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话说闽都
琼河史传
2024-04-1010:33:18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孟丰敏

  琼河又称“琼水”“琼东河”,不知名因何起,拓建于何时。琼河纵贯南北,沟通福州城内外航道,自古为水上运输与贸易之要道。据《闽县乡土志》记载:“傍城而居者为河鳞铺,出城门过吊桥,则瑞应铺。夹道略有市肆,铺内有茶税分卡,对面有短基,曰河塍巷。望南直达河塍村,与河塍相连者为琼河村,则与水部分界处也。”这是对琼河位置描述最明确的历史记录。

  琼河是如何形成的呢?按照福州古籍记载,南台的三十六弯曲水和直渎浦(东湖的分支)凿通形成直渎新港,美其名曰“琼河”。

  郭白阳的《竹间续话》记载三十六湾:“一西水关引西禅浦江潮,凡三十六曲,至柳桥以达西河;一水关闸,引南台河潮,自河口直渎凡三十六曲,由水关入城,东西环合,是城内之水皆合潮也。”这段话说明南台江的三十六曲,与西禅浦东西环合。

  宋《淳熙三山志》记载直渎浦的历史情况:“南从江岸开河口通潮,北流至澳桥浦,遂通东湖,直如沟渎,号直渎浦。”南台江潮至鼓山分为二:南广而北狭,由北上者,入直渎浦;由南上者,涉洲尾,反东流而与之遇。谚谓:“南台江水颠倒流”,这段话说明福州城南河水流到澳桥。澳桥位于今福州市五四路口,西接东街,东连东大路。相传闽越王无诸时,澳桥一带四面皆江水,即直渎浦,因其地形如屋奥(深广的屋宅)故名,只能坐舟抵达。北宋景德元年(1004),福州知州谢泌将木构桥改建为石桥。北宋熙宁八年(1075),澳桥改为“通津桥”,后来陆藻为纪念谢泌又更名“去思桥”。过了澳桥,河北出锁港,无水路,但设水门,直渎浦水散入东湖。

  《闽县乡土志》载:“新港,一名直渎。直渎,善溪之名,可对廉泉、让水。”又载:“台江四至界址,南行者,自新港起,过鸭牳洲,至万寿桥下,水程约十里而强。北行者,钓龙台起,绕五保七社,历尚书庙,出万寿桥,水程约十里而弱。此南台江水程四至远近之略也。”

  直渎新港位于河口尾。北宋以前,福州是一座水城,城内河流皆为导水,作用是灌溉农田,便利交通。当时福州城西、北两水关引湖水入内濠,汇流趋直渎新港,而至于江。江湖与潮汐相通,绵延里数甚长。河流上皆建桥梁、设堰闸。

  《闽都记》载,水部门之东,引南台江潮,自河口三十六曲,由水关入城。直渎浦与西禅浦环合,以萃风气。直渎浦北通东湖,受东北诸山之水,水流迅猛。明弘治年间,福建市舶府太监邓原凿新港,通大江,方便琉球贡船进入河口。这一做法导致南台三十六湾废弃,风水堪舆形家认为,开凿新港对福州不利。

  明正德年间,闽县选礼科给事中谢蕡上奏新港六害,请求填塞,以防海盗。弘治十一年(1498),福建镇守邓太监为了方便琉球贡使船只直接到达福州城内,改造古代旧河,将上王地方(今仓山区泛船浦一带)凿透大江,名曰“新港”。虽然方便了番船往来,对保护地方却十分不利。

  不久后,果然发生谢蕡担心的海盗攻击事件。沿海海盗假扮倭寇开船顺新港河流至河口,烧杀抢掠,焚毁房屋殆尽。明万历初年,官方又疏通和修筑新港河道,想恢复通航,但遭到地方豪强阻拦,没有成功。

  明万历十五年(1587),福州郡守汪铎再次筑堤坝开放。三年后,巡抚都御史赵参鲁采信民间关于开港不利言论,再次堵塞河道,后来又恢复通航,不久堵塞。

  清康熙年间,清朝第一次复开直渎航道,不久河道又遭淤堵。清乾隆十年(1745),福建巡抚周学健第二次清淤通航,自路通桥起,至闽安门止,河道长八百二十六丈。清乾隆十六年(1751)七月,台风带来暴雨,洪灾泛滥,福建巡抚潘思榘听从村民建议,第三次疏凿新港,直渎新港由此定型。

  直渎港河道稍直,但也有四曲,第一曲是打铁港的河流,第二曲为小万寿桥,第三曲高桥,第四曲象桥。直渎港水向南到汇入下游马江,往上流入城河,是各处渡船必经之处。

  今天琼河的名称是“琼东河”。琼东河往东是晋安河,往南河边有一座保安境五福洞仙爷庙。沿河南行走到火巷里,此地曾是风光旖旎的水乡,原有一座美丽的屋桥——燕桥,后被拆毁,河边保留三座庙:土山真君庙、三界寺、水仙庙。沿河再往前行,河岸上有一块牌匾写着“状元境”,提及的是福州第一位武状元许将(1037年—1111年)。许将于嘉祐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状元,年仅26岁,文武双全,廉洁奉公,历事五朝,官至尚书左丞。当地后人为了纪念许将,将此地命名为“状元境”。水运为主的时代,此地曾是水运交通要道、繁华区域。往南过龙庭路,河边有周爷庙,沿河到达群众路。

  群众路边的琼河往东,到达群众路东,在此分叉,一边往东汇入晋安河,一边往南,称作“打铁港”。元康楼边的“打铁港”即琼河,河流在柔远驿前方50米左右转向国货路对面的万寿桥下。万寿桥下的河流被称作“新港”,即明弘治年间太监邓原开凿的直浦新港。

  据《琼河史传》记载,琼河自北宋元祐年间形成南台港,河口一直是福州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元代后期,福州与元大都的海上交通发达,陈友定的海船从闽江口及福清港口北上天津,运输元朝政府急需的大米、香料等南方商品。朝廷的使者经常往来于天津及福州之间。他们抵达福州,多在河口下船,离开时也是在河口上船。邓原开凿直渎新港后,河水直通闽江,琼河便有了新名称,即新港河,与闽江通流。

  清朝,太监尚春建的木桥被鼓山涌泉寺僧改造为石桥,并称作万寿桥后,这里的琼河又多了一个名称叫“万寿河”。如今本地人依旧惯称此河为“新港河”。河流自万寿桥下穿过,向右(西向)转弯后又出现分叉,一边往北变成达道河,一边往南被称作光明港。沿着光明港继续前行,到了新港街的新港苑。这里的河流都被称作光明港。光明港的河面最开阔,难得在闹市留下一片有别于都市的独特风光。

  《福州日报》(2024年4月10日 005版 闽江潮)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