒灵特地乞真言

  再三许我前程事

  敢不留诗荷圣恩

  陈旸(1068—1128),也是闽清人,比许将低一辈。陈旸和许将一样,来名山室也是祈求考试顺利。陈旸不是考进士,而是考“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贤良科不定期考,录取率比进士还低,一般多是在职官员参考。像陈旸这样以一介布衣应试的,十分罕见,故世称陈旸为“陈贤良”。陈旸考中后,官居礼部侍郎,著有《乐书》二百卷,被誉为中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苏东坡和陈旸有诗歌往来。陈旸追和许将之诗为:

  六题曾彻九重门

  暂阻尧阶奏万言

  今日又蒙师许我

  汉廷当沛异常恩

  许陈二诗之后,陈武佑介绍二人留诗背景:“状元门下侍郎许公,嘉祐中尝乞言于东西二室,留题以谢灵贶,次岁殿试遂魁多士。绍圣初,贤良礼部侍郎陈公复叩兹室,蒙师报以吉兆,因继高阳前韵,大廷亲策果中制科第一”。

  接着,评论仙君的灵验和名山室的影响力:“师之灵矣,历代碑碣祥矣。二公名重天下,又从而崇信之。贤良公仍奉命于朝而褒显之,则名山之盛迹,岂特为一乡之瞻向哉?”

  古道石阶

  陈武佑石刻旁边,还有南宋永泰县令董鸿道的石刻。“嘉熙庚子(1240)劭农日,邑令临川董鸿道来游”。

  然而,名山室古道之珍贵尚不在摩崖石刻,而在石阶。古道有一千三百多级石阶,每隔一段路,就有石阶刻满文字。粗看之下,石阶上多刻人名,游客匆匆瞥一眼,就认定是以墓碑铺路,其实不然。

  刻字的石阶分布零散,因为时代久远,部分字迹湮灭,不少字难以辨认,但把尚可以辨认的文字拼起来,我们可以还原名山室尘封的过去。

  石刻上记载着修建古道的年份。有一条十分清晰,“大宋中元甲子元丰”。元丰甲子,是元丰七年,也就是苏东坡写完《赤壁赋》后两年,是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那年,也是李清照出生那年。还有一处刻有“辛酉岁记”,应是元丰四年,《赤壁赋》前一年。石刻上刻的,和书上记载的修建年份吻合,从元丰元年到元丰八年。

  石阶上刻着很多信众的名字,这反映古道是通过众筹方式修建,不是政府掏钱建造,也不是有钱大户包圆。石阶上很多是女信众名字,特别有意思的是,石阶上宋代女子名字取名有标准格式,如“陈大娘、陈六娘、陈九娘、黄九娘、张十四娘、林三娘”,都是“姓+排行+娘”。我们一下子想起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或者《水浒传》里的“孙二娘”或者“扈三姐”。

  石阶包含当年众筹的细节。众筹形式多种多样,不限认捐银钱,很多是捐实物,比较多的是捐米。石阶上有多处“舍米”,还有“钱米麻麦”。有的还记录有数量,“舍零”、“米四十各造一踏”,“全勾零碎,随意结缘”。这是古代的小额众筹。

  认捐人身份多样。有一个石阶有“福州左卫”字样,应是军人出资。不少僧众也参与认捐,名山室本寺僧人较多,有“名山院住持赐”、“本院僧惠认、惠聪、惠□”。名山室最早叫“高盖名山院”,虽然后来赐额名山室,但“名山院”之名仍在日常使用,所以僧人自称“院僧”。有个石阶刻有“舍己钵”,反映僧人用自己的私房钱来认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认捐人不限于名山室周边,还远及城关。有一个是“越峰僧□舍”,越峰在永泰城关,离名山室还有六十里路。说明募捐范围很广,而且应该是通过僧团组织来发动募缘。

  修路的发起人和募捐的组织者是名山室的住持,有个石阶刻“都劝首名山院住持”,另一个刻“及将众施主”。名山室僧人不仅仅只是发动修路募缘,后来的寺院基建也是采用同样模式。西室祖师殿有个须弥座,上刻“当院僧晓明奉为严父、为自身增延福寿,兼荐先妣生界,捨钱造斯宝座,永充供养,崇宁二年二月十一日题,劝首僧晓知、晓彦、晓復同立,都劝首住持立圆”。崇宁二年约在元丰后面二十年。

  个别石阶刻有认捐原因,“为母亲”。不过,在石阶上刻祈福话语比较少见,而在香炉或香炉座上则是惯例。名山室一个香炉炉唇上刻有:“□□娘敬舍石香炉一鼎入于观音菩萨座前,永充供养。祈保合人身宫康泰,福寿增崇,心愿早符,户门清吉者旨”。

  有一个石阶位于通往西室观音洞道上,刻有造阶的详细原因。第一行“二月十日,夜梦见东西室二禅师从室上”,后面石头被截断,字看不见;第二行“生此欢喜,感诸人造路阶石铺排的好,由此立感梦阶”。两行字挤在一级石阶上,字体较小,但意思完整,系因梦造阶。

  名山室石阶共一千三百多级。石阶两旁,林木荟蔚,不见天日。夏日步行其间,凉风习习,神为之爽,如入清凉地。谢肇淛万历年间来名山室,陶醉其间,“磴道齿齿,望之如登天,然老树、怪石、峭壁、悬崖夹峙左右,客子应接不暇,忘其升降之疲矣。”我踏着一千三百多级台阶,想着那是和苏东坡同时代的古物,每一个踏在石阶上的脚步声都仿佛是北宋的呼吸声。

  《福州晚报》(2024年4月10日 A08版 兰花圃)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